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天才少年耗時130小時,用一支原子筆繪「鄉土情」,驚艷眾人:00後,太卷了!

2023-06-12     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16歲天才少年耗時130小時,用一支原子筆繪「鄉土情」,驚艷眾人:00後,太卷了!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名利場藝術(ID:wh2dian)

又被00後「裝」到了!

人類高質量00後們,

「發瘋文學」霸屏網際網路,「刁鑽語錄」洗牌職場,

一招又一招,總是在出乎著「前浪們」的預料。

今天要聊的這位00後,

16歲就名動四方,用一支原子筆畫出「神作」。

這幅關於留守老人的肖像畫,

在被上傳至網絡後,迅速走紅,

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爭相報道,

一時之間,人們議論紛紛:「這真的是用原子筆畫出來的嗎?」

一夜之間,16歲的凌雲登成了媒體口中的「天才少年」,

但這個年紀尚小的畫師,卻有成熟的自我考量:

「我不是什麼天才,不過是1%的天賦,加上99%的汗水。」

出生於00年的雲登,

和很多同齡人一樣,沉迷於畫動畫片中的人物,

越畫越多,甚至連課本也不放過。

儘管老師一致認為「影響學業」,也沒能削減他畫畫的熱情。

三年級時,家裡只有鉛筆,

為了滿足兒子的畫畫需求,凌爸爸就騎著摩托車去縣城買筆,

來回六十多公里,一趟就是四五個小時。

14歲那年,雲登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一位原子筆畫家,

於是打開了新思路,走火入魔般,

一抬筆連三餐都顧不上,睡覺都可以只睡三四小時。

凌雲登早期的原子筆畫

但在農村,大多數人對畫畫這件事並不看好,

那可是「沒出息」的人生,

為此,與父親大吵一架的雲登,

在畫畫上犯了軸勁。

圖源:央視紀錄片《青春萬歲》

隨著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

越來越多作品出來後,那些聲音改變了:

「有很多次我想放棄,甚至想撕掉紙。

原子筆真的很難,一旦畫錯了改不了,而我又不夠有耐心。

但畫完,我爸一看那幅畫,驚呆了,然後鄰居們也都來了。」

雲登將作品上傳在貼吧和社交平台上,獲得了更大的關注,

一次,當地電視台對他進行了採訪,

自此讓他的人生,迎來大轉折。

從地方報紙,到央視,一戰成名,

「00後天才畫家」,成了16歲的凌雲登,最響亮的名頭。

僅十幾歲的的凌雲登,依靠原子筆畫作,收入就已經達到了五位數。

創作「老年人主題」原子筆畫的初衷,源於雲登的生長環境,

他的家鄉,位於廣東茂名的錢排鎮,一個偏僻的小村莊。

村裡的青壯年們,大部分都選擇了外出打工,

留在家裡的,多為老人,

雲登敏感地捕捉到了其中的情感牽絆,

「那歲月滄桑的回憶,都在皺紋里。」

於是,一張張逼真的人物原子筆畫,

成了雲登的出道作品。

他自己最喜愛這幅《歲月滄桑》,

畫的是一位農民老爺爺,

人物滿臉皺紋,鬍鬚如藤蔓般生長,

凹陷的眼窩裡,流露出農民特有的淳樸。

從未接受過專業美術教育的雲登,

尚且不知道「炫技」為何物,

只是純粹地,把自己內心的理解,化為筆下的細膩。

「2014年底我才接觸到原子筆畫,

當時忍不住想畫點什麼,

但又不想被顏料、畫筆、紙等限制,

所以就隨手拿起了桌上的原子筆。」

越來越多的的畫作,隨之逐一誕生。

那聯結著大地土壤深處的,刻畫著一生烙印的皺紋;

那被山村的晚風吹起黃土後,染紅的雙眸;

那顫巍巍的嘴角的笑容

......

每畫一幅畫,要投入的時間不少。

「由於原子筆漏油,幾乎每畫五六筆就得擦一次筆頭,

筆質量不好的就要擦得更勤一些。

平均一幅耗時60-80小時,

最長的一副甚至用了130個小時。

畫的時間一久,手抖、抽筋,是常有的事情。

但每完成一幅畫,便是滿滿的成就感,

什麼疲憊,什麼煩惱,都能拋之腦後。

原子筆畫,漸漸成了雲登身上最矚目的標籤,

眼看著風頭正盛,面對外界鋪天蓋地的報道與讚賞,

雲登毅然決然選擇了換賽道:

「留守老人題材的原子筆畫作品雖然已經讓我達到了人生的小高峰,

但太過沉重和壓抑了,

我想走出來,我想成為像梵谷、畢卡索那樣真正的藝術家,

而不只限於原子筆畫家。」

於是,17歲的雲登親手撕碎標籤,開始油畫創作。

可進入一個未知領域,豈是如此容易?

完全沒有學習過油畫的雲登,

觸摸著陌生的油畫筆,

度過了異常難熬的一段時間。

在兩三年間,沒有收入,繪畫風格難定,

大好前程霎時陷入迷茫。

2019年,雲登與一棵千年古樹相遇,

看著眼前的植物,他被震撼住了,

仿佛整個空間都凍結了。

那一刻他明白,他想創作「樹」系列的作品,

以樹為載體,表達人與樹之間的生命體悟。

「讓我⼤吃⼀驚!

我站在⼤地上,抬頭感受這歷史性與⽣命的⼒ ,

腳下是悠久以前的⽕⼭⽯⼟,

讓我感受到周圍的植物、 昆⾍、⻦⼉、⼟地、 草、聲⾳、空⽓,

⼀切都是那麼的偉⼤和震撼!」

《吶喊》一作中,極具張力的線條,

毫無規律地肆意延伸,

比喻在當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

尋找各自形態紮根的人們。

碰撞的色彩,隱藏著人們內心的混亂、掙扎,愈是「任性」的搭配,

愈是展現著這個00後少年的無限生命力。

這幅《母與子》,創作於2020年疫情背景下。

用中國紅色調作背景,

比作大地母親的血肉之軀,

彎曲的樹幹,遮擋著新生的樹苗,

表達了在這場衝擊下,

無數負重前行的人們,

為社會的無私奉獻。

在這些看似「猙獰」的繪畫中,

看到一位00後內心的成長:

「我希望自己能像樹一樣活著,

樹有著獨立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

活著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死了依然是人類的棟樑之材。」

確定了創作方向後,雲登不斷摸索,

《抽象的生命》是樹系列的一個分支,

抽象的構圖,衝擊的顏色對比,

無不展示著蓬勃的生命力。

該系列從 2019 年開始創作⾄今,已有4個年頭。

樹枝纏繞糾結於整個畫⾯,

⾎紅、深紅 紫、明⻩、灰藍和⽩等色彩顏料,

彼此混合,強烈與深淺,

各異的⾊彩融會貫中,合⽽為⼀。

作品更多展現出,當代新生代畫家,對生命哲學的思考,

「⼈與⽣命的波瀾過程是⼀連串的線,

都是宇宙萬物中的抽象⽣命體。」

2018年,雲登成功舉辦首場個人油畫展,

幼時筆耕不輟的少年,

終於在自己的理想里,殺出一方天地。

我想,這份對創作超乎尋常的執著,

必然能載著這個少年,乘風破浪。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見不散

喜歡請分享,滿意點個贊,最後點「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76c4d5579d44f81c7596aefcc8c6b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