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機會」計劃:讓家庭教育更專業,培養更懂教育的父母

2022-07-08   校長傳媒

原標題:「父母機會」計劃:讓家庭教育更專業,培養更懂教育的父母

據近年的調查顯示,近 80% 的德國人將家庭放在他們心中的第一位,並有超過 90% 的德國家庭認為當前的生活十分幸福。德國人民對於家庭的普遍重視使得德國政府將家庭服務寫入聯邦憲法與社會保障法律,並在聯邦層面設立了專門的家庭、老人、婦女與青少年部(以下簡稱「聯邦家庭部」)。該部從父母、幼兒及青少年權益保障、數字媒體能力培養、社會包容與救濟等多方面建立起全方位的家庭及家庭教育支持體系。聯邦家庭部認為,父母越早獲得家庭教育外在支持意味著孩子的受教育機會越公平,由此開展了長達十年的「父母機會」計劃,這是德國聯邦家庭部支持家庭教育的代表性舉措。

「父母機會」計劃:

在父母陪護下促進家庭進步

「父母機會」計劃是由德國聯邦家庭部與歐洲社會基金共同負責的旨在為家庭提供優質而全納的家庭教育服務的一攬子項目(見表1),自2011年啟動至今已經完成兩輪,分別是2011-2015年的「父母機會是孩子機會」計劃和2015-2021年的「父母機會Ⅱ:家庭更早獲得教育支持」計劃。

「父母機會是孩子機會」計劃的初衷是促進家庭教育專業化,提升父母的教育能力,讓孩子接受更公平的教育。主要包括兩方面舉措:一是培養一批優質且值得信賴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專業人員,主要指父母陪護師;二是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專業建議,主要涉及早期幼兒保育、家庭矛盾協調、幼小銜接等內容。在這一計劃下,聯邦家庭部啟動了「父母陪護師資格認證」計劃,並在全德境內建立了 100 個服務基地,其中主體是「家庭教育點」與「家庭中心」。服務基地為進一步構建全德境內的家庭教育服務支持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7年開始配套啟動的「加強父母陪護網絡」在「父母機會」計劃框架下旨在解決新近增多的移民家庭社區服務不足的問題,促使其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父母陪護網絡是服務基地與其他社會服務和教育機構共同組建的教育服務網絡,旨在貫通服務基地與其他社會服務和教育機構的聯繫,包括青少年救助站、青少年福利院、幼兒園、小學等。聯邦政府在全德共支持建立了47 個父母陪護網絡。通過父母陪護網絡建設,聯邦政府為弱勢家庭,特別是社會經濟水平較低或有移民背景的家庭提供教育機會和家庭教育支持,使其能有機會與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接觸並得到專業支持,更快適應和融入當地社會 。

2022年,聯邦家庭部啟動了新一輪的 「父母機會N:在父母陪護下促進家庭進步」計劃。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德國家庭服務受阻,此輪計劃將在原有家庭教育支持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幼兒教育領域的合作,旨在為當地社區提供更深入的家庭陪護與服務,並鼓勵當地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通過自主申請的形式提交服務證明材料,彌補當地家庭教育外在支持缺失或不足的問題。

讓家庭教育更專業

1.培養父母陪護師

為在聯邦層面更好地支持「父母機會」計劃的落實,聯邦家庭部通過資金支持和培訓項目,在十年間培養了一批高質量的父母陪護師。父母陪護師指在「父母機會」計劃下活躍在家庭教育服務基地的全職和兼職教育工作者,旨在幫助父母更早地為孩子的教育生涯做好準備,並與其他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機構建立緊密聯繫。圖 1 展現了十年來「父母機會」計劃下父母培護師的培養路線。

根據家庭教育的主要需求,「父母機會」計劃對於父母陪護師的培養聚焦於七個方面能力的提升 。

父母陪護師培訓和資格認證被劃入繼續教育領域,主要針對的是有過相關專業背景知識和經歷的教育工作者。申請者可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和地點,參與大概 3 周的課程,考核過關後即可獲得由聯邦家庭部頒發的資格證書。課程共計 190 個學時,分為「兒童教育」「個體理解與父母陪護」和「家庭:伴侶關係與幸福」三個主要模塊。課程提供家庭教育實踐領域的心理學、教育學與社會學知識,主要由有過相關教學和工作經歷的教師進行授課。經過培訓和資格認證後,學員可藉助「父母機會」計劃提供的平台,申請當地的服務基地工作職位,從事父母陪護工作,並可自行選擇工作時長和服務內容。表 2 展示了父母陪護師參與的課程模塊及其課程主題。

2.提供多樣且高質量的家庭教育服務

除了培養父母陪護師,「父母機會」計劃還依靠服務基地,為父母提供兩類服務。一類屬於預備性服務,旨在讓父母為即將面臨的教育問題做好充分準備,側重於父母的能力建設。另一類則為建議性服務,旨在幫助父母解決養育中出現的問題和衝突,並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另外,各個服務基地之間存在一定區別,包括「父母學校」和「家庭之家」等在內的家庭教育點相較家庭中心而言服務範圍更大,輻射地區更廣,而家庭中心多與當地的社區、幼兒園聯繫更加緊密,能夠提供一些有特色的當地服務。

根據聯邦家庭部的解釋,服務基地提供服務遵循兩條基本原則。一是「請進來」原則,指讓德國父母知道並了解當地的服務機構類型、內容與參與渠道等;二是「走出去」原則,指服務基地應主動尋找並了解有需求可能的家庭,比如社會地位較低的家庭無法為自身孩子提供遊戲和學習場所,並且這類家庭的孩子在學前教育階段因為家庭文化資本缺乏,更有可能遭遇教育機會不公平,此時需要服務基地主動與這類群體建立聯繫,擴寬 其接受家庭教育服務的接觸渠道等。基於這兩條原則,家庭教育服務基地提供了多樣的服務類型與主題,主要包括四類。第一類是向父母提供課程或小組服務,包括兩性課程、胎教和幼兒教育課程、親子課程、父母主題探究式課程、生活技能促進課程與體驗式課程等,主要是促進親子關係,提升父母教育能力。第二類是提供開放式服務,如組織父母交流見面會,在咖啡廳、遊樂場、手工坊、體育館等開放場所組織親子活動等,主要是為父母提供信息諮詢,增進對服務機構與當地社區的理解。第三類是提供額外服務,如定期邀請教育專家或社會教育工作者,為父母養育子女提供專業指導,或為親子活動提供場所,滿足家庭額外的教育需求。第四類是舉辦講座,包括孕期護理與教育問題講座、婚姻準備與兩性關係講座、生活技能講座等。

整全的家庭教育支持體系

1.關注弱勢家庭

「父母機會」計劃能為移民及低收入家庭提供平價甚至免費的家庭服務,尤其關注弱勢家庭兒童早期的家庭教育問題,從機構設置、服務內容設計、專業力量配備等方面構建整全的家庭教育支持系統,增強弱勢家庭父母的養育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縮小兒童早期教育水平差距,促進教育公平。

2.促進多部門合作

「父母機會」計劃在全德範圍內建立了上百個服務基地。服務基地整合了原有的服務資源與支持力量,有利於弱勢家庭的社會融入,促進社會多元化。而且,「父母機會」計劃還促進了家校之間、父母與專業人員之間、專業服務機構之間的有效合作,提供多種類型的服務,有利於滿足德國家庭對家庭教育外在支持的多樣需求。

3.重視專業人員培養

父母陪護師不僅在家庭護理、家庭矛盾糾紛處理、幼兒教育指導和幼小銜接等方面提供專業的諮詢指導,還在教育機構的跨部門合作、項目改進等方面提供建議。2021 年調查顯示,德國 14500 多名父母陪護師中,85% 來自幼兒園、家庭服務點和家庭中心等教育機構。2/3 的父母陪護師都有過幼兒教育相關領域的教育工作背景,其中超過 60% 的父母陪護師每周的工作時長一般超過 10 個小時,最多達到 30 個小時,針對的對象也主要是 6 歲以下兒童的家庭。他們不僅專業能力強,而且參與了聯邦家庭部提供的課程並通過了相關的資格認證,更容易得到父母的信賴,進而促進「父母機會」計劃的長期穩定發展。

來源|「優教育」,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延伸閱讀:

官宣!18個新職業擬發布,「家庭教育指導師」衝上熱搜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重要「國事」(附全文)

朱永新:現代家庭教育體系的十個關鍵,奠定孩子幸福成長的起點

李玫瑾家庭教育講座合集(音視頻共200集)

德國勞動教育探究與借鑑:滲透基礎教育的綜合課程

德國教育強大的秘密,都藏這些教養規則里!每位父母都該看看

德國教育研究部:7歲兒童認知世界的69條清單

再富,也要窮孩子!值得深思的德國教育理念!

德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

培養孩子適應力,我們何為

一位德國母親的4個教育細節

德國的強大,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就決定了

你生命中的缺失,總有一天會來糾結你

孩子,人生處處充滿陷阱

到哪裡去尋找「真信仰」與「真求知」?

德國孩子的人生如何起跑?

美國最新教育工作者專業道德標準(全文翻譯)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