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彩紛呈的北方面食中,石家莊的餄餎名氣不算大,卻也別具風味,石家莊的吃素來被人說的沒什麼特色可言,其實,僅僅拿出這幾種風味餄餎來,便會顛覆關於特色的思維定勢。
餄餎是石家莊的傳統地方小吃,鹵湯素結合,香而不膩,味美爽口,風味獨特。在新樂民間流傳著結婚吃四喜餄餎的傳統。新樂人婚宴席上,一定要吃四喜餄餎,認為「安棚吃餄餎,白頭能偕老」。四喜餄餎主要原料是:蕎麥麵和豬肉絲、豆芽、豆腐條、海帶等。四喜餄餎區別於其他餄餎之處是四喜滷的製作。
四喜滷製作方法是:首先,將豬肉切條煮熟備用,然後,在大鍋中加油,炒制切好的肉食和配菜,炒熟後再加煮肉老湯和清水調味。
而欒城東關餄餎,卻是另一種風味。東關餄餎從兌湯上說,有靠湯和寬湯之分。有的食客偏愛主食餄餎,餄餎挑入碗後,只澆些許湯汁,攪和一下,湯汁全被吸納,一筷子挑起,只見餄餎不見湯,猶如干挑面,叫作靠湯餄餎;有的食客,吃餄餎外加油餅,餄餎與油餅並進,因此要多加些湯,叫作寬湯。從季節上說,有熱湯和涼湯之分。冬季吃熱湯餄餎,一股暖氣流向全身,抵禦冷風,驅逐寒氣。夏天吃涼湯餄餎,過涼水,加入蒜蓉或芥末,酷暑盛夏,餄餎下肚,渾身爽快,暑氣盡消。
井陘天長鎮的豆面餄餎,除了具有湯清味美、濃香怡人、冷熱均可、四季皆宜等特點外,還具有利口開胃、增強食慾、潤膚烏髮、清火去郁、強腎健脾、解除便秘等特殊功效。它的配料很有講究,以適量的綠豆、黃豆、小豆混合,在水磨上磨成面,特別細,其中,綠豆面發筋,可以拉條;小豆面發脆,吃著有勁;黃豆面微甜,豆香味濃。煮熟裝碗,另用一盆,放醬油、香油、鹽、小蔥葉,用開水衝起蓋住,待鹽化開後,澆在恰恪上,當地土話稱「潑碼兒」,類似於現在的清湯麵,既清香可口,又保持了豆面的原味。
異彩紛呈的北方面食中,餄餎名氣不算大,充其量只稱得上是隱匿在民間的一朵樸素之花,卻也別具風味,耐人品嚼。無極餄餎在製作時選用新鮮蕎麥現磨、現和、現做,用一種特製的餄餎床子,將蕎面壓成細而長的圓狀條面、撈入碗中,再潑入多味調料的羊肉、豬肉湯,其特點是條細筋韌、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
餄餎是晉冀魯豫陝五省的傳統特色麵食之一,製作者用餄餎床子把和好的蕎麥麵、放在餄餎床子裡,擠軋成麵條,這種傳統獨特的飲食製作方式,成為中國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北方面食餄餎。你會看到這種美食的相關資訊,有視頻,有文圖,頭條搜索不負眾望。
無極餄餎特彆強調「鮮」。盛碗前抓一把綠豆芽墊襯碗底,盛碗後再澆入用純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鍋湯及新鮮味美的羊肉、調好的蒜泥,撒上些香菜末,瞬間,蕎麥餄餎的香味撲鼻而來。麵條調拌好放到嘴裡,軟而不黏,脆中有韌,剛中帶柔,嚼著有勁,回味悠長。
農曆二月二,無極人要吃蕎麥恰絡,俗謂「龍行舊道五穀豐,人吃餄餎運行通」。尤其是每年除夕,家家戶戶必吃蕎麥餄餎,以象徵「年經歲末,全家和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bHMInAB3uTiws8KgI6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