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國人傳頌千年的「花木蘭」,其實不可信?專家:首先,她不姓花

2022-03-15     安慶大同

原標題:被國人傳頌千年的「花木蘭」,其實不可信?專家:首先,她不姓花

引言

唐代大詩人杜牧有一首《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眾所周知,花木蘭與王昭君都是古代著名的巾幗英雄。然而相對於留名史冊的王昭君,花木蘭的來歷卻顯得疑竇叢生,撲朔迷離。

大多數國人,都是從語文課本上的《木蘭辭》知道的花木蘭。而1998年,迪士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拍成了動畫片,將花木蘭的故事推廣到了全世界。那麼,花木蘭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花木蘭動畫海報

01

首先,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大家耳熟能詳的《木蘭辭》,全詩都沒有提到過木蘭的姓氏,但是關於這個問題,從古到今也有不少人研究過。總結下來,木蘭的姓氏有以下幾種說法:朱、木蘭、宋和魏。

宋代文人何承天在《姓苑》中提出,木蘭姓木,是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的後人。而端木一族因為避仇,而將端木改為木姓。但是這種說法可信度不高。一個是因為何承天的信息來源並不可靠,另一個原因則是何承天生活的年代,與傳說中木蘭生活的年代比較久遠。

子貢畫像

相比較木姓而言,木蘭姓「魏」則更有說服性一些。在河北完縣木蘭廟前的石碑上就明確寫著木蘭姓魏。而這座石碑是後人發現的最接近木蘭時代的石刻,它大概雕刻於公元1332年,也就是元至順三年。這座石碑上不但寫明了木蘭的姓氏,還寫明了木蘭的祖籍是安徽亳州,連木蘭生活的時代也寫上了:「漢文帝時,單于侵境」。

此後在明清兩朝的《涌幢小品》和《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大清一統志》以及地方史書《毫州志》等都以這種說法為準。特別是清朝的《大清一統志》算得上是正史,應該是蓋棺定論了:木蘭姓魏。但是,孝烈將軍這個封號是唐高宗李治為木蘭加封的。清朝的史書以唐朝的資料來定論魏晉時期的傳說人物,可能也未必就那麼百分百肯定。

花木蘭劇照

02

專家表示,不管花木蘭姓什麼。首先,她就不可能姓花。那麼,木蘭的「花」姓又從何而來呢?這個大體上可以確定是明代著名戲劇家徐渭的傑作。他在自己的《四聲猿》中表示木蘭姓花。因為在明代戲曲傳播甚廣,所以花木蘭這三個字很快便被推而廣之,民間有人還為花木蘭的爸爸媽媽、姐姐弟弟都分別取了名字。

其實到了現在,不管花木蘭本來的姓氏是什麼,大家可能也並不在意。「花木蘭」已經變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文學形象,人們可能會提到花木蘭的時候說,哦,她本來姓魏(或者其他),但不管是在談論還是書寫,照樣是「花木蘭」三個字。

河南商丘的木蘭雕像

說完了姓氏,我們再來聊聊花木蘭的故鄉。名人故里作為絕對的熱點,自然是誰都不想放過的。木蘭故里同樣如此,目前國內的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湖北黃陂等地,都號稱自己是木蘭故里。

但是關於木蘭的祖籍和姓氏,在史料上的記載都差不多,大部分都認為她是安徽亳州人。這與木蘭姓魏這種說法一樣,源自木蘭廟前的石刻。《亳州志》中說木蘭是:「亳州東魏村人」。在姚奎的《木蘭歌》,以及明代何出光《木蘭辭賽神曲》等等記錄中也同樣認為木蘭是安徽亳州人,但是這些說法應該都是通過前人的史料中所得,也沒有經過嚴謹的考察。所以木蘭到底是不是安徽亳州人,就跟木蘭到底是不是姓魏一樣,尚且存疑。

河南商丘木蘭祠

03

最後還有個謎題,花木蘭到底生活在哪個時代呢?木蘭廟碑上記載的是漢代人,而且是漢文帝時期,但是在《亳州志》和《歸德府志》中,又認為木蘭應該生活在隋唐時期,這可能是因為唐朝皇帝曾將花木蘭封為孝烈將軍的原因。現在通常認為《木蘭辭》的作者是南北朝時期的人,這也是現在最為官方的說法。但是對於《木蘭辭》,中常用的名詞或者稱呼來看,帶著明顯的隋唐特色。所以木蘭如果真的生活在隋唐時期,似乎也說得通。

綜上所述,這三個問題目前沒有一個可以有確切而肯定的答案,所以恐怕歷史上並不存在花木蘭其人。花木蘭可能非常類似蘇小妹一樣,她的存在是因為需要她存在。關於花木蘭的存在,本身就有兩個最大的疑點:一個是在正史中絲毫不見相關記載,另外一個則是行軍十多年能夠掩藏女兒身,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花木蘭劇照

結語

專家指出,但在歷史上,類似花木蘭這樣經歷的女子,倒是非常可能曾經存在,而且應該為數不少。在李淵征戰天下時,便有一位「花木蘭」:他的女兒平陽公主帶了一支娘子軍,便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某種意義上,花木蘭不是一個人,而是象徵了一個古代從軍的女性群體。

參考資料:

《題木蘭廟》

《亳州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eea5260c3a23b2edf5bb6729e87bd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