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宋浩
從「琴棋書畫詩酒花」到「劍膽琴心」,中國古代文人對於器物有情感寄託,文人之物也成為閒情趣味的象徵。
11月1日,北京大學學者李溪將做客曉風書屋,分享新書《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義世界》,她將以幾、杖、石、硯等幾種物為例,講述文人之物如何以及為何能夠成為人的知己。
本書選擇文人生活中的十種物,講述了文人如何在詩文、繪畫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漸蕩滌掉物身上沾染的權位和時俗之「濁氣」,還物以一個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
時間:11月1日(周五)19:00
地點:杭州市西湖區彌陀寺路101號(武林門地鐵站F口步行390米)主講嘉賓
李溪,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建築與景觀學院長聘副教授,曾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美國藝術史研究聯合會東亞學者獎等,研究領域為中國文人藝術與美學思想,著有《內外之間:屏風意義的唐宋轉型》《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義世界》。
何歡歡,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浙江大學宗教哲學與藝術哲學研究所所長、佛教資源與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佛教哲學、印度哲學,著有《〈中觀心論〉及其古注〈思擇焰〉研究》、《勝論經》等。近年來參與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致力於「畫藏」整理和佛畫研究,主持的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佛教中國化研究」即將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王犁,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著有《書桌畫案》《排嶺的天空》《忍不住的表達》《王犁畫集》《時鐘突然撥快一生於七十年代》等。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