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從落魄貴族到獨裁者的黑化之路

2023-11-19     迷影生活

原標題:《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從落魄貴族到獨裁者的黑化之路

2012年上映大火的《飢餓遊戲》可謂是「大逃殺」類型電影商業化的巔峰之作,《飢餓遊戲》的大獲成功不僅讓系列電影的後續開發得以迅速展開,同時更催生了《移動迷宮》、《分歧者》等同類型影視作品的問世。

雖然總有影視評論家指出層出不窮的「大逃殺」類型影視作品過於血腥和殘忍,但這一類型影視作品憑藉極具現實意義的劇情設定、充滿社會隱喻的故事結局以及深入人心的角色刻畫總能贏得不少觀眾矚目,比如前兩年大火的《魷魚遊戲》就是最好的例子。

隨著2015年《飢餓遊戲3:嘲笑鳥(下)》的正式落幕,《飢餓遊戲》系列電影也隨之告終。系列四部電影一共獲得近30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這麼好的一顆搖錢樹,無論是原著作者,還是好萊塢的電影公司都不會就此輕易放過。於是乎,八年之後的今天,我們終於迎來了「飢餓遊戲」系列的最新篇章《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

對於一個完結於八九年前的電影系列,我想不論是普通影迷,還是熱衷粉絲,對系列電影的劇情設定早已忘了不少,深深留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大概也只有「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拉弓射箭的颯爽英姿。

接下來就讓我們先一同簡單回顧一下「飢餓遊戲」系列電影的一些基本設定,以及八年前完結的正傳系列電影與如今這部外傳性質的新作之間存在的諸多緊密聯繫。

首先是系列電影的世界觀背景設定。「飢餓遊戲」系列故事設定發生在一個不遠的將來,經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末世戰爭後,北美洲大陸建立了全新的「施惠國」。

這個仍然保持著科技實力和軍事實力的國家由首都行政區和十三個地方行政區組成,每個地方行政區都有著各自的產業。但施惠國最大的特點莫過於高度繁榮的首都行政區與艱難貧困的地方行政區之間形成的鮮明對比,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首都區的繁榮美好其實是建立在地方行政區人民的痛苦之上。

在系列正傳中有著強大實力的施惠國曾經也有過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劫。因為不滿首都區的獨裁統治,負責核產業研發的十三區聯合其他地方行政區發動了一場針對首都區的叛亂戰爭。這場戰爭最終以叛亂方的失敗而告終,十三區最終在這場戰爭中被徹底夷為平地。

為了紀念這場戰爭的勝利,同時也為了懲戒其他地方行政區參與叛亂,首都區的領導者同時也是施惠國的總統開發了「飢餓遊戲」。

所謂飢餓遊戲,就是所有的地方行政區每年必須隨機選出一對年輕男女作為「貢品」參加在首都舉辦的「大逃殺」競賽。比賽的規則簡單粗暴,誰能活到最後,誰就是最終的贏家,整個比賽過程將通過電視直播的方式在施惠國全國播放,以達到警示地方行政區的作用。

從《飢餓遊戲》到《飢餓遊戲3:嘲笑鳥(下)》,故事完整講述了由詹妮弗·勞倫斯扮演的凱特尼斯是如何在第七十四屆飢餓遊戲中斬獲勝利,一步步從一個生活在十二區的平凡女孩成為一名推翻暴政的英雄角色,並最終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做出自己的艱難抉擇,贏得屬於自己的美好人生結局。

回到正題,時隔八年之後推出的《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並沒有再續前緣,讓原本已經獲得幸福人生結局的凱特尼斯再度衝鋒陷陣,而是將時間撥回了正傳故事線的六十四年前。講述那個在正傳故事中殺伐果斷、作惡多端的斯諾總統是如何從一名心懷善意的落魄貴族轉變成為世人皆知的獨裁統治者。

這樣的前史敘事策略,對於如今的觀眾已然屢見不鮮,無論是當年的「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指環王系列電影」前傳),還是已經半隻腳踏進棺材的「神奇動物在哪裡系列(「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前傳)都無一例外採用了擴展前史來延續系列電影的開發。也正因如此,走進電影院之前的我對於這部電影的期望其實並不高,甚至十分懷疑這樣的「狗尾續貂」作品真的能夠獲得成功嗎?

但看完這部电影後,我覺著這部前傳性質的作品可以說是好萊塢這兩年為數不多能看的商業大作。相較於DC、漫威在大銀幕上的拉垮,這部影片至少做到非常出色的一點,那就是首先做到了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相信所有觀眾在看到電影開頭那個英俊帥氣、尚未泯滅良知的斯諾時,就已經猜到了這個角色在影片結尾註定會走上黑化之路。那接下來最值得關注的,莫過於斯諾為何會從一個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貴族少年一步步淪為壞事做盡、十惡不赦的斯諾總統。每一個壞蛋、惡棍的誕生背後都有著痛苦不堪的記憶,斯諾亦是如此。

相較於很多商業電影一上來就按照各種敘事套路講述反派的黑化過程,《鳴鳥與蛇之歌》通過各種細節描摹,首先做到讓觀眾相信影片中的斯諾一開始確實是一個積極向上、純情善良的帥氣少年。

他雖然家道中落,平常為了努力融入身邊的富貴圈也不得不說些違心話語,但是骨子裡依舊保持著自己為人的底線。

即便我們不得不承認他想盡各種辦法接近露西·格蕾,幫助後者贏得飢餓遊戲,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使自己能夠出人頭地,並且成功獲得獎學金。但他全力以赴,為露西·格蕾爭取食物、贏得觀眾同情、甚至孤注一擲在最後關頭將帶有露西氣味的手帕塞進蛇缸,慘遭流放也努力要去到露西·格蕾所在的區……這一系列情節鋪排讓觀眾看到斯諾所做的這一切同時更有基於人性的悲憫以及情感的驅動。

雖然很多影評人表示影片第三章「寡淡無奇」,但在我看來,影片的第三章卻是最精彩的部分。

因為它非常直白地告訴觀眾最殘酷的飢餓遊戲並不發生在競技場內,施惠國的每個人其實都處於各自的飢餓遊戲之中。無論是高高在上的當權者,還是衣食無憂的貴族,亦或是那些處於高壓獨裁統治下的外區人,每一個人都為了自己的理想、慾望、野心不停地在人生這座競技場內與宿命展開著殊死搏鬥,年輕的露西·格蕾和斯諾亦不例外。

從小處於艱難生存環境下的露西·格蕾顯然要比斯諾更加懂得探查人心,她覺察到了斯諾尋找到失蹤的槍枝後臉上神情的微妙變化,並且迅速做出了獨自逃離的決定。

許多觀眾表示露西在這裡的突然轉變有些突兀,但兩人間的分歧早在河邊的那番對話中就已經產生了。被迫流放的斯諾出於對露西的愛主動選擇了十二區,但只要擁有能夠回到首都區的機會他也絕然不會放過。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在愛情與事業之間,斯諾顯然不是那個會毫不猶豫選擇前者的戀愛腦,他之所以會選擇和露西一起踏上浪跡天涯的旅途完全是因為被迫。

而突然出現的槍枝給了斯諾一個全新的機會,是繼續和露西·格蕾遠走他鄉,還是回去繼續做軍官,而一旦選擇了後者,那麼唯一知道槍枝下落的露西·格蕾便成為了斯諾人生路上的最大阻礙。

對於斯諾是否會對自己痛下殺手,露西顯然是不確定的,因為斯諾此前的付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和露西形成了利益共同體,而一旦沒有了共同的利益可言,愛情又是否能夠持續下去呢?連不顧一切和斯諾一起流放的好兄弟都慘遭斯諾出賣,這樣一個為了自身利益逐漸變得毫無底線的人真的值得託付終生嗎?

雖然很多人會覺得,斯諾在這裡慘遭背叛,但站在更現實的視角來看,斯諾和露西之間的愛情註定是沒有結局的,也就是兩人之間的情感並不存在誰背叛誰的問題,最終的結局其實是兩人的共同抉擇,只不過斯諾因為露西的搶先出走,徹底覺醒了內心的黑暗面,走上了父親的道路。

作為一部前傳性質的商業類型電影,《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不僅在劇情表現上富有新意和深度,同時在角色描摹、世界觀拓展以及現實議題探討上都有所延伸,可謂是好萊塢近年來少有的商業電影續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7f07466b20ee9ba6d567836bced6d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