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有多處建國地點,為何偏偏選了會被阿拉伯仇恨的巴勒斯坦?

2020-09-18     笑語千年

原標題:猶太人有多處建國地點,為何偏偏選了會被阿拉伯仇恨的巴勒斯坦?

為什麼世界上有反猶主義存在?因為基督教徒認為出賣耶穌的猶大是猶太人,猶太人是殺死耶穌的兇手,是基督教徒不共戴天的仇人。中世紀有一個口號:「幹掉猶太人,拯救你的靈魂!」

歷史上的反猶主義事件非常多,1290年,英王愛德華一世為了獲得教會對自己的支持,下令將所有猶太人逐出英國;188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人們認為是猶太人所為,繼位的亞歷山大三世開始對猶太人大規模的迫害殘殺。

19世紀初,在歐洲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猶太人產生了返鄉復國的思想。他們不甘於永遠受歧視和迫害,想建立自己的國家,有尊嚴的活著,而不是永遠過著流浪漂泊的生活。

20世紀初,猶太人中產生了摩西·赫斯、平斯克、赫茨爾等復國主義思想家。他們在1897年召開了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代表大會,成立了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發表了《巴塞爾綱領》,將回歸巴勒斯坦,重新建立猶太人的民族國家而奮鬥。

在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下,猶太人開始積極為復國而努力。但是究竟在哪裡復國,一開始猶太人的認識也並不統一,因為他們有不止一處的建國選址,這些選址包括阿根廷計劃、賽普勒斯計劃、阿里什計劃、安哥拉計劃等等。

阿根廷計劃

作為猶太復國主義先驅,平斯克是阿根廷計劃的提出者和積極倡導者。他在《自我解放》一書中說:「猶太人的精神本質比領土更重要,因此猶太人國家可以建立在任何地方,而不僅僅只是在以色列的土地上。」

平斯克堅持認為阿根廷可以成為猶太人的復國選址地,這一點也得到了另一位復國主義思想家赫茨爾的支持。赫茨爾認為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之一,在這裡建國能讓猶太人獲得很大的好處,而且也不用受制於土耳其提出的高昂的條件。

平斯克選擇阿根廷,是因為此時的阿根廷實行積極的移民政策,並且大約有15萬猶太人已移民到了阿根廷。

移民阿根廷可以得到阿根廷政府的歡迎,也能得到猶太大金融家希爾施男爵的支持。希爾施男爵領導的猶太殖民協會一直致力於將猶太人移民到阿根廷,之前主動移民到阿根廷的猶太人,大多都被男爵安置在專門購買的土地上。在這裡,猶太人移民可以自由生活,可以建立自己的社區,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教育下一代。

但是,阿根廷並不是猶太人理想的復國之地。因為阿根廷遠離猶太人傳統的生活區,居住的歐洲國家,而且,眾多的移民也讓很多阿根廷的土著居民產生了反感情緒。因為猶太人很聰明,移民中的許多人經過努力,在社會上取得了顯要地位,阿根廷很多人擔心自己的國家會被猶太化,失去自己的民族特色。

受阿根廷仇外心理以及二戰的影響,阿根廷對猶太人實行了限制性的移民政策,猶太人很難在此形成自己的國家。所以,阿根廷計劃擱淺了。

阿里什計劃

阿里什地區位於西奈半島的北部地區,是猶太教形成的地方,猶太人對這裡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這個計劃,是英國殖民大臣張伯倫與外交大臣蘭斯登勳爵提出來的。這兩人同情猶太復國主義事業,他們向赫茨爾建議,猶太人可以考慮移民東非,雖然赫茨爾對東非並不感興趣,但他也答應將在柴斯菲爾德家族的資助下,與英國駐埃及總督克羅默勳爵一起組織一個考察團,對東非西奈半島進行調查。

這個由英國、奧地利、比利時和巴勒斯坦工程師、建築師組成的調查團,在調查中發現,西奈半島中心是由黑色硬質礫石組成的戈壁,南部是個火山區,北部大部分是成片的沙漠。這裡一年有八個月萬里無雲,氣溫常年高達四十五度,比猶太人熟知的美索不達米亞沙漠環境更為惡劣。就連降水最多的南部地區,年降水量也只有50-75毫米。

調查團詳細調查了西奈半島後,發現這一地區並不是適合居住。雖然調查團中天才的水利工程師向赫茨爾提出一個名叫「阿里什計劃」的方案:從尼羅河挖一條運河,將淡水引入西奈半島。但是挖運河勢必會干擾到蘇伊士運河的正常航行,別說埃及不同意,就是美、英等國也不會同意。

巴勒斯坦方案

巴勒斯坦是上帝賜予猶太人的「應許之地」,也是猶太民族的發祥地。正如以色列在《獨立宣言》中宣布的那樣:「在這裡,猶太民族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宗教與政治認同感;在這裡,猶太民族最早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創造了具有民族特徵與普遍意義的文化」。

千百年來,猶太人雖然被迫離開了耶路撒冷,但耶路撒冷仍是他們心中一座無形的聖殿。聖城耶路撒冷是猶太人千年流而不亡的精神中心。

正是在耶路撒冷,摩西帶領猶太人與上帝達成了盟約,形成了猶太教,這個宗教是猶太人的民族凝聚力。千百年來,猶太人遭受太多的苦難,但他們的精神故鄉永遠在巴勒斯坦,在耶路撒冷。

在其他移民方案不斷失敗的情況下,猶太人在第七屆猶太復國主義大會上做出了一件至關重要的決定:復國的方向必須是巴勒斯坦,這裡是猶太人唯一的復國地址。

一戰期間,以魏茲曼為代表的猶太復國主義者認為英國最終會取勝,他們展開各種活動,使英國政府通過了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園的《貝爾福宣言》。

一戰之後,巴勒斯坦正式歸英國統治。在1919年至1923年期間,一共有3. 5萬名猶太人移居到巴勒斯坦。他們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組織,成立了自己的臨時政府,組建了自己的軍事組織哈加納,猶太人的建國夢似乎就在眼前。

二戰中,由於希特勒強硬的反猶太立場,無數歐洲的猶太人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他們的到來,更加促進了猶太人建國的進程。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了181號決議——關於「巴勒斯坦將來治理的決議」,猶太人終於要有自己的國家了。可是,巴勒斯坦還生活著阿拉伯人,他們可不願意將土地送給猶太人。

巴勒斯坦對猶太人來說是他們唯一的家園,他們寧可死也不願意放棄這塊土地。當猶太人拿起武器時,阿拉伯人退縮了。1948年5月14日,猶太人自己的國家——以色列成立了。

持續不斷的阿以衝突

阿以衝突的本質,是生活在當地的阿拉伯人希望自己成為巴勒斯坦的合法居民;而猶太人則是要在阿拉伯人聚居的地區建立一個獨立的猶太人國家。雙方的矛盾,是兩個民族面臨的民族利益和民族目標不同,很難調和的矛盾。

以色列建國後,阿以不斷發生摩擦與軍事衝突,短短四十年中,雙方發生了五次中東戰爭。雙方無數人把自己的鮮血灑在了這塊土地之中。

阿以之爭,是雙方「生存權利」之爭。猶太人在歷經千年苦難,好不容易才在巴勒斯坦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當然不願意和別人共享;但在這裡生活了千年的阿拉伯人看來,以色列在此建國,是對阿拉伯人的掠奪與殖民,是對他們合法居住權利的侵犯。所以巴勒斯坦人認為自己有權住在這裡,而這個要求是以色列不可能同意的。

在巴勒斯坦這同一塊土地上,猶太人建立了國家,阿拉伯人被迫流離失所。我們不知道誰做得對,但我們希望雙方能夠和平共處,不要再發生戰爭。

補充

其實猶太人復國計劃中,候選的復國地點並不止三處,還有地中海的賽普勒斯島、非洲的烏干達和安哥拉,甚至還有蘇聯的遠東地區以及克里木半島等地。只是這些候選地都因為各種原因被猶太人否決掉了。相比上面說的三處,這些地點的影響力要小很多,就不一一展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trSoXQBURTf-Dn5JP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