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是貼心?「穿這樣」最容易被街拍?揭秘15個「時裝周 Q&A」

2019-09-17   時上先鋒

拜電影《穿著 Prada 的惡魔》所賜,許多人對時尚產業懷抱著憧憬,認為時尚編輯整天光鮮亮麗跑趴,還有拿不完的公關品,甚至飛往巴黎裝周的出差機會唾手可得,殊不知事與願違,身為時尚編輯的我只想告訴你:「Sorry,你真的誤會大了!」

令所有時尚產業工作者「又愛又恨」的四大時裝周如火如荼進行著,時尚迷每天只要坐在電腦前,點開不同的媒體平台,便能夠接收到來自現場的第一手消息。不過對於身在其中的工作者來說,這個為期將近1 個月的時尚盛會,可不是坐享其成這麼容易。因為編輯與時裝周產生的情愫其實十分曖昧,能夠親眼見證品牌大秀,會讓人興奮到睡不著,但若是每季都必須報到的編輯,或許一提起「時裝周」3 個字,他們會全身雞皮疙瘩、噩夢連連。

時尚產業的生活就是這麼的樸實無華且枯燥,究竟時裝周的與會工作者都在幹什麼大事?想在場外被街拍該掌握什麼秘訣?KOL 都是自費前往嗎?這回適逢時裝周期間,就讓我來為大家娓娓道來,那些你從沒搞懂的「時裝周迷思」!

疑問1:為什麼會有4 大時裝周?

巴黎雖然是時裝重鎮,但最早舉辦時裝周的城市為紐約,接下來則是米蘭、倫敦,最後才是巴黎。然而時裝周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 世紀,原本只是提供給上流社會的購物手段之一,時尚設計師會特地娉請模特兒,在一個隱密的房間內任意走動,並且穿上服裝、向名媛貴族展示設計作品。

模特兒會各自戴上號碼牌,好讓顧客可以下單選購。演變至今,除了媒體報道最新流行趨勢給讀者外,通過時裝周,讓各國選品店的買手一口氣看完眾多品牌的服裝,以便於下訂適合的商品販售。

疑問2:分別在哪4 個城市?一年舉辦幾次?

四大時裝周按照順序,分別是在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義大利米蘭、法國巴黎,以女裝 Ready-to-wear(高級成衣)來說,一年舉辦兩次,是於每年的2 月(秋冬系列)和9 月(春夏系列)舉行。其他還有5 月發布的早春度假系列、12 月早秋系列、1 月高訂系列、還有6 月和1 月舉辦的男裝周。

疑問3:一般人如何獲得「四大時裝周」秀票?買門票嗎?

若是一般民眾想要一窺秀場內幕,最快的方法無他,就是進入時尚產業工作。相信許多人渴望進入時尚產業,無疑就是希望一生中有機會能夠前往時裝周看秀,但現實是殘酷的,這具有指標性的四大時裝周,秀票並非像演唱會或展覽門票垂手可得,就算你是富家千金、捧著大把鈔票,都還是無法獲得入場券。畢竟連編輯、KOL 都得靠「運氣」與「名氣」等種種條件才有機會入手,更別提非相關工作領域的人了(除非你是品牌的超級 VIP)。

疑問4:每季各大品牌的辦秀地點都一樣嗎?

其實每個品牌的辦秀地點,或多或少會根據當季呈現規模而有所變動,不過大家耳熟能詳的紐約公園大道軍械庫、倫敦 Soho 區的布魯爾街停車場、米蘭 Corso Venezia 街,以及巴黎杜樂麗花園、大皇宮、東京宮,都是熱門的辦秀地點。另外,仍有許多品牌每季喜歡在一樣的場地辦秀,例如香奈兒至今都選在大皇宮、Marc Jacobs 在公園大道軍械庫、台灣品牌夏姿則是在東京宮。

疑問5:大家都靠什麼交通工具跑秀?

通常時裝周期間,絕對是當地居民最頭(崩)痛(潰)的時候,原本人煙稀少的地方,一夕之間湧入大批人潮,尤其街拍攝影師造成的盛況,擠得現場水泄不通,導致阻礙交通,或是遇上有些大秀場外封街等情況。雖然搭乘當地地鐵、路面電車比較便宜,但往往會因為時間無法掌控,而耽擱到行程,也有可能地鐵出口離大秀地點有段距離,趕時間的同時還得走上一段路。

因此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事先聯繫當地的租車公司是明智之舉,許多亞洲人看準商機,時裝周的時候會提供包車服務,這樣一來,如果有眾多行李(攝影器材、當日要換的服裝等),便能有安全的放置地方,不用大包小包的。

疑問6:每場秀都按照官方表定時間開秀?

時裝周有官方的行程表,每個品牌的時裝秀時間卡得很緊,偶爾會遇到前後場距離遙遠的狀況,難免會有遲到的疑慮。不過或許品牌也是先知,貼心的為大家著想(或是單純有個性),基本上所有品牌都不會準時開秀,Delay 半小時都還算是客氣了。儘管每日第一場和壓軸的品牌表示會準時,部分品牌事前也會告知與會者準時開秀,仍然無人辦到。

雖然不會準時開秀,大家都還是會準時到場,否則遲到的話,就會是自己的損失,畢竟沒人會等你,除非你是鼎鼎大名的女魔頭安娜溫圖(Anna Wintour)。編輯就曾在某品牌的秀場外,撞見一位日本女星沖忙趕到門口時,大秀已經結束,只能尷尬的看著散場的人潮了。

疑問7:穿怎麼樣會被街拍?

秀場外人人爭奇鬥豔,簡直是各種大亂斗,除了與會的名人、時尚編輯、K白領、買手,以及街拍攝影師外,其實還參雜著許多「想被街拍的民眾」。別懷疑,他們並沒有受邀出席,但通常都會穿得超級浮誇, 行頭甚至比編輯還要厲害,只為了登上來自各國街拍攝影師的版面。所以你若好奇到底如何被拍?我想顏值並非重點,重要的是必須具備強烈的個人風格與特色、散發魅力,再加上浮誇的造型,肯定有攝影師會為你按下快門。

在此編輯額外補充,每個舉辦 Fashion Show 的地方,周邊都會有所謂的「街拍街」,例如紐約市列剋星敦大道的第69 軍團軍械入口處、倫敦 Soho 區的布魯爾街停車場、米蘭的 Via Senato 跟 Corso Venezia 交會的十字路口,以及巴黎杜樂麗花園秀場,必須從 Concore 廣場的正門口進入,街拍攝影師通通都埋伏在那兒。通常經驗老道的 K白領,對於攝影師會在哪個點出沒已經瞭若指掌,因此一群人都會聚集於那兒等待被拍。所以如果是菜鳥 KOL,事先搞清楚各個大秀的「街拍聖地」,便能夠增加自己被拍到的機會!

疑問8:不盛裝打扮參加時裝周會很丟臉?

當然沒有特地規定 Dress Code,不過在這場時尚盛會中,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時尚工作者與名人,當看見每個人都非常時髦、氣場無比強大的時候,就看自己是否招架得住了。通常大家也會出於尊重,不會讓穿搭太過隨便,就算編輯工作累到趴在地上,該有的禮儀還是要有。

疑問9:會發生名人或網紅沒人拍的窘境嗎?

俗話說「名氣帶動流量」,原則上只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就算穿得不吸睛,名人、時尚 KOL、網紅一現身,攝影師都會為他們按下無數次快門。現在攝影師也都會自行做好功課,看過的人比你還多,畢竟在場外街拍就是一場認臉大賽,有時候喊出那些名人的名字,反而會獲得一張比其他攝影師更棒的照片視角。

疑問10:下秀後模特兒就收工了嗎?

大部分的模特兒下秀後,都必須接著趕往下一場品牌大秀,所以模特兒們時常連妝容都還沒卸掉,就會跟著與會者們一同散場。如果恰巧在外頭遇到電視台、媒體的訪問,或是街拍攝影師想捕捉倩影,他們也沒有多餘的時間,會明確表示自己還要趕場。

疑問11:設計師當天會現身嗎?

與其說謝幕是時裝秀的傳統「儀式」,倒不如說這是讓與會者向設計師本人致敬的一種方式。雖然大家會把焦點放在秀服上,但設計師身為品牌的靈魂人物,功勞自然不能被忽略。在壓軸登場的模特兒走完後,觀秀的各位與工作人員會一齊鼓掌,這時大部分的設計師都非常低調,來匆匆去匆匆,只露面0.5 秒鞠躬致謝就下台。不過也有設計師走高調路線,像是美籍華裔設計師 Alexander Wang 總是保持燦笑,並且喜歡跑向伸展台最前端,樹立了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

疑問12:時尚工作者跑秀都吃什麼?

以編輯來說,跑秀行程滿檔,看秀結束後,可能需要即時處理當下獲得的各種素材,吃飯絕對會是最後一個「待辦事項」。等到準備享用第一餐的時候,天色早已昏暗,或是睡前才發現自己一整天尚未進食。緊繃的行程導致隨時都在腎上腺素爆發,不宜空腹過久,故隨身攜帶巧克力等小零嘴快速果腹,也是不少時尚工作者的跑秀小技巧。

疑問13:申請秀票就一定會拿到入場卷?

雖然時尚產業工作者具備申請秀票資格,但申請並非保證,名單還得通過品牌國外總部的認可,才能夠踏入那神聖的殿堂。秀票的部分也是開秀前幾天才會陸續寄出,每天都需要不定期詢問住宿地方的櫃檯人員,是否有自己的信件或包裹。這過程宛如等待禮物般令人驚喜,假設在大秀當天仍然未拿到該場秀票,就表示無緣觀秀了。

疑問14:KOL 受邀出席時裝周,品牌會主動贊助衣服嗎?

除非具備非常高的知名度,甚至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獲得國外總部認可,要不然就算在自己的家鄉呼風喚雨,每次都會出席時尚品牌的活動,也不見得有機會受邀前往。若是從總部邀約出席的 KOL,公關自然會幫他打點好一切。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的 KOL 都會向品牌詢問能否商借 Sample 穿去時裝周,如果看該品牌的秀,穿著 Total Look 現身,不僅會增加被街拍的機率,也表示對品牌的尊重。

疑問15:時裝周期間舉辦的活動只有大秀?

有些品牌並不一定會以 Fashion Show 的形式展示最新一季的服裝,因此除了動態時裝秀外,同時還有靜態展示會,會請模特兒演繹服裝,或是單純擺放新品。另外舉辦 Fashion Show 的品牌,在秀後隔天則是會舉辦「Re-See」,讓大家可以更近距離欣賞大秀上的最新系列,「Re-See」不需要申請秀票,事前向公關提出需求,由各國品牌公關核准名單,帶入場內即可。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看完以上關於時裝周容易產生的迷思後,不曉得哪一點最讓你意想不到呢?雖然不是人人都有機會一探究竟,但在追隨時裝周動向的同時,若你對於這些他人常有的疑問倒背如流,在別人眼中你肯定就是位貨真價實的時尚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