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為何會敗給戰神白起?並非「紙上談兵」,而是因為另外4個字

2022-08-01     一耿歷史

原標題:趙括為何會敗給戰神白起?並非「紙上談兵」,而是因為另外4個字

昨天咱們昨天聊到了趙括雖然被稱作「嘴炮」,但依然有機會和「戰神」白起單挑的原因,今天咱們再來接著分析,他到底因何而敗。

虎父無犬子

看過駱駝昨天文章的朋友,應該已經知道,趙括出生於一個低配的「將門」,他父親趙奢本是趙國一個徵收田稅的國家公務人員,後來因為「不畏強權」,超度了幾個平原君的手下,平原君是誰,他是趙國的「皇室宗親」,如果當時平原君不開心,那麼他輕則會下崗,重則要搭上一條性命。

但是平原君並非一般人,他得知了趙奢的「無禮」舉動之後,沒有給趙奢穿小鞋,反而把他推薦給了趙王,就從這點來看,他能被稱作「戰國四公子」,也確實是實至名歸。趙奢雖然是憑藉「剛正」起家,但真讓他成名的,卻是他的軍事能力。當年「閼與之戰」之前,趙王先問廉頗等老將,是否能去救援,廉頗等人表示,飯還可以吃的動,但去那打仗絕對不行。

趙王轉回頭就去問了趙奢,趙奢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我認為可以去。趙王就說,你說行,那你親自去趟唄,趙奢二話沒說,直接就跑去找秦軍硬剛,結果他還真的打勝了,一時間,他紅得飛起。看到如此詭異的一段,駱駝剛開始表示懷疑,但駱駝後來一想,趙王是一國之主,應該不會玩火,而趙奢也不是傻大膽。

那麼也就是說,趙奢應該是在這之前,就已經展現過了自己的軍事能力,所以趙王才去問他,才敢放心讓他去,而他後來能和吳起、孫臏並列,應該也絕非這一次的勝利,而是他的軍事能力在當時得到了各方的認可。趙奢成名以後,受益最多的是他的兒子趙括,因為趙括也是「軍事迷」,所以經常纏著老趙討教兵法,而且趙括還總能討得便宜,因此踩著父親的肩膀,小趙的名字也開始在戰國末年走紅。

知子莫如父

駱駝在聊「長平之戰」時曾經聊到,當時刀疤臉和廉頗在前線對峙(有人可能會問,趙奢那麼厲害,為啥當時趙王不讓他去,而讓廉頗去呢,駱駝的答案是,趙奢當時已經歸天),廉頗本想「耗死」秦軍,但是趙國的家底薄,在秦國退兵之前,就有點撐不住了,所以趙王就想讓廉頗主動出擊,一決勝負。但是廉頗是老將,知道這時候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咬牙硬撐,因此就沒答應。

當時的秦國其實也很著急,於是范雎就開始打輿論戰,把趙括是一頓亂捧,搞得好像趙括只要親自出馬,秦國必敗無疑,於是趙王按捺不住,就決定派小趙出馬。但是,當時有兩個人明確表示反對。第一個人,是讓廉頗「負荊請罪」的藺相如,藺相如當時對趙王說,小趙只是把他爹的兵書給整明白,雖然他理論不錯,但是他沒有實戰經驗,這種決定生死的大戰怎麼能讓他去呢!趙王當時沒聽,不知道是不是顧忌藺相如和廉頗的關係。

另一個勸趙王的人,是趙括的親媽。當時她對趙王說,千萬不能讓趙括去前線。趙王就問她為什麼(難道是你捨不得兒子)?趙括的母親就說,當年趙括他爹當將軍的時候,對身邊和屬下都非常好,對於大王發的獎金分紅,從來不往家裡拿,都分給了一起打仗的小夥伴,因此他的部下對他多是敬愛。而趙括這個臭小子,憑藉他爹的威望,不光目中無人,而且把銀錢看得還比較重,還不懂得分享。

趙王一聽,這點事還叫事嗎,當將軍就該有傲氣,當年老趙不也喊過「狹路相逢在勇者勝嗎」,至於愛錢,那也無傷大雅,只要能打就行,於是執意要讓趙括去。趙母一看攔不住,於是就讓趙王給個承諾,那就是到時候萬一趙括戰敗,不能株連家人。趙王一聽也沒多想,也就應承了下來。

兵者,國之大事

駱駝看到這的是時候,真想為老太太鼓掌,但並不是因為她有先見之明,知道兒子必敗,而是她處理這件事情的方式。趙括不能帶兵的原因,真是「驕傲」、「不懂團結」、「貪財」這樣的「小事」嗎?我們再來看《史記》的一段記載。在趙奢在世時,趙括曾在理論上贏了他,但是他卻在私下裡跟老伴說,趙括如果不帶兵則罷,一旦帶兵,那是必敗無疑。老太太就問他,為什麼呀,你能因為自己說不過兒子,就詆毀他啊!

老趙就說,趙括的理論確實不錯,但是他並沒有把戰爭當回事,他「缺乏敬畏」之心。這句話怎麼理解呢,駱駝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大家估計很多人都下過象棋,大家在下象棋時,往往只是把裡面的「兵」、「將」當作一個棋子,所以下起來並沒有什麼負擔,但是如果讓你去指揮真的「兵」、「將」、你可以想想看,你還能做到「舉重若輕」嗎?

大家對諸葛亮、司馬懿和陸遜應該都不陌生,這仨人是既能決勝千里之外,也能臨機決斷的大能,但是大家仔細看他們的相關資料就會發現,他們仨行軍打仗突出一個「謹慎」,魏延當年出奇計,出子午谷偷襲長安,諸葛亮沒同意;而司馬懿為了贏諸葛亮,那也是一點險也沒敢冒,一直是穩紮穩打;陸遜也不例外,當年和劉大耳朵對峙,不管誰給孫權吹風,陸遜都是只解釋,而不貿然行動;此外還有「打呆仗」的曾國藩……

從上述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真正能在軍事上取的大成就的人,都對戰爭存有敬畏之心,其實非只戰爭如此,我們身邊的很多事也都是如此,比如前兩年盛傳的「壽司之神」、「米飯仙人」,無一不是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敬畏」之情。由此我們就能理解老趙所說的意思了,你對「國之大事」的戰爭,竟然「缺乏敬畏」,那麼你怎麼可能會取得成功呢?

小結

「長平之戰」的結果,想必大家都知道,趙括兵敗被殺,趙國幾十萬參戰人員,生還的只有240人,從此趙國再也不復當年之勇,而此戰卻為秦國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因為趙括曾統領及十萬大軍,在白起的包圍之下,沒有直接潰敗,而堅守了幾十天,就認為趙括並非「紙上談兵」的庸才。

但駱駝想說,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職業「缺乏敬畏」時,不管做了多少事,其實都只是在應付。「紙上談兵」的人未必「缺乏敬畏」,但「缺乏敬畏」的人,卻連「紙上談兵」的人都不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ce1e7c8a0a30e69c91c95273890b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