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夏季幼兒手足口病預防知識請查收

2023-07-19     保健時報

原標題:@家長們,夏季幼兒手足口病預防知識請查收

夏季幼兒手足口病

預防知識

步入盛夏,氣溫上升,幼兒手足口病也進入流行上升期。 廣大家長朋友們需要特別注意手足口病的預防,平時注意多觀察孩子口、手、足的表現,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關於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以發熱和手、口腔、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狀,重症伴有神經系統併發症和多器官衰竭,可導致死亡。

(圖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手足口病的好發年齡為6月齡~5歲,在3歲內更為常見,多發於夏秋季。人對腸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齡組均可感染髮病。

手足口病臨床表現

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徵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現皮疹或黏膜皰疹,有時會出現高熱或低熱伴出疹。少數重症患者可並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出現神經系統併發症,還有一些嚴重的患兒會出現肢體抖動、嘔吐,心跳、呼吸加快,以及全身性的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如出現以上疑似症狀,需儘快前往醫院,及時就醫。

出疹期症狀

在發病早期,患者常表現為低熱、疲倦、食慾下降、身體不適、腹痛等前驅症狀。發熱1~2天後可在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泡,手、足、臀部等處出現紅色小斑丘疹或皰疹。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個別病例或無皮疹。

神經系統受累期症狀

少數病例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損害,一般在病程1~5天之內。具體表現為頭痛、嘔吐、煩躁、肢體抖動、肌無力、頸項強直等症狀,類似腦膜炎、腦炎、脊髓灰質炎樣綜合徵、腦脊髓炎的症狀體徵。

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症狀

多發生在病程5天內,表現為心率和呼吸加快、出冷汗、四肢末梢發涼、血壓升高等症狀。此期屬於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危重型,及時發現並正確治療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

心肺功能衰竭期症狀

心肺衰竭期表現為心動過速、呼吸急促、口唇發紺、咳粉紅色泡沫樣痰或血性液體。嚴重者血壓降低,或有休克,會快速出現生命體徵不穩定,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的特點和危害

1.傳染性強

患者、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傳染源,隱性感染比例較大。患者發病前數天可從咽部和糞便中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後1周內傳染性最強

2.對幼兒危害大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很快,最終可能導致死亡(重症、病死病例主要是腸道病毒71型(EV-71) ,病死率可達10%-25%)。

3.傳播途徑複雜、傳播速度快

經消化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亦可因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膚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傳播。

主要經糞-口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經接觸患者皮膚、黏膜皰疹液感染。接觸患者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內衣以及醫療器具等均可被感染。

4.不同年齡均可感染髮病

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以3歲及以下發病率最高。

5.控制難度大

在學校、幼托機構等兒童集中場所常出現暴發。

手足口病的日常預防

目前唯一用於預防手足口病的疫苗為EV-71滅活疫苗,該疫苗可預防EV-71導致的手足口病,有效防止重症和死亡的發生,推薦6月齡~5歲兒童儘早接種。

但請注意,接種疫苗後並非萬事大吉。可引發手足口病的病毒類型高達20餘種,如柯薩奇病毒A組(CVA)。所以在積極接種疫苗的同時,還需注意家庭以及周圍環境的衛生,培養幼兒講究個人衛生的好習慣。

勤洗手

成人也有感染腸道病毒的可能,不過多數為無症狀感染。所以在培養孩子飯前、便後、外出後用肥皂或者洗手液來消毒洗手習慣的同時,也需規範自身行為,在外出後、接觸兒童前、為患兒更換尿布和沾有排泄物的衣物後,均需洗手。

飲食注意

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飯需加熱後食用。

居家衛生

要注意幼兒的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腸道病毒懼怕紫外線和高溫消毒,所以勤曬衣被也是一項有效預防措施。

日常注意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要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更要避免接觸患病的兒童。流行季節還應留心觀察兒童的手、足、口、臀部等是否出現皮疹症狀。

增強免疫力

在生活上,需要養成良好生活規律,要補充營養,適當的體育鍛鍊,增強體質。

來源||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5f85fa57548274db22caa6e816a7a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