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

2024-07-11     南京日報

閱江樓

王輝龍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突出構建以先進位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使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近日召開的中共南京市委十五屆八次全會提出,緊扣服務支撐全省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樑,努力使新質生產力成為南京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標識,扎紮實實、踏踏實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京新實踐。作為省會城市,服務支撐全省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南京要按照產業強市建設「施工圖」,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聚焦「4266」產業體系構建,統籌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培育,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突出要素支撐,增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動能

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生產力包括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三要素,同時,「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因此,發展新質生產力首先要從豐富和提升生產力的要素入手。

更高素質勞動者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要素。要結合南京產業發展需要,培育和集聚以知識創造、技術創新等為主的知識和技能型勞動者。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工人、經驗豐富的農業工作者等,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最能動的要素。必須充分釋放人才活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好人力資源準備。這就需要深化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科技體制改革。徹底改變阻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教育體制改革的目標是育人;人才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用人;科技體制改革的目標是讓人的創新潛能釋放出來。三者應共同服務於發展新質生產力。

更高技術含量的勞動資料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泉。要順應南京產業發展方向,豐富以傳感器、工業軟體、網際網路等智能工具為代表的新型勞動資料。馬克思指出,生產方式的變革,在工場手工業中以勞動力為起點,在大工業中以勞動資料為起點。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為主導,要求擺脫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景是大工業,這就要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位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等融合應用,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產工具。特別是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工業軟體等非實體形態的新型生產工具的廣泛應用,豐富生產工具的表現形態,促進位造流程走向智能化、製造範式走向規模化定製,推動生產力躍上新台階。

更廣範圍的勞動對象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物質基礎。要遵循南京產業發展規律,擴大以數據收集、處理、存儲、傳輸為主的勞動對象。在數據成為勞動對象、數字經濟成為新質生產力的主要推動力的背景下,匯聚和占有更多、更優的數據成為提升生產力的重要基礎,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要條件。比如,位於南京徐莊高新區的江蘇國際數據港,就是玄武區正在著力建設的企業跨境數據交流平台。該平台針對跨境數據處理等典型應用場景給出解決方案;同時,利用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打造區域數據中心和數據傳輸網絡,為企業數據跨境提供物理路徑支持;並且依託南京市商貿、軟體信息、生物醫藥、文旅等產業發展優勢,推動數字產業生態合作發展。通過把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轉化為重要勞動對象,既直接創造社會價值,又通過與其他生產要素的結合、融合,進一步放大價值創造效應。

強化載體培育,夯實發展新質生產力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南京應充分利用紮實的科研條件,推動科技創新,以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催生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載體。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催生力之一是科技的革命性突破,只有科技創新才能使發展生產力的底層技術發生質的改變,當生產力的質態發生改變,形成反映新發展理念的更先進的生產力時,新質生產力就得到了培育和發展。紫金山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在引領全球信息科技發展方向、解決行業重大科技問題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促進成果應用,可催生、孵化出新的產業和動能。

南京應堅定立足已有的產業基礎,推動產業強市,以傳統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新質生產力。根據南京「4266」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框架,石化產業、鋼鐵產業、汽車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四大支柱產業要煥新升級,這就需要摒棄將傳統產業當作落後產業的認識思維,通過智改數轉推動傳統產業實現高科技、高質量、高效能發展。同時,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也為新技術和新產品提供了應用場景,要以市場牽引的方式助推六大新興產業拼奪國內製高點、六大未來產業搶占產業新賽道。軟體和信息服務、新型電力(智能電網)產業集群作為我市優勢產業集群,新型電力(智能電網)集群入選首批國家先進位造業集群,在國內外市場具有強勁競爭力,省級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及設備國內市場占有率90%以上,還應不斷增強全球競爭力。

南京應基於本市資源稟賦,全面深化改革,以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催生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動力不僅有新技術、新產業,還要與體制機制改革相配套,使同樣的資源投入獲得更高的產出水平和質量。當下,應緊緊抓住多層國家戰略疊加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自貿區等「國字號」試驗田的作用,提升創新資源集聚力和配置力。要把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作為提高資源配置能力的根本抓手,一方面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增強企業活力;另一方面要堅持高水平開放,形成與國際接軌的人才評價標準、激勵規則和研究條件,真正形成產才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理順邏輯關係,明晰發展新質生產力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這指明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路徑和方向。

要處理好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之間的關係。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擺脫傳統的生產力發展路徑,但並不意味著要立即丟棄傳統生產力。一種舊的生產力質態沒有充分發揮完畢時,是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台的。從我國整體發展來看,仍然處於工業2.0和工業3.0並行發展階段,我們將工業4.0技術應用在傳統產業上,就是推動舊的生產力質態繼續創造社會新財富。南京是科教資源豐富的經濟大市,這就需要通過發展人工智慧、生物製造、新材料等新產業、新業態,引領和推動農業向現代農業、智慧農業轉型,製造業向柔性製造、服務型製造、智能製造轉型,服務業向高端品牌服務、個性化服務轉型。

要處理好新質生產力與新型生產關係之間的關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在實踐中已經表現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客觀上要求改革和完善新型生產關係。同時,科技和產業的變革推動著技術、數據成為重要生產要素,資本與技術、勞動的關係也在新經濟中發生著演化,這些都需要我們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新型生產關係,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南京應緊扣國家、省里交給的戰略任務,以全域視野推進人才、金融、科技領域的改革,以高素質人才隊伍引領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安全高效的金融體系驅動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

要處理好新質生產力諸要素之間的關係。發展新質生產力,內在要求高素質的勞動者、高端的勞動資料和更廣範圍的勞動對象相互協同、相互匹配。要注重解決我市發展新興產業中的高端人才短缺、發展先進位造業中的高端設備不足等問題。利用好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完整產業鏈優勢,依託長三角城市群,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提高我市人力資源與高端產業發展的匹配度、現代金融資源與科技創新的匹配度、優質數據資源與數字經濟發展的匹配度,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夯實基礎、提供動力。

(作者為中共南京市委黨校教授、南京新時代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71879ebd800fe291b57a0e33af1c3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