新征程⑮廣東: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

2019-10-10     一帶一路報道

廣東地處祖國大陸最南部,自東向西依次與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毗鄰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西南端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2018年廣東省常住人口數量繼續居全國首位,占全國人口總量的8.13%,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人口密度為全國的4.35倍。廣東省自古就是中國海上貿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的省份,近代以後逐漸發展成為重點僑鄉。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廣東專場新聞發布會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廣東憑藉深厚積澱、敢為人先、務實進取,開創了很多全國第一,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廣東奇蹟」。

70年來,廣東發生了巨大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廣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縮影和代表。

廣州塔

經濟高速增長。GDP從1949年的2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7萬億元,近30年位居全國前列,今年將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地方財力由弱變強。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可比價格)從1950年的3.2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2萬億元,是全國首個超萬億元的省份;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2018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7.16萬億元人民幣、約占全國1/4,連續33年居全國首位,累計實際利用外資4470億美元、占全國1/5強;

湛江港

形成世界級製造業基地。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75萬家,從傳統製造業到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汽車、智能家電、機器人等先進位造業,基本建成門類較為齊全、配套相對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占全國的34%;

城鄉面貌全面躍升。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廣州、深圳與珠三角其他城市形成現代化城市群,城鎮化率達到70.7%,實現縣縣通高速,即將市市通高鐵;

珠江兩岸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2歲,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徹底消除絕對貧困,240多萬省定相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落實好「兩個重要窗口」重要定位

廣東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國際社會觀察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兩個重要窗口」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廣東要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

一是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的「綱」,舉全省之力推進建設。攜手港澳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和國際一流灣區,共同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牽引帶動廣東形成高水平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其中重中之重是推動規則銜接,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探索具體問題的「一事三地」「一規三地」「一策三地」。

二是集中力量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堅定沉著應對各種挑戰和考驗,強化獨立自主、自主創新,瞄準核心競爭力、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研究,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著力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

三是堅持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脫貧攻堅戰,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廣東省財政計劃用10年時間分階段投入1600億元,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加快改變農村面貌。

廣東脫貧樣板村韶關南雄市珠璣鎮靈潭村

四是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大力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傳統嶺南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嶺南文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共同融進中華文化的大美之中。

五是堅定不移抓生態文明建設。以最嚴格法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落實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綠色發展、低碳循環經濟、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舉措,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

長隆飛鳥樂園

六是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深入推進法治廣東、平安廣東建設,強化社會治理,大力優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打造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港珠澳大橋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廣東的重大機遇

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明確了五個方面的定位,即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世界級的城市群。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大機遇,下一步,廣東將在五方面大力推動。

中航通飛珠海基地

第一,以規則相互銜接為重點優化營商環境。將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一是在市場經濟體系方面的規則銜接,二是各類要素流動的銜接,主要是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便捷有序的流動。

第二,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港澳的世界一流大學,與廣東實體經濟的創新能力相結合,將有助於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大的科技基礎設施大科學裝置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實驗室等,另外對科技人員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比如港澳特殊人才到廣東,正在推動按港人港稅、澳人澳稅的政策解決。

第三,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澳門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又有著聯繫葡語國家的紐帶作用。廣東是一個製造大省、外經外貿大省,所以在「一帶一路」建設上,粵港澳大灣區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

廣東海洋大學

第四,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去年廣深港高鐵開通,而且實行「一地兩檢」。香港和深圳的蓮塘/香園圍口岸,澳門到珠海的粵澳新通道將在年底建成,正在推進高鐵、港口、機場群的協調發展。

第五,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廣東將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良好條件,同時要大力把生態環境、生活環境治理好。

更多精彩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國新網、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

編輯:雷露

審核:李卉嬪

主編:鄧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2O4tW0BMH2_cNUgxZS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