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小舞
在首都北京公交車上,因嫌棄外地姑娘讓座慢而出口謾罵,並自稱自己是「正黃旗」的大媽,終於被拘留了。
對於這一結果,網友直呼舒適,「甭管你祖上多牛,使用歧視性語言謾罵他人,該拘留還得拘留。」
這麼牛氣的正黃旗大媽,憑藉一己之力將自己送上了熱搜,讓全國人民開了眼界。錯愕之後不免感慨,有「通天紋」的正黃旗大媽,如今竟也淪落到與「臭外地的,上北京來要飯來了」的外地人一起擠公交。
當然,擠公交並不能說明正黃旗的牛氣大媽不夠牛,或許還是人家與民同樂。
但凡熟悉一點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大清朝有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創立的,堪稱清朝的立國之本。所謂八旗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旗下成員均以「旗人」自稱。
就像如今各行各業存在的鄙視鏈一樣,即便都是拱衛大清皇權的八旗子弟也是有著尊卑之別,八旗中又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就是鑲黃旗、正黃旗、正藍旗,清軍入關前,上三旗由皇太極親自統領,是皇帝的親兵。
相比之下,餘下的下五旗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則由親王、貝勒、貝子掌管,駐守各地。
在上三旗中,正黃旗又是兵丁人口最多的一旗,到清末,下轄92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3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5萬人。
正黃旗的第一代旗主就是天命汗努爾哈赤,在努爾哈赤之後,正黃旗和鑲黃旗、正藍旗被皇太極牢牢掌控。
八旗的旗主在當時的滿清地位尊貴,甚至能決定皇位的繼承。在皇太極突然暴斃之後,皇太極的長子和正白旗旗主多爾袞都有意爭奪帝位,雙方甚至劍拔弩張,危急關頭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出面調和,並得到了其他旗主響應,最終由皇太極的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繼位,並成為第一個入關的清朝皇帝。
入關後,權勢極大的多爾袞將自己所領的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豪格統領的正藍旗降入下五旗,此後上三旗地位未再變動,也就是說正黃旗一直都處於上三旗中,地位穩固。
八旗名義上雖都添列皇帝的親兵,但實際上只有滿、蒙上三旗才能充任。紫禁城內接近皇帝的要害部位,全部由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統領。
毫不誇張地說,滿清歷史上的正黃旗乃至八旗確實地位極高,即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帝也得對八旗旗主高看一眼,有些大事即便是皇帝欽點了,也得由八旗旗主同意後才能執行。
難怪北京公交車上的大媽對自己正黃旗的身份如此看重,確實人家祖上闊氣過,不過,大媽一定要清楚「今夕是何年」,早在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就頒布了遜位詔書,清朝正式宣告滅亡,八旗制度自然香消玉損,壽終正寢。
多說一句,北京大媽自豪炫耀的所謂通天紋其實就是腦門上的皺紋,只是這種皺紋在眉毛中間只有一道,擁有此種皺紋的人往往個性強,做事執著,且非常在乎利益。
相比普通人因從事重體力勞動影響,額頭皺紋都是幾道橫紋,展現出「愁眉苦臉」的狀態,滿清旗人不從事重體力活,額頭往往只有一道或幾道豎紋,並非正黃旗獨有,只不過是有些人為了抬高自身地位,自詡為通天紋而已。
不管祖上是龍是虎,在人人平等的今天,北京大媽這種優越感該收起來了,是龍也得盤著,是虎也得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