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er」黔驢技窮,只能變身戀綜?

2023-02-07     壹娛觀察

原標題:「offer」黔驢技窮,只能變身戀綜?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

通過「點映禮」結束的《令人心動的offer4》終於迎來了這一季的話題度燃點,一對實習生CP的「官宣」,讓這檔原本備受期待、開播卻一路「清湯寡水」的綜N代,其成績總結PPT出現了亮色。

不止這一季offer,整體來看,職場綜藝正在拓展一種新的看點:嗑CP。

從2019年《令人心動的offer》將「真人秀+棚內觀察」形式的職場綜藝以較大聲量帶入到觀眾視線開始,職場綜藝在聚焦職場生活、探討職場話題之餘,也因為素人嘉賓的選擇和節目設置,讓不少觀眾紛紛嗑起了CP,而到最近,節目中實習生們的互動也成為了節目設置內容、宣傳的話題之一。

同時,職場綜藝也在完成著戀綜的「任務」。參加過《令人心動的offer》第一季的郭旭與蔡昆廷,節目結束後官宣戀情;《初入職場的我們·法醫季》以及後續多檔原班人馬節目的上線,也讓不少觀眾經常在社交平台上呼喚劉朝諭、屈軼齡官宣;而這一季的《令人心動的offer4》,大結局#陳銍研林鵬翔官宣#話題居高不下,「陳林盡染是真的!」成為本屆網友的最大激情所在……

陳銍研林鵬翔「官宣」

實習生們的互動,讓觀眾嗑CP有了可能,而這種嗑CP有時甚至哪怕僅僅是對某一組合默契的調侃。CP向內容無疑會增加節目可看的多元性,甚至在節目職場內容和議題可能形成不了話題或引起更廣泛的討論之後,成為節目內容拓展、宣傳的另一抓手,本季「offer」就是很好的例子。

急於尋找熱度的職場綜藝從觀眾自發到內容主動,正在一步步帶上戀綜的色彩。職場綜藝正在將職場戀愛融入職場生活和職場議題中,「offer」正在加重「信號」色彩。

嗑CP的被動與主動

「萬物」皆可嗑CP,職場綜藝也不可避免。

儘管一年到頭,各平台為用戶「定製」了各種情感類真人秀,甚至細分到情感的各個階段,相親的、結婚的、再出發的……但絲毫沒有影響觀眾在其他品類節目中繼續嗑CP的體驗,而節目組也看到CP可引發的關注和討論,將嗑CP化作提升節目效果的一大方式,職場綜藝在話題度跟不上之時,這就是妙招。

如果以《令人心動的offer》的播出為粗略的時間節點,國產職場綜藝開始了「素人職場真人秀+棚內觀察團設置」的節目模式的創作流行,四季《令人心動的offer》、兩季《初入職場的我們》、兩季《閃閃發光的你》等熱門綜藝,都被先後推出。

《令人心動的offer》劇照

這些節目探討著有關職場的社會議題;以實習生的實習經歷,反映著職場生活,見證實習生的成長,通過導師、嘉賓的分析,解析職場問題;而最終入職或面試名額的有限,又讓整個節目帶上了不確定性的色彩。

職場是主旋律和內核,但觀眾們總能找到其他被吸引或感興趣的點,而當這些經過層層篩選的實習生們進入觀眾視線,他們之間開始有互動,被分組,嗑CP就開始了。起初,嗑CP更偏向於自發行為,甚至與其說是嗑「CP」,不如說更偏向於對某個組合的喜歡,以及對於他們默契的稱讚。

比如《令人心動的offer》第一季中,實力不俗、且在合作中經常有好的表現的何運晨和李浩源的組合就被觀眾稱為「好運來」;而到了第二季,各種組合亂斗,李晉曄與詹秋怡被稱為「一曄知秋」,劉煜成與王穎飛被叫做「飛成勿擾」,李晉曄與劉煜成的「成家立曄」等都在其中,並各自擁有不少擁躉,在節目中,觀察室的嘉賓也屢屢提到這些組合名,並給予支持;《初入職場的我們·法醫季》中的徐梓童、向琴琴以及劉朝諭、屈軼齡也是當時引起不少觀眾用「顯微鏡」看綜藝嗑糖的兩大CP,甚至直到今天,在微博上喊話希望其官宣的聲音依然存在……

《令人心動的offer2》李晉曄與詹秋怡

粗略在B站等平台搜索職場綜藝實習生的相關內容,CP向的不在少數,其中一些也能獲得過萬的播放量;另一邊的微博上,一曄之秋、軼不留神、琴難梓禁、陳林盡染等CP超話也有帖子不斷更新。

職場綜藝給用戶提供職場相關內容的同時,也「劍走偏鋒」地提供並滿足了用戶更多的需求。而如今,嗑CP似乎正在成為職場綜藝主動推出的看點之一,或是營銷方向之一。

比如《令人心動的offer4》中#林鵬翔陳銍研比戀綜甜##offer4全員是我嗑陳林盡染的臉替#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陪你看offer》也有陳銍研看到自己與林鵬翔一起看日出畫面時掩面害羞,李金頤、趙南希、詹秋怡的反應像吃到糖的內容。

《令人心動的offer4》林鵬翔和陳銍研

職場綜藝正在看到用戶對於嗑CP的熱情,並主動的給予更多內容加持和反饋。從某種程度上說,職場綜藝正在主動加重戀綜色彩。之所以說職場綜藝由「offer」變為「信號」,另一個原因大抵是,其堪比戀綜的成功率或打造CP的能力。

《令人心動的offer》第一季促成了郭旭與蔡昆廷,直到今日仍能看到二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甜蜜日常;第四季大結局也迎來了陳銍研和林鵬翔的官宣;而每一季「offer」,甚至其他節目都能擁有至少一對被觀眾「選出」、並持續探索節目內外蛛絲馬跡、表達希望官宣的CP,也是不少戀綜意圖達到的效果。

職場綜藝正在洞察到觀眾的更多需求,提供職場議題之外的更多「甜蜜」內容。

職場內容、社會話題枯竭,「戀綜」是最優解?

變成建築季的這季offer,在職場內容通過前幾季的闡述,已經沒有任何新意,再加上建築本身不如法律、醫學能夠產生足夠多的社會議題,以及觀察團的選擇前期幾位明星幾乎毫無輸出,種種情況之下,其成為四季以來的關注度最低。

直到播至中段,《令人心動的offer4》以#林鵬翔陳銍研比戀綜甜##offer4全員是我嗑陳林盡染的臉替#登上微博熱搜,為這一季的節目終於添上了一些熱度。

人們會在職場綜藝中組CP、嗑糖,或是節目本身主動擁抱這一內容,原因不難理解。

首先,作為一檔節目,登上職場觀察類綜藝的大多數都是形象、能力不錯的實習生,偶有如丁輝一般「背水一戰」的角色,也大多只是數量很少的存在。

再加上節目中小組、兩兩合作,帶教老師分組等環節設置,讓組合這樣的形式更加突出。「俊男美女」、「能力者」、「同桌情誼」等等,這不就是推動嗑CP的好的條件。

其次,如上文所說,嗑CP並不一定就是希望二人在一起,在節目中,有時對於CP的推崇也是對於這一組合的認可。

比如兩個實習生經常在一起做任務,或是同屬一個帶教老師,或是彼此欣賞、想要合作等等,都可能會被觀眾冠上某個組合名。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的組合名也許並沒有帶上過多的感情線色彩,抑或是僅僅存在於節目播出期,也就是一些觀眾所說的「不上升到真人」,而更多的是一種當下的感受表達和投射,或是說起這一組合的標籤名稱。

《令人心動的offer》何運晨和李浩源

但應該承認的是,這些CP和CP名確實幫助了節目拓展更多的宣傳點、取得更好的節目和宣傳效果,因為簡潔的標籤名字更容易形成記憶點,容易引起觀眾的好奇。

而當節目或許不能再釋出更多新穎的職場內容和職場議題,也不再能那麼高密度、專業地給出職場問題的見解,拎出CP線,或許能劍走偏鋒,取得新的看點和話題,畢竟很多CP本身也是觀眾自發發現的,節目組對於相關內容和話題的發掘也是滿足這些觀眾的心理。

同時,CP會給予觀眾陪伴感和成長感。

如同戀綜一樣,一路看過來的觀眾會在實習生們的成長中,見證感情的變化,或是友情的升溫,或是誤會的解除,或是愛情的萌芽。半路新入局的觀眾和中間落下幾集的觀眾也可能會帶著為什麼會這樣的疑問,翻回頭來一路追尋情感發展的腳步。不論是拿著顯微鏡尋找蛛絲馬跡的重新回看,抑或是為了搞清來龍去脈的翻回觀看,對於節目的播放和熱度都算得上好事。

#林鵬翔陳銍研比戀綜甜##offer4全員是我嗑陳林盡染的臉替#的話題和微博下,就有網友表示「漏了幾期沒看就發展成這樣了」「不知道這個節目,因為他們的CP出圈所以去看了這個節目」「嗑瘋了。我時刻提醒自己這不是個戀愛綜藝」等等。CP正在作用於節目本身。

但一個不能忽視,甚至是本質的問題是,職場綜藝畢竟是職場綜藝,職場應該也必須是節目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內容,那些職場議題,有關職業專業的解讀和講解,有關職場問題的反映和專業的分析,有關不同背景、年齡群體的職場生活等,應該是節目不能放棄和絕對的側重,儘管也許職場戀愛也在其中,但應該也只是其中的一個元素。

《令人心動的offer4》觀察團

此時,需要提醒的是,職場綜藝的觀察團選擇要慎重而慎重,以本季offer為例,在陳銘、張若昀等成員還沒有入場時,初始觀察團幾位成員的輸出幾乎讓觀眾毫無收穫又無法共情,原本就薄弱且枯燥的建築季內容,沒有通過場外「求助」得到任何提升,從而不斷趕客。

畢竟,當國產劇以「打職場劇之名行戀愛劇之實」而飽受詬病之後,職場綜藝以真實和專業贏得了不少觀眾的好評,而這些相對的真實和專業是職場綜藝競爭力的來源。

如果有一天職場綜藝也赤裸裸地成為「打職場劇之名行戀愛劇之實」,當「offer們」變成了「信號們」,觀眾原本喜歡的真實味道就會被丟失,那職場綜藝也就不再存在,而是成為戀綜里的又一細分賽道——職場戀愛,這又何必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54c2ae89c912c2d464e3f2c3fec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