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4人就有一輛 騎電動自行車戴頭盔有多重要?

2024-11-01     海報新聞

今天(11月1日)起,《關於加強電動自行車產品准入及行業規範管理的公告》施行。公安交管部門對2024年11月1日,也就是今天后銷售的、不具有有效認證證書的電動自行車,將不予辦理登記上牌。

由於經濟、便捷等特點,近年來,電動自行車逐步成為很多人日常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之一。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電動自行車的社會保有量已經超過3.5億輛,相當於每4個人就擁有一輛電動自行車。幾天前,《共同關注》欄目關於電動自行車非法改裝、違規「解限速」的調查報道,引發廣泛關注。其實在日常出行中,電動自行車的騎行還存在著其他方面的亂象。

不佩戴頭盔

騎行人員遇事故頭部受傷

電動自行車存在穩定性能差、保護能力弱等問題,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在速度加慣性的衝擊下摔倒,騎行人員的頭部非常容易受到傷害。因此,佩戴安全頭盔尤為重要。

前些天,江西贛州上猶縣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郭某駕駛電動自行車經過紅綠燈路口時,未按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與正常直行的一輛二輪摩托車發生碰撞。兩名騎行人員都沒有佩戴頭盔,頭部嚴重受傷。

從公共場所視頻可以看到,事故發生時,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張某的頭部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好在搶救及時,無生命危險。交警經調查後認定:郭某駕駛二輪電動自行車未按信號燈指示通行,負事故全部責任。

再來看前段時間發生在山東濰坊的這起事故,在這個路口,宋某駕駛小車右轉時,與陳某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發生碰撞。電動自行車的騎乘人員沒有佩戴頭盔,而是把它放在了車筐里。在發生事故的瞬間,電動自行車上的騎乘人員倒地後都是頭部先接觸地面受傷。所幸的是,當時兩車車速都不快,未造成嚴重後果。

正確佩戴頭盔

可降低交通事故死亡風險

有關研究證實,正確佩戴安全頭盔,發生事故時能夠使騎乘人員的受傷率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現有的法律法規中,對騎乘電動自行車是否需要佩戴安全頭盔,究竟是如何規定的呢?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摩托車駕駛人及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戴安全頭盔。但是,電動自行車屬於非機動車。

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教授 張柱庭:就全國範圍適用的法律、行政法規看,機動車的駕駛人,最主要就是摩托車,這一類的機動車對戴頭盔是有要求的,說得通俗點兒就是有強制性的要求,但是對非機動車是沒有強制性要求的。

現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日期是2004年5月。為了適應時代需求,2020年4月,公安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倡導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必須佩戴安全頭盔。

倡導佩戴頭盔

大多數地區以教育提醒為主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對駕駛電動自行車佩戴頭盔還屬於「倡導」階段,以教育、提醒為主。在沒有法律法規強制要求的情況下,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的頭盔佩戴情況如何?

近日,記者連續三天來到北京德勝門附近的幾處路口進行觀察,在早高峰期間,非機動車道上排滿了騎行電動自行車的市民,記者發現,將近一半以上的騎行人員都沒有佩戴安全頭盔。福建三明大田縣的這個路口,中午11點多,正值學校放學的高峰期,很多電動自行車在機動車道或者人行道上行駛,騎車人大多都沒有佩戴頭盔,有的甚至逆向行駛,或者一手騎車一手打電話。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大多數電動自行車騎行人員都是短距離出行,因為圖省事,加上安全意識不足,所以沒有主動佩戴頭盔。在這些沒有地方性法規強制要求的城市,交管部門只能通過宣傳勸導、現場糾正等方式呼籲交通參與者自覺佩戴頭盔。當然,相當一部分的騎行人員在日常交通出行時,能夠重視頭盔的作用,自覺佩戴。

部分騎行人員無視交通規則

增大事故風險

頭頂一盔,平安相隨,為自己,同時也是為他人的生命安全負責。近年來電動自行車事故頻發,交警在實際執法過程中發現,很多騎車人並沒有經過專業安全駕駛培訓,加上漠視道路交通規則,也導致事故易發。

10月25日晚上10點左右,陳某駕駛電動自行車在江西贛州蓉江新區這一路段上逆行時,與正常行使的另外一輛電動自行車相撞,造成對方駕駛員受傷,雙方車輛受損。

交警認定,陳某逆向行駛引發事故,需承擔事故全部責任。交警表示,逆向行駛屬於非常危險的違法行為,由於逆行車輛與正常行駛車輛之間存在速度差異,一旦發生碰撞,雙方速度疊加,事故的後果往往更加嚴重。

10月23日發生在湖南省資興市東江大道與壽佛路交叉路口的這一幕,當時路口南北方向為紅燈,一輛電動自行車闖紅燈駛入路口與一輛正常通行的小車相撞,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張某連人帶車摔倒在地,腳踝骨折。交警認定,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張某因未按交通信號指示通行,且車上存在加裝雨具的違法行為,負事故全部責任,並對其處以罰款100元。

同樣因為不遵守信號燈通行,在陝西西安的這個十字路口,一輛電動自行車被一輛小車撞倒,騎車人受傷。經調查,騎電動自行車的沈某違反交通信號燈通行,承擔事故主要責任,小車駕駛人超速行駛,承擔次要責任。

出台地方性法規

依法治理電動自行車亂象

為了避免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因為無視交通規則而造成事故,部分地區已經把安全教育納入了立法。

以廣州為例,不久前,廣州表決通過了《廣州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其中將安全教育納入註冊登記環節,要求電動自行車車主在註冊登記時,要參加不少於兩小時的交通法律法規學習,這有助於從源頭提升電動自行車駕駛者的安全意識以及法律意識。

倡導「一城一策」

整治電動自行車違法亂象

無論是佩戴頭盔還是遵守交通法規,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同時也是為他人的生命安全負責。整治電動自行車違法亂象,接下來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教授 張柱庭:認識到了危害性,他就會自己遵守,這就是我們說的自律為主,第二個意見我覺得要加強地方立法。地方在這一部分裡面是有作為的,如果覺得本地非機動車的安全問題比較突出,秩序問題比較突出,可以搞地方立法。從這個角度講,一城一策、一城一法是適合的。第三個意見就是,安全是一個公共安全問題,因此應該是社會各個部門、單位、社團等共同參與的。所以我覺得應該是一個共建、共治、共享的這麼一個狀態。

來源:央視新聞(記者 李珺 周琨 黃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cd25e4c930b2e16e8e7c89edc13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