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類「網絡垃圾」,正在侵蝕孩子的鬥志,拉低格局,父母要多留心

2022-08-11   母嬰參考

原標題:兩類「網絡垃圾」,正在侵蝕孩子的鬥志,拉低格局,父母要多留心

兩類「網絡垃圾」,正在侵蝕孩子的鬥志,拉低格局,父母要多留心

如今這個時代,幾乎人人都是「衝浪達人」。

就連家裡6歲大的小侄女,都會跟著唱「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

一問得知,侄女在家刷短視頻,天天都刷到這個BGM,傳聞中的「小學生接頭暗號」,傳播力度果然廣。

當然,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如今的網際網路,對孩子的影響力之大。作為父母,我們要想呵護孩子的健康成長,就需要留心這把雙刃劍。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畢竟網際網路內容良莠不齊,孩子的心智尚且發育成熟,如果經常接觸「網絡垃圾」,可能不利於其健全三觀的形成。

兩類「網絡垃圾」要甄別

1、帶誘導傾向的直播

在某些APP中,這類直播較為常見,它不同於正常的直播,往往帶有一定的誘導傾向,而且多需要賞金才能觀看。

由於孩子的心智尚且發育成熟,再加上很多小孩對金錢沒有足夠的認知,父母在財商觀和消費觀念的教育力度不夠,導致孩子們禁不住誘惑,很容易就在這上面花錢。

近幾年,類似「熊孩子打賞主播上萬元」的新聞層出不窮,這些新聞的發生,除了告誡父母們要讓孩子學會「文明上網」以外,還要 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一般金錢觀的萌芽是在6歲以前,正式形成則是在6~12歲期間,也就是上小學階段,發展期則在12~18歲之間。

所以 從孩子金錢觀的萌芽階段開始,父母就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讓他們明白賺錢不易,要學會控制支出,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

2、炫富短視頻

昨天刷某書,一位博主表示,自己在地鐵上用普通的有線耳機,幾位年輕的孩子在旁邊用異樣的眼光看著自己,還能聽到他們討論:」現在怎麼還有人用有線呀……「

這令博主感覺有些詫異。底下有人評論,因為這些小孩只有物質可討論了,勸博主不要往心底去。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家裡的小表弟,如今才上小學,非品牌鞋子不穿,暑假為了要一個上千塊的遊戲機,鬧得要跟爸媽絕交,全家人提起他就頭疼。

像小表弟這樣的小孩,現在並不少見。這些孩子從小几乎沒太受過生活的苦,再加上受網際網路環境的影響,價值觀往往容易被扭曲。

之前就有實驗發現,某些短視頻中的炫富內容會加劇兒童攀比心理。與觀看不含炫富內容短視頻的兒童相比,觀看含炫富內容短視頻的兒童攀比傾向會更嚴重一點。

青少年階段,正是三觀塑形的黃金期,孩子對外界信息的吸收能力快,但甄別的能力卻有限,很容易就被其中傳遞的價值觀所誤導,過於在意物質生活,跟周圍人攀比。

這往往容易侵蝕孩子的鬥志,拉低孩子的格局,所以父母要多留心。

父母應該怎麼做?

1、在孩子被網絡「隱性危害」攻擊前,家長要做好監督工作。

平時在家多注意觀察玩手機的狀態,以及最近的行為舉止有無異常。當然,這是建立在尊重孩子隱私的前提下,切不可監控孩子的上網痕跡,還是應該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的。

如果發現孩子最近的思想或者行為有些異常,不妨主動問問他們最近發生了什麼事,父母和孩子之間大可以敞開心扉好好聊聊。

2、給孩子當好榜樣,把精力投入到現實生活中。

其實,現在很多小孩喜歡玩手機,有時候就是因為父母的不良示範,或者說父母沒有好好陪伴孩子,以至於孩子們時常感覺到寂寞,所以只能與手機為伴。

希望各位能明白:網際網路里的世界再精彩,也只是世界的一隅。我們終究還是要回歸到現實中來,好好感受周圍的人情冷暖、酸甜苦辣,這才不算是枉活。

3、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加充盈。

陪著孩子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例如看展、去博物館、一起嘗試著做手工,在這個過程中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有助於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不再關注網絡世界。

而且這些還能讓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加充盈,個人價值得到了體現,小孩也會更有成就感。

最後,平時也要注意讓孩子多閱讀,書本的厚度,往往能通過時間的淬鍊,沉澱出知識的廣度,這些知識是花再多的價錢都買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