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一條熱搜再次讓理想汽車走進了公眾的視線中。
事情是這樣的,有網友曝出「校長」王思聰又買新車了。對於王思聰來說,買車這種「日常消費行為」按道理說是不足為奇的。但是之所以此次買車會引起眾人的關注,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買的這台車是大家萬萬沒想到的。
根據網友們曝光的照片顯示,王思聰居然現身某理想汽車門店,據悉還訂購了一台理想L9。隨後,就連訂單截圖也被人扒出來了,最終理想汽車的門店員工還曬出了與王思聰的合影。那麼如此來看,王思聰買理想L9的事情也就基本屬實了。
但也正因如此,讓本就頗具熱度的理想汽車再一次成為了人們熱議的焦點。有人說,理想汽車的出現,甚至改變了中國豪華車市場的格局。在筆者看來,這話也許有爭議,但最終卻無法否認。而大家爭議的點其實更多在於,理想汽車到底是不是豪華品牌?事實上,如果論資排輩,誕生沒幾年的理想汽車和那些超百年的老牌車企相比,理想汽車確實不夠有歷史。但話又說回來,理想汽車似乎也從未標榜過自己是豪華品牌。
只不過從事實上來說,理想汽車旗下的產品,即便不是豪華車,但也確實改變了國內豪華車市場。因為理想汽車目前旗下的產品售價區間,瞄準的無一例外都是豪華品牌車型。就拿理想L7來說,其直面的競品就是寶馬X3、奔馳GLC和奧迪Q5L這些傳統豪華SUV。而理想汽車月銷量40422輛,平均下來三款車月銷量均能達到1.34萬輛,這些銷量從哪來?答案顯而易見。
至於這些豪華車的消費群體,為什麼會心甘情願的放棄傳統豪華品牌轉投理想汽車?其實,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這樣的現象還真不少。在一些高檔住宅、商場的車庫裡,理想汽車的出鏡頻率很高。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所謂的「有錢人」會喜歡買這種車?
我們依然拿王思聰舉例,其實在筆者看來答案很簡單,因為這類人其實早已經過了需要靠名牌車來撐面子的階段,又或者說他們其實家裡也不乏這些在普通人看來很有「檔次」的車。而對於這個階層的消費者來說,對車的定位也早已回歸到了單純的代步工具需求。因此,什麼車真正好用、真正好開,他們就會買什麼車,和價位、品牌都沒關聯。
而筆者本人在使用過一段時間理想汽車後,其實也有相同的感受。對比起傳統豪華品牌,理想汽車的品牌自然是不如「BBA」所帶來的影響力。但對於已經擁有過傳統豪車的人來說,這些早已成為「浮雲」。相比之下,理想汽車所帶來的智能化體驗、較低的能耗、出色的駕乘感受,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當然,作為造車新勢力的理想汽車,並不是完美的。無論從產品端還是其他方面,理想汽車也都還有提升的空間。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以理想汽車為代表的一眾造車新勢力們,已然正在推動中國汽車市場邁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或者換句話說,因為這些品牌的出現,已經開始倒逼外資品牌更加重視中國消費者的用車需求了。這件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是壞事,而理想汽車作為其中的中堅力量,無疑值得我們肯定,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