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結束為什麼要打掃戰場?

原標題:戰爭結束為什麼要打掃戰場?

戰爭不是打完就完事兒了,還有許多善後的工作要做。如何對兩軍作戰過的戰場進行處置,就是俗稱的「打掃戰場」。

與許多人通常觀念里「摸屍體、撿裝備、發洋財」的做法不一樣,系統的打掃戰場有許多工作需要做,西方軍隊甚至很早就已經進行了標準化管理。

打掃戰場的首要任務並非摸屍體,而是處理和搜尋仍活著的人,戰場上會遺留下很多雙方重傷的人員,他們需要人道主義的對待。如果拖延時間過長,會有相當多的人因為無法得到及時救治而死亡。

還有藏匿的敵軍人員,有些人可能會繼續抵抗,必須通過打掃戰場將其清除掉。我軍平型關戰役時,就是因為打掃戰場的方式錯誤,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傷亡。

當然,處理屍體也是打掃戰場的重頭戲,己方屍體需要儘快收殮、清查身份和下葬,敵方屍體也需要快速處理並掩埋,避免造成疫病流行。

以美軍為例,他們有專門的負責收屍的隊伍,負責在戰場上進行陣亡人員的登記、墓地的選址和遺物的清查工作。美軍二戰時在歐洲的部隊自西西里開始留下了許多臨時的墓地和大型的集合墓地,有些在戰後被遷移回去,有些則留了下來。

一般他們會對應的安排一些敵軍葬進美軍墓地,這招很狡猾,一方面可以進行政治宣傳,二來可以阻止防線丟失時敵軍故意來破壞墓地。

美軍認為,屍體不能太多的讓活著的士兵看到,他們會因此士氣大跌和誕生恐懼、厭戰情緒。所以一半情況下連入殮都不會讓同部隊的來完成,而是另行徵調部隊、俘虜以及僱傭當地人解決問題,大多數安葬時間還會選在晚上。

此外還有專門負責槍炮彈藥收拾的人馬,殘破的戰場上會有很多意外,比如大量的未爆彈或危險物質,這需要儘快安排處置,避免對己方部隊造成非戰鬥損傷。打掃出來的敵軍武器也可以作為部隊的補充或拿去賣錢,己方的武器經過維修調試後可以繼續分發部隊。

盟軍很多部隊都在戰後大包出售過大量的繳獲物資,或者直接將其回爐煉鋼。戰爭時期德軍、蘇軍也通過繳獲和打掃戰場獲得了相當多的對方武器,他們被大規模的補充到了部隊之中。

至於堅持敵後抗戰的八路軍,基本上打掃戰場就是主要的武器獲得方式了,沒槍沒炮敵人造嘛。

流散在戰場上的武器是必須儘早回收的,除了上面說的裝備和利益問題,還需要避免這些武器流落民間,造成混亂。

不過,有時候受戰場條件和形勢影響,人們實際上做不到精細化的打掃戰場,比如戰事緊急,就僅僅只能做到收拾部分傷員,拿著搜上來的裝備趕緊轉移,甚至什麼都不能拿,放棄掉打掃戰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4da3898e929e6da0a8e6ecf1b62f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