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沉澱之美依舊是「活著的」,這是文化自信最鮮活的註腳

2022-09-29     民生周刊

原標題:歷史沉澱之美依舊是「活著的」,這是文化自信最鮮活的註腳

全文1949字,閱讀約需2分鐘

提起「古典美」,你會想起什麼?

漢之清麗,唐之雍容,宋之雅致……不論哪一種美,大多已塵封在故紙堆中、凝固在絲絹畫上,甚至只能從殘留的服飾上得到驚鴻一瞥。

不是沒有人想過借大眾傳播之手將已經逝去的美好引入當代生活,將承載著古典之美的音樂、舞蹈、戲曲、甚至古老的故事搬上舞台。

這些節目或讓人為「美」驚艷,或讓人為「技」擊節,或讓人為「情」動容,但鮮少有能讓人驚艷、擊節、動容的同時,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古典美在現代依舊蓬勃的生命力,願意為之研習、傳播和創作。

最近,有個綜藝節目似乎做到了。以聚焦中華古典文化、傳播中華文明之美為主旨的《美好年華研習社》已播出過半,熱議話題也不斷出圈,持續引起討論。

通過「傳播價值」實現「價值傳播」

其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從創作理念到節目形式再到舞美設計上全方位的創新。

事實上,在節目開始時,研習社發起人汪涵和馬可就在「美好年華報刊亭」里,用一句話概括了創社宗旨,也將創新理念展露無遺:「把有傳承價值的東西變得有傳播價值」 。

什麼有傳承價值,毫無疑問,歷史沉澱的美。怎麼有傳播價值,毋庸置疑,找到一個支點,撬動觀眾的感官,進而俘獲他們的心。

美好年華研習社供圖

節目選擇的「支點」是女性,或者說歷朝歷代的「寶藏女性」,如趙飛燕,如孫壽,如虞姬,如花木蘭,如洛神,如黃月英……她們或是傳奇,或是傳說,每一個都聰慧、有創造力、敢于堅持自我、引領社會潮流,是歷史最具象、最鮮活,最容易引發共情卻也最經常被忽視的美的象徵;更重要的是,她們的身上同時承載著時代的超越性和局限性,這恰恰賦予文化綜藝創作以無窮的「富礦」和無限的空間:從她們的衣食住行入手,可以解剖當時社會橫切面,洞見一個時代社會文化、藝術和美學成就;而以她們共有的美好品質和獨特的思想個性為錨點,則能更好定位古今思潮的變與不變。

美好年華研習社供圖

由班婕妤、趙飛燕賞漢服紋章;孫壽看東漢美妝;黃月英引出三國「太太團」,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引出大唐女子天團;公孫大娘看唐之梨園興衰,張小娘子看宋醫道風采……有了支點,下一步就要抓住觀眾。最直觀也最具衝擊力的首當其衝是舞台表演本身的感染力和「呼吸感」。

古代服章的材質、形制、紋樣、繡工……史書上晦澀的描述走進現實原來是如此光彩照人。

「美!」「古風妝造就要照這個標準捲起來!」幾乎每一個節目的「自來水」首先都是被精良的服化道所俘虜。尤其是「漢」與「唐」兩場大秀,126人的漢服形制秀,呈現了漢代服飾,充滿格律詩一般規整嚴謹端正的美;大唐美人、職業女性、女官、公主,乃至從文化到科研、對外交流等各色人才爭奇鬥豔,「群星」璀璨,人數之眾、服飾之多樣更是倍顯震撼。

不得不說,舞美是其中一大「加分項」。沒有酷炫的LED大屏,沒有喧賓奪主的VR/CG/AR特效,有的只是專業的置景和畫龍點睛的燈光,舞美上做「減法」,更襯托出古典之美的絢麗多姿。

美好年華研習社供圖

其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從創作理念到節目形式再到舞美設計上全方位的創新。

事實上,在節目開始時,研習社發起人汪涵和馬可就在「美好年華報刊亭」里,用一句話概括了創社宗旨,也將創新理念展露無遺:「把有傳承價值的東西變得有傳播價值」 。

什麼有傳承價值,毫無疑問,歷史沉澱的美。怎麼有傳播價值,毋庸置疑,找到一個支點,撬動觀眾的感官,進而俘獲他們的心。

美好年華研習社供圖

節目選擇的「支點」是女性,或者說歷朝歷代的「寶藏女性」,如趙飛燕,如孫壽,如虞姬,如花木蘭,如洛神,如黃月英……她們或是傳奇,或是傳說,每一個都聰慧、有創造力、敢于堅持自我、引領社會潮流,是歷史最具象、最鮮活,最容易引發共情卻也最經常被忽視的美的象徵;更重要的是,她們的身上同時承載著時代的超越性和局限性,這恰恰賦予文化綜藝創作以無窮的「富礦」和無限的空間:從她們的衣食住行入手,可以解剖當時社會橫切面,洞見一個時代社會文化、藝術和美學成就;而以她們共有的美好品質和獨特的思想個性為錨點,則能更好定位古今思潮的變與不變。

美好年華研習社供圖

由班婕妤、趙飛燕賞漢服紋章;孫壽看東漢美妝;黃月英引出三國「太太團」,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引出大唐女子天團;公孫大娘看唐之梨園興衰,張小娘子看宋醫道風采……有了支點,下一步就要抓住觀眾。最直觀也最具衝擊力的首當其衝是舞台表演本身的感染力和「呼吸感」。

古代服章的材質、形制、紋樣、繡工……史書上晦澀的描述走進現實原來是如此光彩照人。

「美!」「古風妝造就要照這個標準捲起來!」幾乎每一個節目的「自來水」首先都是被精良的服化道所俘虜。尤其是「漢」與「唐」兩場大秀,126人的漢服形制秀,呈現了漢代服飾,充滿格律詩一般規整嚴謹端正的美;大唐美人、職業女性、女官、公主,乃至從文化到科研、對外交流等各色人才爭奇鬥豔,「群星」璀璨,人數之眾、服飾之多樣更是倍顯震撼。

不得不說,舞美是其中一大「加分項」。沒有酷炫的LED大屏,沒有喧賓奪主的VR/CG/AR特效,有的只是專業的置景和畫龍點睛的燈光,舞美上做「減法」,更襯托出古典之美的絢麗多姿。

美好年華研習社供圖

以人為本,以史為循

但看節目正如品佳肴,有聲有色之外更要有滋有味。讓觀眾忍不住「真香」的正是這一「文化饕餮」形式。

歷史依舊是選擇「食材」的唯一標準: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價值觀,在塑造人物時,從發起人到年輕社員們無不是充分研習創作對象的生平乃至所屬時代的背景;在打造妝容服飾時,更是對細節精細到近乎苛刻:上衣下裳用布幾幅均嚴格合乎記載規範;飄飄衣袂上的信期繡、杯紋、雲氣繡等種種紋飾都源自漢墓出土文物;墮馬髻等髮髻,血痕妝、啼妝的妝造方法等一一都比照著古書、古畫中的樣式力求還原……

美好年華研習社供圖

而在嚴謹的歷史框架下,節目並不人為地再為「烹飪方式」 限定條條框框,將內容創作的權力大膽下放給年輕社員,於是,古與今,傳統文化與大眾文化,以最難以預料的方式產生交融、碰撞:國風+Rap,音樂秀+脫口秀,現代舞與古典舞、民族舞混搭……從社員到嘉賓創造力被無限激發:他們作詞作曲、擊鼓起舞,還有武術傳承者行雲流水地舞起紅纓槍,文化之精粹、古典美之靈魂從當代青年的筆與歌,言與舞中汩汩流淌而出。

美好年華研習社供圖

當古人們穿著最符合時代的精美服章,表達最符合自我的思想,用的卻是觀眾最能理解的語言和感興趣的形式,今人眼中展示「古典美」的「櫥窗」就被打破了——哪怕時過千年,你的思想、情緒、個性和象徵的美,依舊在我的生活中呼吸、血脈中澎湃。中華文明五千年沉澱的美,依舊是「活著的」,這是文化自信最鮮活的註腳。

但看節目正如品佳肴,有聲有色之外更要有滋有味。讓觀眾忍不住「真香」的正是這一「文化饕餮」形式。

歷史依舊是選擇「食材」的唯一標準: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價值觀,在塑造人物時,從發起人到年輕社員們無不是充分研習創作對象的生平乃至所屬時代的背景;在打造妝容服飾時,更是對細節精細到近乎苛刻:上衣下裳用布幾幅均嚴格合乎記載規範;飄飄衣袂上的信期繡、杯紋、雲氣繡等種種紋飾都源自漢墓出土文物;墮馬髻等髮髻,血痕妝、啼妝的妝造方法等一一都比照著古書、古畫中的樣式力求還原……

美好年華研習社供圖

而在嚴謹的歷史框架下,節目並不人為地再為「烹飪方式」 限定條條框框,將內容創作的權力大膽下放給年輕社員,於是,古與今,傳統文化與大眾文化,以最難以預料的方式產生交融、碰撞:國風+Rap,音樂秀+脫口秀,現代舞與古典舞、民族舞混搭……從社員到嘉賓創造力被無限激發:他們作詞作曲、擊鼓起舞,還有武術傳承者行雲流水地舞起紅纓槍,文化之精粹、古典美之靈魂從當代青年的筆與歌,言與舞中汩汩流淌而出。

美好年華研習社供圖

當古人們穿著最符合時代的精美服章,表達最符合自我的思想,用的卻是觀眾最能理解的語言和感興趣的形式,今人眼中展示「古典美」的「櫥窗」就被打破了——哪怕時過千年,你的思想、情緒、個性和象徵的美,依舊在我的生活中呼吸、血脈中澎湃。中華文明五千年沉澱的美,依舊是「活著的」,這是文化自信最鮮活的註腳。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周逵

編輯:姜玉函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 「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c7a65cd16868bfa8dbc04dcb7e8fb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