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患者突發腦梗,取完栓後再發血栓,遺憾的背後只因患者聽不見

2022-06-21     麻醉MedicalGroup

原標題:術後患者突發腦梗,取完栓後再發血栓,遺憾的背後只因患者聽不見

這是發生在進修期間的一件事:胃大部切除手術後,患者突發腦梗。立即送往介入手術室取栓,但很快再次腦梗。80多歲的年紀,哪能經得起這樣的折騰,最終搶救無效。

回顧整件事,其實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患者為什麼會反覆發生腦梗?

這與患者本身的病情密不可分。

據主刀醫生說,直到患者家屬收拾病房內的東西準備回家的時候才發現問題。在老太太的床頭櫃里,醫生給她開的術前用藥,她一片都沒吃過。而這些藥,無一例外的都是為了防止血栓發生以及降低各種併發症的。

手術前的常規檢查中發現,這個患者的深靜脈內有陳舊的血栓,頸動脈內膜也增厚。加上手術中可能要有一定的失血,因此預示著圍術期可能會有血栓風險。於是,麻醉科在術前訪視的時候就與主管醫生溝通,讓她給患者先吃一些避免血栓形成的藥物。

考慮到手術也有出血風險,折中的在術前一天停藥。並且,服用的都是理論上不會特別影響凝血的藥物。

由於麻醉科不能每天都去病房訪視,因此叮囑患者吃藥的任務就交給外科了。

外科醫生也很盡心,特意叮囑老太太要按時吃藥。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老太太是一個特別要強、特別客氣的一個人。面對大夫的叮囑,哼哈答應下來。但由於年齡大了,她什麼都聽不清。

由於不敢亂吃,也不好意思去問大夫,索性就沒吃。直到家屬收拾病房,才發現這些藥都沒動過。

慘痛的結局,我們不能埋怨誰。是怨外科大夫沒說嗎?人家也確實也說了。怨麻醉科術前訪視不到位嗎?麻醉科也確實發現了問題。怨老太太嗎?她自己聽不清楚。唯有總結經驗教訓,才能避免下一次的悲劇發生。

這件事,最大的問題就是溝通的問題。不僅要溝通好,還要執行好,這才是一個好的溝通方式。

最後,我們再從專業上解釋一下事件的原因,以提高大家的防範意識。

患者本身就有深靜脈血栓,也有動脈內膜、尤其是頸動脈內膜的問題,這就為高發腦血栓打下了基礎。相關研究顯示,頸動脈斑塊與腦卒中的發生率呈線性關係。

健康人會得深靜脈血栓麼?不會,如果得了,那麼說明她的體內一定具備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再說一下,為什麼要強調圍術期預防的問題。這是因為,手術應激、出血或者疼痛都會影響到體內的血凝-凝血系統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不是出血就是血栓。一旦激發血栓反應,只要有血的地方,就有可能形成血栓。

這個患者由於頸動脈有斑塊,成了血栓形成的「溫床」。於是,在各種因素作用下,才會反覆形成血栓。

有人說,醫生為什麼不及時補救抗凝?

這樣的大手術,哪個醫生敢貿然給藥呢?!況且,一旦血凝-凝血系統活躍起來,是很難掌控的。

痛定思痛,醫者要認真溝通、確保患者執行;患者要認真聽從醫生指揮。一台成功的手術,不僅是醫護人員的努力,更加需要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配合才行。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96d5adb02881f7fbb773764940eab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