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王寶強首次執導電影《大鬧天竺》。
結果贏了票房(7億+),輸光口碑(3.7分),還喜提當年的金掃帚獎。
王寶強是這個獎項設置以來,第一個親自到場領獎的明星。
當時,他說過一句話:
這一次算是欠觀眾一次。
王寶強說他想成為大家心目中一個合格的導演。
聽者可能無意,但說者肯定有心。
六年之後,王寶強帶著他的第二部導演作品,和觀眾見面。
這一次,他能兌現當年的承諾,成為一名合格的導演了嗎?
《八角籠中》
1
電影於7月6日上映。
但從端午假期就開始了全國不限量點映。
四捨五入等於提檔。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五年前,一部暑期檔電影也採取了這樣的點映方式。
結果最後成為了那一年暑期檔的票房冠軍。
那部電影叫《我不是藥神》。
敢採取大規模點映的方式,說明對自己的電影質量很有信心。
數據不會說謊。
《八角籠中》的點映票房突破1億。
要知道,這是在《消失的她》票房勢如破竹的情況下達到的。
當時沒有人料到這部懸疑片會火出圈。
所以,《八角籠中》的票房更有說服力。
上一部《大鬧天竺》透支了王寶強的口碑,這一次王寶強用真誠把觀眾「請」回了影院。
《八角籠中》改編自「格鬥孤兒」真實事件。
2017年,媒體曝光了一段關於「格鬥孤兒」的視頻,兩個失去雙親的涼山孩子被成都一家格鬥俱樂部收養,平時練習綜合格鬥,還偶爾參加商業演出。
王寶強飾演的向騰輝,原型是格鬥俱樂部的創辦人恩波。
向騰輝原本是一名格鬥運動員。
是家裡的榮耀,是全村的希望。
因為一次衝動的暴力事件,人生跌至谷底。
出獄之後,他和獄友王鳳(王迅 飾)辦了個沙石廠,想著下半輩子就這麼混一天是一天。
一天,一幫孩子,以一種不友好的方式,闖進了向騰輝的生活。
這些孩子幾乎都沒有家人照顧,有些是孤兒,有些是家裡太窮管不了。
向騰輝一開始,只想利用這些孩子,賺一波快錢,用完即棄。
後來,當看到這些孩子真實的生存環境後,他改變了主意。
用王鳳的話說就是:假戲真做。
明明說好再也不碰格鬥的向騰輝,傾盡所有成立格鬥俱樂部。
收留這些大山的孩子,對他們進行培訓。
格鬥,成了這些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希望。
向騰輝也成了這些孩子的再生父親。
然而,隨著往日表演視頻的曝光。
一夜之間,輿論開始發酵。
不明真相的人們開始對向騰輝口誅筆伐。
向騰輝的人生,又一次跌入了谷底。
他和孩子們,都落入了輿論編織的「八角籠」中,找不到出路……
2
格鬥題材的電影,一般都有固定的模版。
好萊塢的代表作有《洛奇》,華語片里有《激戰》。
主角先經歷挫折,然後走向成功。
可以拍得很熱血,可以拍得很勵志,最重要的是,票房數據上一定不會難看。
但王寶強沒有選擇這種最安全的做法。
雖然電影里講孩子們靠格鬥逆天改命,但涉及具體格鬥細節的描寫,只有最後高潮部分的比賽。
電影的其餘部分,沒有一點熱血體育電影的影子。
王寶強並不想單純販賣一碗廉價的成功學雞湯。
故事裡的角色和他們的經歷,說實話,跟觀眾是有一定距離的。
如果角色立不住,觀眾無法對他們共情,這部電影就垮了。
談到這部電影,王寶強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真誠是最有力量的。
電影里出現的大山孩子,全部是原生態。
一張白紙,特別純真。
一如當年拍《盲井》時期的王寶強。
這些孩子沒有拍戲的經驗,他們也不懂拍戲是個什麼概念。
你在電影里看到的,就是他們在現實里的最真實面貌。
讓觀眾相信這些孩子們的存在,才能讓向騰輝的轉變足夠真實可信。
向騰輝從來不是一個偉光正的角色。
他會跟王鳳說「這輩子沒機會了,下輩子再努力吧。」
他真的甘心躺平任嘲嗎?
並沒有。
看到已經不認識自己的母親,他痛哭不已。
如果當初沒有揮動那一拳,他是否就會過上不一樣的人生,母親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神志不清。
他要帶著孩子們走出大山,其實也是想從自己過去的失敗中走出來。
他要給孩子們一個交代,也要給自己一個交代。
王寶強自己就是草根出身,他很清楚從底層一步一步走來,人的真實內心想法。
因此,向騰輝這個角色,只有王寶強來演才能讓人信服。
在這部電影里,你看不到「許三多」式的傻笑和「唐仁」式的瘋癲。
「傻子專業戶」的帽子,早在《hello,樹先生》的時候,就該被摘掉了。
《樹先生》當年上映,是一水的罵,因為很多人抱著看喜劇的心態去,結果發現故事雲里霧裡,不知所謂。
但在之後的十多年裡,這部電影反覆被人提及和解讀。
越來越多人清楚地看到,電影里那些魔幻的劇情下,全是悲涼的現實。
人們才發現,《樹先生》里王寶強的演技,被嚴重低估了。
這一次的向騰輝,是王寶強繼樹先生後,最接地氣的角色。
以前的王寶強,都是放著演,這一次,他開始收了。
向騰輝的高光時刻,當屬他開車那場戲。
觀眾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王寶強的眼神和臉部變化背後,所傳達的情緒力量。
用川劇變臉暗示人物行為走向,也是一個神來之筆。
我很喜歡電影最後那一場比賽的反套路處理。
向騰輝沒有在蘇木(史彭元 飾)陷入危機的時候,在他耳邊大聲鼓勵。
由始至終,向騰輝都藏身於過道里。
你似乎從他的臉上看不到任何情緒起伏。
之後,蘇木勝利,全場歡呼。
向騰輝默默一個人轉身離開,大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感覺。
3
體育競技只是《八角籠中》的殼,真正觸動人的是格鬥包裹下的社會話題。
孤兒格鬥視頻被曝光,向騰輝一下成為了輿論中心。
看客以善良之名開始網暴,媒體為了追逐流量瘋狂帶節奏。
在那一刻,電影照進了現實。
向騰輝的那一段至暗時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王寶強那曾經轟動一時的離婚事件。
這也讓王寶強和向騰輝,有了更多互文的地方。
更值得稱讚的是,《八角籠中》試圖想向《我不是藥神》看齊,去觸碰那一個現實里最敏感的神經。
《藥神》借王硯輝的角色,說出「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振聾發聵。
《八角籠中》里也有類似的表達。
向騰輝意外撞見重操舊業的馬虎(陳永勝 飾),馬虎說了一句:
石子再怎麼用力,最終也還是會沉入水底,這叫命。
買不起藥,走不出大山,一切根源都是因為窮。
在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人人都用躺平自嘲,「努力無用論」甚囂塵上。
王寶強用《八角籠中》給出了一個最樸實無華的答案:
普通人只能拚命活、使勁活,才能有一點改寫命運的機會。
這何嘗不是王寶強自己的人生寫照。
當年李楊就從王寶強身上看到那種不服輸的精神,才找他出演《盲井》。
要不是王寶強天天在北影門口等待機會,也許就不會有《天下無賊》里的「傻根」。
你要說這兩個角色是王寶強本色出演,我同意。
但《士兵突擊》里「不拋棄不放棄」的許三多,能成為一個時代符號。
如果王寶強真的沒有演技,這個角色不會如此深入人心。
王寶強不是天賦型的演員,但勝在他夠倔,別人說他不行,他偏要做到。
人家說他只會演一種類型,只會演傻子。
他去演了《一個人的武林》。
就算是演傻子,《泰囧》里的王寶強雖然鬧騰但惹人喜歡。
但《港囧》里把傻子的角色讓包貝爾演了之後,就成了一個笑話。
唐探更是陳思誠為王寶強量身定做的系列,他和劉昊然的「沒頭腦和不高興」組合,深無可替代。
後來,又有人說王寶強當不了導演。
王寶強不信,於是拍了《大鬧天竺》,結果口碑大撲。
換別人,失敗一次後,可能就老老實實繼續當演員。
但王寶強一定要跟自己較勁,他要重新證明自己。
END
《八角籠中》和《大鬧天竺》比絕對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大鬧天竺》單純就是對囧系列的拙劣模仿。
雖然也有人說《八角籠中》借鑑了《我不是藥神》。
但王寶強這一次並不是單純地去套《藥神》的成功模版。
文牧野的講故事能力他學不了,徐崢特有的喜劇天賦也不適合他。
真誠,才是王寶強最大的必殺技。
他把自己對於草根階層的回望,通過《八角籠中》展現給觀眾。
整部電影有著一份天然的淳樸,從頭到尾都流露著真摯樸素的情感。
當然,作為導演,王寶強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
不過,41歲的王寶強,還有很多機會。
離開徐崢陳思誠後,《八角籠中》讓王寶強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出路。
王寶強已經活成了娛樂圈的一個符號。
正如很多網友所說的,你可以永遠相信王寶強。
現在我已經開始期待,王寶強的下一部導演作品,會帶來什麼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