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五大金剛,分別指的是誰?他們又掌握著什麼?你了解嗎

2023-12-21   千秋文化

原標題:佛教中的五大金剛,分別指的是誰?他們又掌握著什麼?你了解嗎

佛教中的五大金剛分別是:大威德金剛、時輪金剛、密集金剛、歡喜金剛和勝樂金剛。每位金剛都有其獨特的象徵意義和造型,以下是對每位金剛的詳細介紹。

大威德金剛

大威德金剛,藏語稱為"吉傑多吉"。大威德金剛的象徵意義是:降伏惡魔之威,護善安良之德。他的形象多種多樣,其中包括三面六臂、一面兩臂等。在密宗繪畫藝術中,大威德金剛可呈現為乘騎青色水牛的形態。他的手持各種法器,頭戴骷髏冠,身披火焰,形象威猛,能夠降伏毒龍、斷除各種障礙,降伏閻羅,展現出無堅不摧的力量。大威德金剛的造型在密宗信仰中有多種表現,如三十二頭三十六臂的十三尊大威德金剛。

時輪金剛

時輪金剛的名字直譯為「時輪運行」,其起源與古代印度香巴拉國的國王月善有關。時輪金剛的形象包括四個頭,每個頭上有三隻眼,身藍色為主,擁有24隻手,手臂的顏色各異,分別象徵福德、智慧、吉祥等。時輪金剛的腳下踩踏人物,象徵無明煩惱的慾望。他通常呈現為與明妃呈弓步狀站立在蓮花座上,體現了時輪運行的力量。

密集金剛

密集金剛在藏語中,被稱為"桑堆"。密集金剛通常為雙身迦趺坐像,主尊有三頭,三隻眼,左頭為白色,中頭為藍色,右頭為紅色。身色為深藍色,具有六隻手臂,主臂兩手拿金剛杵,擁抱明妃,結跏趺坐在蓮台上。其餘四隻手分別持法輪、火焰掌、蓮花和寶劍。明妃的身色為藍色,也有三頭六臂、三隻眼,手持蓮花、寶劍、弓箭等法器。密集金剛通常是在密宗的殿中,壁畫中的密集金剛更顯得文靜安詳,而雕塑中的密集金剛,則多了些威嚴沉思的動態感覺。

歡喜金剛

歡喜金剛的藏語稱為"傑巴多結",又被稱為"飲血金剛"或"歡喜佛"。他的造像通常為雙身、單腿稍彎曲立於蓮花座上,左腿向內彎曲,右腳下踩兩個仰臥人,象徵攝受和降伏的邪惡與無明。歡喜金剛擁抱明妃金剛無我佛母,具有五個頭,五隻眼,臉部色彩分別是黑、白、灰、紅、灰藍或黑色,有16隻手臂。他的頭頂戴有骷髏冠,最明顯的特徵是16隻手臂分別都持有白色的骷髏碗,裡面盛有各種神物,每個碗里都站有一個人物或是動物,象徵著不同含義。

勝樂金剛

勝樂金剛,又被稱為"上樂金剛",藏語稱為"德木巧多結"。他的造像通常有四個頭,三隻眼睛,左頭為白色,依次是黃色、紅色和蘭色。身色為藍色,頭上戴有骷髏冠,主臂擁抱明妃,雙手持金剛杵,表情呈憤怒狀,左手小臂處一般都有一根象徵勝樂金剛的金剛杵。他的身後披白象皮,腰間系圍虎皮裙,左右共有12臂,各手分別持有斧子、彎月刀、三股戟、骷髏杖、金剛索、金剛鉤、人頭面等器物。勝樂金剛的頭部為綠色頭光,周身為火焰紋大背光。

勝樂金剛擁抱的明妃為金剛亥母,又稱為「多吉帕母」,金剛亥母身為女相,一頭三眼,兩臂。她的身色為紅色,也有的為黃色。象徵著佛教所說的「清凈無染」,雙腿盤於勝樂金剛腰間,明妃的雙臂佩戴釵,身著天衣,左手持金剛鈴,右手高揚揮舞著彎月刀,以示斬斷無明慾望之苦。

寫到最後

每一位金剛都具有不同的象徵意義和特徵,其造型也在密宗繪畫和雕塑藝術中得到精妙展現。這些金剛的頭部冠飾、以及手持的法器,都傳達著深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