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山拜師秘練輕功,40公斤鐵砂衣穿3年,脫下後能飛檐走壁

2022-08-24     小花的生活

原標題:李鳳山拜師秘練輕功,40公斤鐵砂衣穿3年,脫下後能飛檐走壁

扶搖而上九萬里,憑虛御風踏雲空。

在視頻軟體上,我們一定能常常看到這樣的內容,一個身輕如燕的小哥輕鬆地依靠雙臂和腿部的力量飛檐走壁,動作輕快地仿佛掌握了什麼神秘的功夫一般。

倘若他真的對這樣的技術遊刃有餘,那麼他一定學習過中國功夫。

中國功夫在世界上赫赫有名,有許多外國人都會慕名而來,希望能掌握這個神秘的東方力量。

可是,中國人都知道,我們所說的武功是拳拳到肉的,是真刀實槍的,和武俠小說里描述出來的有著很大的區別。

舉個簡單的例子:輕功。

輕功在武俠小說里可以說是一個基本功,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人真的能夠掌握。

需要注意的是,「幾乎沒有」不等於絕對沒有。

在我國有這樣一位武術大師,他40公斤的鐵砂衣一穿就是三年,練得身輕如燕,飛檐走壁絕對不在話下,這位大師就是李鳳山。

一、踏入武學大門

李鳳山於1950年出生於一個武學世家當中,父親和爺爺都是當地有名的武術大師。

在從小的耳濡目染之下,李鳳山不知不覺中養成了習武之人的生活習慣,也逐漸生出了將來也要成為一個武術大師的念頭。

因為家中就有父親和爺爺這兩位良師,所以他學習武術有著非常便利的條件。

李鳳山在很小的時候便開始跟著爺爺學習理論知識,而等到他再大一點的時候,父親便開始成為他的武術老師,教他八段錦這樣強身健體的動作。

李鳳山在懵懵懂懂之中學習,對武術的興趣只增不減。

彼時,他年紀還小,根本不知道自己都要做些什麼,只是立下了一個遠大的理想,那就是:要成為比父親和爺爺都要厲害的武術大師,學習天底下最厲害的武功。

在父親的教導之下,李鳳山的體魄越來越強健,這讓他在往後的習武之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為他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因為從小便有了志向,所以李鳳山每天都在自己的理想之路上堅定地走著。

李鳳山深知自己要保持一個好的身體素質,因此日復一日地早起爬山。

事實證明勤奮的人總會得到回報,若李鳳山沒有堅持下去,他就不會遇到後來對他來說至關重要的師傅了。

在他常常攀爬的那座山上,他經常會看到一個老人。

在這樣一個山體陡峭、山路崎嶇的地方,兩人同樣從山底往山頂走,這個老人往往比他這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要輕鬆得多,臉不紅氣不喘地就走完了全程。

李鳳山觀察了許久,最後確定這個老人一定是一個高手。

自此,他有意與老人結識,未曾想老人每次都健步如飛地往前走,他緊趕慢趕地一路小跑才能勉強跟上。

這讓李鳳山更加堅定了拜他為師的念頭,因此,他每一次遇到老人都會主動攀談,讓對方了解到自己的誠意。

功夫不負有心人,老人見這個年輕人一直都這麼努力,終於答應了收李鳳山為徒。

不得不說,李鳳山做了一個十分正確的決定,因為在這個師傅的帶領之下,他系統地學習了武術,也練習了在中國人眼裡十分重要且神秘的一項功夫——輕功。

師傅告訴李鳳山,在練習武術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協調,只有做到與自然融為一體,才能真正將武學融會貫通,做到人武合一。

在練習的過程中,李鳳山每每動作僵硬或過於刻意時都會想起師傅的教誨,都會讓自己放鬆下來,儘量做到師傅所囑咐的「協調」

日常的訓練對李鳳山來說並不算太難,畢竟他從小就練就了極強的身體素質,但是除了日常訓練之外,他還要接受一項單獨的訓練,那就是輕功的練習。

二、四十公斤的鐵砂衣穿三年

跑山是李鳳山和他的師兄弟們每天都要接受的訓練。

可是,對於需要練輕功的李鳳山等人來說,他們的跑山與其他人有著很大的區別,那就是他們在跑的時候,需要穿一件四十公斤的鐵砂衣。

四十公斤是什麼概念,或許我們無法將這樣的重量放在自己的身上,畢竟就算是特種兵在練習的過程中都未必會負重這麼多跑步,更何況是像李鳳山這樣初入武學之門的人。

李鳳山剛接受這樣的訓練的時候,他沒有「四十公斤」的概念,那個時候的他被興奮沖昏了頭腦,滿心滿眼都是自己終於能夠學輕功了的喜悅,卻沒有想到原來四十公斤的鐵砂衣穿在身上,連邁出一步都困難,更別說是繞著山跑了。

在穿上衣服的第一天,他還勉強能夠咬牙堅持,鉚足了勁兒往前跑。

慢慢地,他的力氣根本無法和沉重的鐵砂衣相對抗,只覺得好像從地面伸出了無數的藤蔓,拽著他往地面上倒,最後累得爬都爬不起來。

原本想要學些真本事的李鳳山不知不覺地退縮了,他的體力實在是支撐不住這樣高強度的訓練,為此,他還是想了一個辦法來偷懶,那就是先穿著衣服跑,等到自己沒有力氣的時候,就找個隱蔽的地方把鐵砂衣藏起來,等到第二天再把衣服找回來,穿著它跑到終點。

這樣做一天兩天還行,時間長了總有露餡的一天。

他的小把戲根本沒能瞞得過師傅的火眼金睛,沒過幾天就被抓了個現形,師傅將他訓斥了一頓,李鳳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自此聽話了不少,在之後的訓練過程中都老老實實地穿著鐵砂衣。

在後來的訓練當中,李鳳山逐漸理解了師傅讓他們這樣訓練的苦心,也知道了這件沉重的鐵砂衣的作用。

對於習武之人來說,要忍受日復一日地艱苦的訓練,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師傅讓他們這樣訓練,一方面是為了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達到即便負重前行也能身輕如燕的感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磨鍊他們的意志,讓他們提升自己的耐力。

在眾多徒弟當中,有很多人學習輕功,但是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堅持下來,半途而廢。

幸好,李鳳山屬於少數人,他不僅三年如一日穿著鐵砂衣練習,還磨練出了堅韌的意志,達到了一個習武之人應當具備的水平。

轉眼,三年的時間便過去了,師傅告訴他,以後不需要再穿這件鐵砂衣了。

聽到這話,李鳳山和他的一眾師兄弟都知道這是練成了的意思,因為都非常激動。

可是,沒等李鳳山高興多久,他剛嘗試著往前邁步就差點摔了一跤,原來,在習慣了負重之後,突然讓他正常走路,他竟然都有些不習慣了。

當然,這樣的不適應只是暫時的,李鳳山很快便重新適應,並且他發現自己的整個肢體相較之前都輕盈了不止一點半點。

無論是屋檐抑或是樹木,他只要瞄準了一個點,腳尖輕點,很輕鬆便可以登上去,可謂是真正的飛檐走壁。

自此,他的輕功算是練成了,雖然不像武俠小說當中寫得那樣神乎其神,但在現代社會當中能夠達到李鳳山這樣身輕如燕的,恐怕也沒有幾個了。

三、一代武學大師

李鳳山秘練輕功,40公斤鐵砂衣穿三年,身輕如燕能飛檐走壁。

在一眾師兄弟當中,他是最肯吃苦,不怕累,又堅持不懈的那一個,所以他才能真正掌握輕功的精髓,最終練成這門武功,成為一個出色的武學大師。

在學有所成之後,李鳳山並沒有就此停下腳步,而是繼續豐富著自己的武學修養,不斷吸收新的知識,不僅將其他功法融會貫通,還自創了一門功夫。

在這套功法之中,李鳳山將動作的設計與自己的心境徹底融合在一起,讓人一看就有一種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感覺,不自覺地平靜下來。

李鳳山不僅將習武過程中的洒脫之氣融入到其功夫中,還表現在了其日常生活里。他從來都不吝嗇自己的所學,對有意想要拜他為師的人常常不吝賜教,告訴他們一些習武的正確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久而久之,受到李鳳山教導的人越來越多,李鳳山在別人眼裡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門派的開山大師。

所以有不了解情況的人問李鳳山的門派叫什麼名字,李鳳山從未立過門派,自然回答他「沒派」,沒想到這個回答傳出去後讓大眾產生了誤解,以為他的門派叫做「梅派」。

李鳳山對此哭笑不得,也就默認了這個說法。

作為一代武學大師,李鳳山從小便堅定了自己想要在武學之路上走下去的決心,所以他在啟蒙階段就跟著父親和爺爺努力鍛鍊,在見到厲害的高人時更是堅持不懈地請求他收自己為徒,而在進入師門後,他又是最努力的那一個。

為了能夠練成輕功不惜穿了三年四十公斤重的鐵砂衣,吃盡了苦頭。

可以說,李鳳山是當之無愧的武學大師,他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而他的平生所學也將由他的弟子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e25065f9b0d11e68d6195f06e7e9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