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胡小鳳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其背後的主要推動力量之一來自業內創新企業。
然而,源頭創新難、創業公司發展速度慢,是龐大的農業產業面臨的現實問題。除了政策及資金支持外,農業創業者更加需要藉助外力尋找正確的方向,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更多孵化和產業力量支持。
這正是XbotPark機器人基地(以下簡稱「XbotPark」)所擅長的。XbotPark由李澤湘教授聯合香港科技大學原工學院院長高秉強教授、長江商學院副院長甘潔教授於2014年在松山湖創立。
與 VC/PE及產業資本的投資、賦能不同,李澤湘教授推崇創業者是可以通過培養產生的,因此,XbotPark對創業者的支持從挑選人才開始,系統地給予方向指導和技能培訓,從0開始孵化項目,並陪伴其成長。
成立至今,從XbotPark走出了超過60家硬科技公司,被孵團隊存活率高達80%以上,頭部公司估值累計已超100億美金。其中,15%的公司已成長為獨角獸/准獨角獸企業。李澤湘教授在創投圈也成為教父級的存在,是大疆和雲鯨背後的「無名英雄」,被稱為創業者的導師、科技人的伯樂。
李澤湘教授
如今,XbotPark要在智慧農業板塊加碼。2022年開始,在智能C端,智慧工業,智能建造的基礎上,智慧農業也一併成為XbotPark機器人基地重點布局的板塊之一。
2023年以來,李澤湘教授發起的清水灣二期基金已投資多家農業科技企業,已公布的包括昆蟲蛋白技術及產品研發商茵塞普,循環水養殖商沙漠農夫,設施農業智慧控制方案供應商食鐵獸,智能棉花打頂機器人緯爾科技等。
再往前追溯,XbotPark孵化和參與投資的智慧農業相關企業已超過15家,包括育苗育種、田間植保、智能採收分揀、倉儲運輸、智慧養殖設備等領域項目,基本已實現從農業產業上游到終端消費的初步覆蓋。
XbotPark能在智慧農業板塊,續寫硬科技領域的獨角獸神話嗎?近期,35斗採訪了XbotPark智慧農業板塊負責人段譽,以及沐秦科技、茵塞普、沙漠農夫、緯爾科技等XbotPark孵化和參與投資的創新企業,一窺XbotPark是如何為農業企業賦能的。
一、農業亟需科技加持,為生產提質、增效、降本
段譽認為,XbotPark聚焦於機器人,機器人的核心使命是減少勞動力投入,而農業無疑是老齡化程度最高、勞動力缺口最大的行業,更需要科技加持。
《2020中國人口普查年鑑》數據顯示,農林牧漁的從業者中,59.7%的人年齡在50歲以上,17.8%的人年齡在65歲及以上。如果進行線性推演,5年後將有超過5%的65歲+男性、60歲+女性退出農業勞動力市場。根據七普的調查,當前農業領域仍有1.35億的從業人口,這意味著:未來5年存在675萬的農業勞動力缺口。
XbotPark擅長從硬體機電控制角度出發,提升農業生產現代化的程度,減少勞動力投入。此前孵化和參與投資的農業項目,分別從不同角度切入,利用科技為農業生產提質、降本、增效。
茵塞普科技COO田爽告訴35斗,農業的工業化和科創化,在不同細分領域可以解決很多實質性問題,科技在農業應用是非常迫切且有價值的事情。在替代蛋白領域,茵塞普科技利用昆蟲生物轉化、運動控制、環境控制和AI算法等技術,開發了一套設施化有機固廢昆蟲生物轉化系統,解決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蛋白質供應短缺等社會問題。
茵塞普將有機固廢資源轉化為昆蟲蛋白出口海外
沙漠農夫創始人葛國棟分析,農業的現代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尤其在水產養殖領域。2020年,長江禁漁禁捕、各地退漁還湖、養殖尾水治理等政策倒逼水產行業改革,加之水產養殖技術提升,人們消費水平提高,葛國棟意識到水產養殖業迎來發展新機遇,於是創辦了沙漠農夫。沙漠農夫專注於循環水養殖系統的研發和應用,將現代農業、水處理和本土養殖科學應用於水產養殖行業,解決傳統養殖行業的產能和環保痛點,為市場供應更高質量的南美白對蝦。
沙漠農夫高品質活蝦刺身
在農業生產最前端,智能化農業裝備、農業機器人的應用已是大勢所趨。緯爾科技創始人柳錚觀察到,2015年開始,國際農機巨頭頻繁出手併購智慧農業創業公司;2020 年開始,我國以十四五規劃為綱領,展開了一系列智慧農業的政策支持,同時國內傳統農機廠商開始朝著智慧農業方向探索。他認為,中國農機製造業迎來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歷史窗口期。
緯爾科技自2022年4月投入運營以來,專注大田作業場景,運用機器人技術、計算機視覺、多智能體協同、精密運動控制等技術積累,聚焦核心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目前,公司推出了首款全面自研,集「雙目視覺三維重建+ AI規划算法 + 精準作業控制技術」為一體的智能棉花打頂機器人,已經在新疆開始作業測試,將於2023年7月初正式發布。
緯爾科技棉花打頂機器人在新疆棉田最後測試階段
沐秦智能則專注於農業裝備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領域。創始人張旭超表示,沐秦的最終目標是通過持續的產品和技術創新來改善農業的生產方式,加速農業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轉變。秉持著市場是前提、用戶是基礎、產品是關鍵、團隊是核心、技術是手段的創業理念,設計生產出能為用戶創造價值的革命性產品。公司研發生產的明星產品M200純電動智能農業無人車可以在果園中進行人機分離全天候高效高質量噴洒作業,大幅提升作業效率的同時,有效避免人體危害,降低藥液用量,提升果品質量。
沐秦智能果園植保無人車
二、選擇對的人,從農業真實問題出發,探討創業方向
XbotPark的創業培養,主要通過科創訓練營,加速營等活動,挖掘和選拔具有創業潛能的年輕人。通過系統的創業實戰訓練,培育和提升其創業能力,幫助他們掌握產品創新的基本技能,找到自己的創業方向,並助力項目成長和加速。
其核心首先是要選擇對的人。
段譽說道,VC投資需要項目有好的團隊和清晰的切入點,PE投資除了有清晰的方向,公司的業務模型也要得到市場充分的驗證。XbotPark強調孵化和培養,早期考慮人的權重更大,可以接受他們在創業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做方向的調整。
沐秦智能在創業之初,瞄準的是無人機方向,希望將無人機應用於果園植保,提高作業效率,降低農藥中毒幾率。可現實情況卻是,無人機在大田植保作業中效果很好,用戶認可程度高,換到果園場景後,作業效果和效率都大打折扣,甚至出現了嚴重藥害情況。
入駐到XbotPark孵化器後,沐秦智能團隊思維方式深受李澤湘教授的影響,意識到「我們一直是從技術出發,找市場應用,屬於李老師說的拿著榔頭找釘子。」張旭超開始逆向思考,從市場需求出發找應用,結果發現,果樹植保對於藥液噴洒方向和用水量等要求與大田完全不同,無人機先天特性無法很好滿足這一需求。於是張旭超重新出發,專門重新定義了針對果園植保需求的地面智能裝備。
張旭超強調,XbotPark首先是看創始人及團隊是否有創業的決心,然後再是選擇創業方向。而沐秦智能也要選擇一個真正理解行業痛點,認可公司產品和價值,並且願意長期陪伴的機構。
緯爾科技於2023年初獲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由李澤湘教授旗下的清水灣基金與零以創投聯合領投。柳錚告訴35斗,XbotPark決策速度非常快,從第一次見面到決定要投,總共花了一周時間。他說道,關鍵是緯爾科技團隊非常符合XbotPark的選人標準:年輕、專注於技術和產品、並強調落地應用。公司的創始團隊均來自清華、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曾任職於DJI、VIVO、Momenta等科技公司,在農業精準作業機器人賽道非常具有稀缺性。
李澤湘教授也曾公開表示,「我們主要還是看人。看這些學生他首先眼睛有沒有光,有沒有一種渴望想要去做一番事情。」在選合適的創業者方面,XbotPark參考了幾條標準,符合「Tony Wagner 四條」、「歐林九條」或者「紅杉二十條」基本特徵的年輕人。
具體到智慧農業板塊,XbotPark以「智慧農業加速營」的形式,聚集行業從業者、投資人、紮根農業基層的企業家和青年工程師等,針對農業存在的真實困境,通過提出有意義的創意和想法,來解決細分領域的實際問題。
簡單而言,讓一線的農業企業和從業者提出行業問題,集結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的年輕創業者,給出解決方案,探討創業機會和方向。
三、「孵化基地+試驗基地+基金投資」三管齊下,實現正向循環
XbotPark被視為一個批量製造硬科技「獨角獸」的地方。大疆創新已成為估值超 1600 億元的全球無人機霸主,雲鯨智能、正浩創新、海柔創新等均成為估值超100億的獨角獸企業。
與這些高科技企業項目相比,智慧農業項目發展速度較慢,大多處於早期階段,集中在A輪以前。於這些農業創新項目而言,XbotPark發揮的孵化、賦能和加速作用,意義巨大。
目前,XbotPark計劃圍繞智慧農業的幾個核心場景,包括設施農業、高標準農田以及循環水養殖等,連結場景需求和創新人才,通過「孵化基地+試驗基地+基金投資」三管齊下,實現從0到1的陪跑,並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和項目。
XbotPark機器人基地圖片
由於農業項目分布較廣,前期需要不同地區孵化平台的協同和支持,XbotPark通過連結重慶、寧波、新疆等產業資源,提供場地支持,滿足前期項目測試需求;基金投資層面,XbotPark農業板塊和基金負責平台集中賦能,連結外部資源,實現產業孵化的閉環。此外,平台的硬體供應鏈、實驗室、專利申請、法務等均是可以為企業賦能的共性資源。
緯爾科技創始人柳錚描述,主要從XbotPark獲得了三個層面的賦能:其一是在公司運營層面,李澤湘教授對於技術型的創業團隊應該如何發展公司經驗豐富;其二XbotPark發揮了極大的協同作用,幫助公司連結產業、介紹供應商,並做供應鏈的優化和篩選;其三,XbotPark投資了很多智慧農業相關企業,可以在產業生態中實現上下游聯動,比如XbotPark多次舉辦智慧農業加速營、融資對接會等,緯爾科技的其中一位天使客戶就來自智慧農業加速營。
茵塞普COO田爽表示,從資金、技術、上下遊資源層面得到了XbotPark賦能。比如茵塞普解決方案及技術的底層邏輯來自李澤湘等人創辦的固高科技,茵塞普在研發過程中面臨的技術難點,也可以與XbotPark孵化投資的公司進行交流碰撞。對於茵塞普而言,XbotPark發揮的不僅是一個投資人的角色,更是一個教師的角色,在發揮陪伴和支持作用。
XbotPark的理念是,真實的場景及業務需求,遇上熱愛技術創新的年輕人,一定能碰撞出優質的創業項目。此套模式走出來越多的創業公司,就會吸引更多的創新人才和大企業來和XbotPark合作,由此產生類似亞馬遜「飛輪效應」的正循環,目前飛輪正處於點燃發動機的過程中。
四、抓住確定性,探尋農業發展的系統性機會
儘管農業創新及公司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但農業依然是一個充滿機會且值得投資的賽道。
近些年來,國家在涉農領域的資金投入持續增加。XbotPark分析農業核心場景下的政策導向,無論是直接的政府採購、設施農業的建設、退塘還耕之後對於水上養殖的投入,都有明確的政策支持。
同時,國家積極設立鄉村振興基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業投資,由此吸引了更多的優秀人才下場創業,趁著政策東風,有了產業園區、場地和農田等資源支持,農業企業有望得到快速發展。
況且,農業本身是一個廣袤的市場,其未來發展空間不容小覷。農業覆蓋的領域極廣,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產業鏈,從底層技術到品牌打造,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商業模式創新,每一點都關聯一個產業,產業規模大多百億起步。
段譽在「為什麼關注農業科技」一文中提到:農業的大,首先體現在規模上,生活中不起眼的柑橘,有265億市場規模,大於2020年整個智能家居市場30億美元的規模;然後體現在地域的廣袤上,華南農業大學的試驗田就有3800畝,雲南愛必達的高標準鮮花大棚有十萬平米,都給人以富有生命力的衝擊。
從硬科技到農業,段譽作為跨界而來的投資人,關注當下農業發展是否存在新的變量。他認為,農業創業公司相較於其他行業的同儕發展速度較慢,其中一定有原因,哪些原因已經發生變化、哪些原因正在發生變化,是XbotPark持續思考和探索的事情,以便對症下藥。
XbotPark正在做的是抓住確定性的機會,搭建智慧農業板塊的孵化體系,幫助創業者少踩坑,探尋農業發展的系統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