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角色定位是新聞記者明確自身責任,投身新聞工作的不懈追求。在傳媒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對新聞記者各個方面的要求在不斷提升,需要新聞記者能夠儘快適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在媒體融合發展的當下,新聞記者應當充分把握自身角色定位,清楚認識自身的職責及義務,以便更有效地開展新聞工作,為廣大讀者提供客觀真實有效的新聞服務。作為一名工會媒體人,必須堅定新聞工作者的政治定位、思想定位、崗位定位,履行好黨的聲音傳播者、時代風雲記錄者、社會進步推動者、公平正義守護者的職責。
政治定位,就是要堅定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立場和黨性原則。不管社會怎樣發展、傳播格局如何變化,黨管媒體的原則不能變,也不會變,這是事關國家意識形態的大問題。作為工會媒體人,要把新聞的及時性、準確性、真實性與工會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統一起來,及時、準確、真實地報道好工會工作,多創作一些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作品。要進一步增進同職工群眾的感情、拉近同職工群眾的距離,要把更多版面、鏡頭、螢屏留給普通群眾和廣大職工,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產品。以山西工人報新媒體為例,近年來,其先後推出了《職業體驗》《曬曬我們的班前會》《那些年師傅說過的話》等一批主題策劃,採取全媒體傳播手段,閱讀量大幅提升,一批涉「工」「爆款」產品相繼「出爐」。據統計,僅視頻號、抖音號「10W+」產品就達到10餘件,得到廣大職工和群眾的一致認可。
思想定位,就是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就是要「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一篇新聞報道的思想定位是一個綜合指標,它不僅指新聞報道的語言風格,還體現新聞工作者的思想作風,反映一個時代的價值觀和精神定位。報道的思想定位貫穿到新聞作品製作的整個流程,在採訪、拍攝、編輯、推送等各個階段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
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把新聞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和新聞工作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結合起來,發揮工會輿論宣傳主陣地作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要深入基層一線、車間和項目工地,發現挖掘鮮活典型。近年來,山西工人報社在推進媒體融合進程中,通過項目制、扁平化管理方式,以《山西工人報》為依託,先後開通建設了「山西工人報」微信公號、「山西工人網」網站、「山西工人報」新聞客戶端、「山西工人報」抖音號、「山西工人報」視頻號、「工運晨讀」微信公號、「工會人」微信公號、「班前匯」微信公號、「職工e食堂」微信公號、「職工微影像」微信公號、「山西工人網」新浪微博組成的「1+11」全媒體矩陣,內容涵蓋工會幹部和職工群眾的方方面面。
崗位定位,就是要立足本職,主動擔當作為,踐行「四力」。定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準確定位,需要明確自己的工作性質和崗位職責,並在此基礎上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位置,找准工作坐標。在崗要「思想」到崗,知崗、明崗,明職責、知內涵。定位是為了不錯位、不失位、不缺位。
幾年來,山西工人報社在山西省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中搶抓機遇,將原有16個部門重新整合為八大中心,從記者編輯采編一線拓展至行政後勤「全員新媒體」,從矩陣項目組管理到青年文明號項目整體推進,一批覆合型媒體人才脫穎而出,一批新媒體好作品也紛紛湧現。可以說,正是基於這樣的崗位定位,紮實推進了報社的融合進程。
在做好記者角色定位的同時,還要突出「工」字特色,體現「人」文關懷,以職工為本做好服務大文章。用工匠精神做新聞、打磨稿件;要反映職工所思所想所盼,當好職工的貼心人、「娘家人」;要立足「五個一」,報社和工會「一家人」,謀劃工作「一盤棋」,幹事創業「一條心」,合力擰成「一股繩」,力爭樹起「一面旗」,高標準做好工會宣傳工作。
近年來,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山西工人報社有計劃、有步驟、有目標地進行新聞策劃,創作不同形式的新聞產品,形成「組合拳」,增強了影響力。圍繞環衛工人節、教師節、護士節、警察節、醫師節、記者節等行業性節日,早策劃、早安排、早部署,走近這些群體,反映他們的工作生活,讓新聞的互動性更強,讓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都能感受到工會組織的關愛關懷關注。可以說,準確的定位讓我們找到了服務對象是誰,能為他們做什麼,精準地傳遞了信息,進而擴大了影響力。
技術的發展與平台的崛起重塑了新聞業,同時也引發對媒體人定位的思考。在媒介生態重塑的過程中,媒體與平台的競合帶來的是彼此創新的「化學反應」。作為新聞媒體記者,要在媒體融合中「破圈」「領跑」,既要堅守政治定位、思想定位、崗位定位,又要與時俱進,積極轉變傳統傳播理念,通過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新業態傳播工具平台,提升新媒體業務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融媒素養,為新聞事業的長遠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單位:山西工人報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da445cfdb9f9f95e8e3146fe78794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