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內,賽力斯二度緊急回應!

2024-11-04     南方都市報

本文自南都·灣財社。

采寫 | 南都·灣財社記者 陳鏡安

編輯 | 李美鈺

11月4日,A股機器人板塊爆發,機器人、拓斯達、橫河精密等20%漲停,昊志機電、豐立智能、江蘇北人等漲超10%。

11月4日晚,賽力斯公共關係部微博聲明表示,沒有與任何夥伴聯合開展有關人形機器人方面的合作。將持續錨定新能源智能電動汽車主賽道,同時關注相關領域的前沿技術探索和研發。

這是賽力斯一周內第二次發布緊急聲明!

10月29日晚間,賽力斯集團發表聲明,澄清網絡上有關「賽力斯520計劃」的消息為「不實傳聞」。事情起因是,今年9月,有博主發文稱,賽力斯將實施「520」計劃。據該博主放出的文件截圖顯示,所謂「520計劃」,即員工年齡50歲或司齡20年,達到其中一條即「一切歸零,重新進行雙向選擇」。賽力斯集團解釋稱,公司曾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討論過「520計劃」,但並未形成計劃方案,更未正式實施。

機器人板塊爆發拉動賽力斯漲停

後者緊急聲明

賽力斯漲停受到機器人概念影響。多家券商發現,近期賽力斯發布了大量機器人相關崗位招聘,包括機器人集成助理工程師、具身智能嵌入式開發崗位等。

同時早前有傳聞稱,賽力斯將在2024年11月21日舉辦「2024人形機器人專題技術論壇」。

針對「人形機器人技術論壇」的組織情況,賽力斯已對媒體回應稱,從未計劃召開相關會議,相關會議材料不實。賽力斯董秘申薇亦通過微信朋友圈表示,「沒有論壇,也沒有任何供應商。」

關於機器人業務的更多細節信息,南都·灣財社記者11月4日向賽力斯方面求證。當晚,賽力斯集團公共關係部於微博發表聲明。

聲明顯示,賽力斯沒有計劃召開「人形機器人技術論壇」等會議,網上流傳的相關截圖信息亦不實;賽力斯沒有與任何夥伴聯合開展有關人形機器人方面的合作;作為技術科技型汽車企業,公司將持續錨定新能源智能電動汽車主賽道,同時關注相關領域的前沿技術探索和研發。

此前國泰君安發布研報認為,賽力斯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將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局面。對華為來說,更多的廠商加入人形機器人賽道將有助於其晶片銷售以及生態系統的建立;對車企來說,小鵬、小米已經率先布局人形機器人產品,車企尤其是具備智駕技術的車企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具備相對較好的產業基礎,未來也會是車企新的增長點;產業鏈上的零部件廠商也樂於探索新的業務增長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賽力斯總部所在的重慶市近期發文推進機器人行業發展。據重慶日報,日前,重慶市政府發布《重慶市「機器人+」應用行動計劃(2024—2027年)》,將創建一批「機器人+」應用場景,重點發展一批中高端機器人。《計劃》顯示,重慶將完善政策支持,優化整合產業、科技等配套政策,強化政銀企合作,建立重點機器人企業和重大場景應用項目推介,引導商業銀行、投資基金向「機器人+」應用領域傾斜,精準對接機器人企業、系統集成企業融資需求。

多車企已入局人形機器人

車企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不是稀奇事。2022年8月,小米發布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 CyberOne(鐵大)。

去年科技日上,小鵬汽車自研的人形機器人 PX5首次亮相,第二代PX5將於2024年11月7日科技日亮相。

今年 4 月,廣汽集團宣布,正結合智能製造、汽車後市場服務、智慧生活等領域,與全球頭部企業攜手,探索人形機器的應用場景。

特斯拉正在開發一款名為Optimus(擎天柱)的人形機器人,最新一代Optimus已於10月11日「We, Robot」發布會亮相。特斯拉預計將在2025年開始「限量生產」擎天柱機器人,未來可能會有數千個擎天柱機器人在特斯拉工作。

此外,北汽、上汽、比亞迪等車企則通過投資入局機器人賽道。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在接受南都·灣財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機器人業務不僅彰顯了車企的科技屬性,而且與人工智慧相關的產品創新,為車企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張翔強調,車企在機器人領域的表現尤為出色。他們不僅發展出了技術水平高的機器人產品,而且在市場營銷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利用機器人進行市場營銷,車企能夠吸引公眾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從而有效增加品牌的傳播力度和知名度。

在談到車企在機器人領域的優勢時,張翔提到,車企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匯聚了眾多不同專業的工程師。此外,車企的資金實力雄厚,擁有眾多合作夥伴,生產製造能力強勁,並且掌握著豐富的資源。這些優勢為車企在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國泰君安表示,持續看好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投資機會。中國具備全球領先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基礎,未來有望充分享受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的產業紅利。「組裝一個人形機器人整機目前在國內已經不是件難事,全球已經有140家人形機器人本體廠商,中國有70家,超過了一半。壁壘是人形機器人可以真的落地到場景里變成生產力,不僅涉及到AI、硬體等核心技術的突破,還涉及到人才、產業鏈的重構。」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72d1cb9b487bbbeb01c7635bb5d6e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