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變態母親囚禁 28 年後,她揮刀結束了這一切

2023-03-15   窈窕媽媽

原標題:被變態母親囚禁 28 年後,她揮刀結束了這一切

2018年3月10日,日本滋賀縣,空氣里飄著櫻花的香氣。

夜色籠罩下,歸家的人們正在享受團聚時刻。

在古街外的一戶人家裡,望美正在床邊給母親按摩,肩膀、脖子,她輕輕揉捏,為母親撫去一天的疲憊。

很快,母親睡著了。

為了不吵醒母親,望美踮著腳去廚房拿了一把日式菜刀,趁母親睡著時殺死了她。

確認母親停止呼吸,望美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她安靜看了會電視,然後在社交媒體上,寫下:

我終於擊倒了怪物。

這一下終於可以安心了。

幾天後,屍體被警方發現,在小縣城引起轟動。

隨著調查深入,這起「弒母案」的真相被揭開,也讓人了解到一對母子的悲劇人生。

望美說,從記事起,父親因為工作原因,基本上都住在宿舍里,家裡大多數時候只有她和母親。

母親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是她永遠的遺憾,在她眼裡醫生是最體面、最讓人尊敬的職業。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生下女兒望美後,她熱切希望女兒未來能成為一名醫生,為此她不惜投注全部精力。

在望美的記憶里,母親總是很嚴格。怎麼說話,怎麼拿筷子……都有明確的規定。

望美經常因為寫字不夠工整,被母親責備。完成學校的任務,她還要額外學習母親訂閱的各種教材和習題。

任何一件小事不能讓母親滿意,都會迎來劈頭蓋臉的責備。

小學期間,望美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是人人誇讚的好孩子。後來,進入到競爭激烈的初高中,望美成績逐漸下滑。

母親把這歸結為「不夠用功」,經常罵她又笨又傻。

高中時,望美意識到,自己的成績想上醫科大學根本不可能。

在日本,醫科大學非常難考,能考進去的都是最聰明的學生。

望美的成績根本不太可能,就算萬幸考上了,讀完漫長的6年制的醫學制,還要參加通過率僅5%的「醫師國家考試」,才能正式成為醫生完成母親的夢想。

更何況,滋賀縣的教育質量與「東京圈」大城市相距甚遠,考上醫學更是難上加難。

高三時,望美放棄了當醫生的夢想,請求母親能讓她報考其它專業。

母親不做退讓,堅決要求女兒報考國立大學的醫學部。

不出意外,望美落榜了。

沒想到,愛面子的母親一邊騙親戚說「女兒順利考上醫學部」,一邊逼迫女兒參加來年考試。

在母親的掌控下,望美陷入重考的深淵,還是沒成功。

為了能擺脫母親的控制,18歲時,望美離家外出打工,但很快就被母親從工作的地方抓回了家。

望美的反抗並沒有引起母親的反思,她只是認為孩子叛逆期到了,要管控更加嚴格才行。在母親的管控下,望美又連續考了兩次,依然與醫學無緣。

望美覺得自己像活在一個囚牢里,母親就是她的「看牢人」。

「從法律上來說,我到了20歲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工作了,我一直在等待那一刻的到來」。

20歲時,望美第二次離家出走。離家前,她將私人物品打包郵寄到高中老師家中,寫信請老師暫時保留。

望美找到一家包食宿的工作,不久後又被母親雇的私人偵探抓了回去。母親還打電話警告恐嚇老師,要求對方把包裹寄回來,那以後老師就再也聯繫不上望美。

從2005年到2014年,望美被母親關在家裡9年。目標只有一個:考上醫學系。

這期間,望美再一次嘗試離家出走,同樣又被抓回去。

為了逼女兒認真學習,母親越來越極端。

比如,用針扎破女兒的指尖,逼迫她用血在紙上寫上「努力學習,會通過考試」。

望美怕疼,母親就用嘲諷的眼神冷冷地看著她。

後來,望美不再反抗,因為激怒母親會被關在屋外過夜。好幾次,她都被母親趕在院子裡過夜。

為了確保所有的時間用來學習,母親收走望美手機,禁止她和任何人聯繫,連洗澡都必須一起。

這樣的生活,望美重複了9年。

這些年裡,曾經的同學們早已各有建樹,望美卻在母親的控制下不斷重考,失敗、然後回到起點。

「我在考場遇到的學生都比我年輕得多,在申請考試之前,我必須讓高中出具一份完成高中學習的報告才能申請,母親每年都強迫我去高中取報告,就這樣重複了 9 次。

羞愧之下,我甚至不敢看學校老師的眼睛」。

一次次嘗試之後,望美在2014年考上滋賀醫科大學的護理專業。望美想,雖然當不了醫生,但也算是完成母親的夢想了。

自此,母女兩人的關係總算緩和了一些。

畢業前,望美獲得醫院的護士工作,很快就能入職。

本以為苦盡甘來,卻又迎來當頭一棒。

母親認為,護士照顧人太低等,她命令望美轉而去考待遇更好的助產士。

為了徹底斷掉後路,她逼迫望美簽下保證書:即使助產士考試沒過,也不去醫院當護士。

望美參加了助產士資格考試,並沒有合格。

此時,距離護士入職的最後期限,只剩一周。

望美再次表達了想成為護士的想法,卻遭母親通宵怒罵:

你是背叛者,你趕緊去死吧。

你的行為,讓我十分不幸!

用9年時間考上醫科大學,即將成為護士又被斷了後路。前路漆黑一片,望美徹底崩潰了。

她想,如果母親不在這個世界上,是不是就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了。

她冒出了一個可怕的念頭。

「快點決定吧,不要害怕」,簡單猶豫後,她下定決心,然後在一個平靜的夜晚殺死了母親。

這個案件轟動了全日本,但是更多細節披露之後,雖然死的是母親,望美卻是被人同情的那一個。

在一審被判15年後,二審審判長考慮到「她長期以來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是被逼到絕境後導致犯罪」,給望美改判到10年。

這相當於同級案件在日本法律限度內,給予的最少量刑。

審判長說「被告一直走在母親規劃的道路上,希望她有機會繼續走自己的人生」。

被問到入獄之後的感想,望美的回答讓人意外。

「之前像囚犯一樣生活,現在真正做了囚犯,心情反而要比那時輕鬆多了」。

「」在拘留所遵守規則,就不會受到斥責。有時檢察官還會誇她的字寫得好看,這是從來沒有過的體驗。」

有人說,從小被如此對待,為什麼望美從來沒想過求助?

在接受採訪時,望美坦言:‍

母親教育我,不要隨便就去問別人。

要是當時能意識到,自己所經歷的是虐待的話,或許事情就會有所不同了吧。

悲劇的是,連這種可能性都被扼殺。我甚至想不到任何重來一次會改變結果的可能。

母親能坦然面對女兒考試失利嗎?

母親能允許她過自己的人生嗎?

爸爸能不「隱身」,及時出現緩和母女關係嗎?

唏噓的是,望美的名字,在日語裡象徵著「願望、期望」。

她有著一個滿懷未來的名字,但她永遠看不到未來。

然而,望美的悲劇,不是個例。國內又何嘗缺少這樣的父母?

吳謝宇在母親的控制下考進北大,然而,這個「天之驕子」卻選擇用啞鈴殘忍殺死母親;‍‍

青島15歲單親女孩因為母親控制欲過強患上抑鬱症,為了擺脫母親將她殘忍殺害。

濟南一位女大學生因為父親的控制欲太強烈,嚴重影響到她的生活與交際,而選擇自自殺……‍‍

看到這些被毀掉的孩子和家庭,我不禁心痛。‍‍‍‍‍‍

最恰當的愛,是引導孩子去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控制她按自己的意願生活。

帶孩子追趕星辰的路上,也要常回頭想想:

我們對孩子最大的期待是什麼?

我們到底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人?

希望所有父母,如海桑在詩中寫給孩子那樣: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還是我的

與你無關,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

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

那夢裡,不必有我

參考資料:

英國報姐《「我媽很愛我,所以我殺了她!」弒母分屍案轟動日本,父母控制欲葬送全家?》

英國那些事《殺掉母親後分屍扔進垃圾堆,她上網感慨:"終於打敗了怪物…」》

華商報《日本31歲女子弒母分屍:被逼重考9年醫學院,扎破手指寫血承諾書,趁母親熟睡菜刀行兇,殺人後上網發帖》

真實星球《一場內卷悲劇:日本女孩弒母分屍,法官酌情減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