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電影看多了之後,我們就可以從中總結出來一條規律,那就是不論再厲害的殺手,在遇見了主角團之後,基本上等待他的結果就只有一條,那就是覆滅,如何覆滅,這是一門學問,這個學問的主導在於編劇,編劇的故事如何驚心動魄,哪怕非常不符合常理,我們也能看的興起,主角團就是主角團,任何殺手都不在話下,誰讓他挑錯了下家。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紅眼航班》說的就是主角團巧遇殺手,然後堅決挫敗的故事。一個酒店的大堂經理麗莎因為需要奔赴自己祖母的葬禮,她不得不接受乘坐紅眼航班的現實。這裡所說的紅眼航班的意思並不是乘坐這個航班的人們都有紅眼病,而是因為這個航班是夜間飛行的,與人們的生物鐘相悖,因此,也叫做熬夜航班和紅眼航班。
為什麼要這麼解釋,因為很多人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下意思會認為本片是一部主角團大戰殭屍的電影,我當時也是懷著這樣一個預期去看的,當然,本片的故事並不是戰爭不可名狀的外力,而是一個弱女子戰勝殘酷殺手的故事,不過,這顯然與觀眾的預期不符。
女主角麗莎在搭乘這趟航班的時候巧遇了英俊瀟洒的好青年傑克遜,為什麼說是好青年呢,因為傑克遜在看到別人打算為難航空服務人員的時候出手相助,這對於麗莎來說是加分項,而此時此刻的麗莎正值情感的空窗期,面對著英俊瀟洒的傑克遜,再加上兩個人不斷地在短時間內連續邂逅,麗莎倒是有一點飄飄然,或許下一段的緣分就此開始了?
當然,這不過是麗莎的一廂情願,傑克遜的真實身份是一個殺手,他們計劃刺殺一個美國政府高官,而刺殺的地點就選在了麗莎所在的酒店,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讓麗莎協助自己完成這次刺殺計劃呢?傑克遜先是對於麗莎進行了長達八個月的觀察,在了解了麗莎的生活習慣以及個人愛好之後,傑克遜成功的完成了搭訕計劃,並且逐漸的取得了麗莎的好感,但是這樣獲得的好感有用嗎?
顯然是沒用的,麗莎在獲得了這種意外的關注之後,就當她逐漸的感覺到心痒痒的時候,傑克遜卻狠狠的撕下了自己的虛偽的面具,他最終露出來了本來的面目,且最終成功的威脅了麗莎。這讓人看的就有點困惑了,既然可以直接威脅,那麼為什麼前期要做這些鋪墊呢?既然傑克遜決定不用情感打法來化解麗莎心中的疑惑,那麼前期的這些情感交錯究竟有什麼意義?當然,編劇認為有意義。
麗莎面對著如此的攻勢,真的屈服了嗎?顯然不是,麗莎並沒有因此屈服,就如同她在面對外人的威脅的時候,所採取的沉著冷靜的處理方式是讓人驚訝的一樣。
任何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的時候,總是會有一個反應時間,並藉此來理一理自己的頭緒的,顯然,擅長處理服務糾紛的麗莎是不需要這樣的反應時間來理清楚整個事情的邏輯的,因此,麗莎這個時候從一個弱女子化身為一個比FBI特工還要高素質的反擊者,在面對傑克遜這個老謀深算的殺手的時候,麗莎所展現出來的素質甚至一度迷惑了傑克遜,這個時候疑惑再一次產生,既然麗莎最後採用鬥智斗勇的方式失敗後,直接擊殺了傑克遜,那麼為什麼不在一開始就擊殺,而是要一味的鬥智斗勇。
當然,本片的編劇並沒有給予我們更好的回答,同時也不屑於回答這樣的提問,就連一開始的氣氛營造,也是會讓人感覺到迷惑的,麗莎去衛生間請洗衣服的時候,我們以為他胸口上的傷痕預示著這一趟航班會有人感染,並最終成為了一個弱女子大戰殭屍的爆米花片,當然,本片的本質依舊是爆米花,只不過殭屍變成了冷酷殺手傑克遜。
接下來發生的故事我們自然是無需多看了,麗莎跟自己的父親的聯合下,最終完成了對於傑克遜的擊殺,這一次的航班之旅使得麗莎改頭換面重新做人,一切有了新的開始,一切就都順理成章了。這樣的故事看似沒有太多的意義,但也足夠了。
因此,我們可以繼續補充這個結論,當一個冷血的殺手遇見一個弱女子的時候,一定要用如臨大敵的方式來對待,稍有不慎滿盤皆屬,傑克遜就是小瞧了麗莎之後,才有了自己的悲劇的惡,如果他想要這種悲劇不再上演,應該就在一開始徹底的威脅麗莎做出選擇,並且在麗莎做出選擇之後,堅決滅口她,這樣一來,就不會有別的什麼么蛾子出現,計劃也就順利實施。然而很遺憾,在潛伏了八個多月之後,最終讓自己的計劃夢碎紅眼航班,傑克遜確實悲慘。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