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華為閱讀 × Mate X3 摺疊屏:定義數字閱讀新標杆,閱讀越上癮

2023-03-29     愛范兒

原標題:全新華為閱讀 × Mate X3 摺疊屏:定義數字閱讀新標杆,閱讀越上癮

閱讀,是有字之書;閱歷,是無字之書。普希金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問。」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下,電子閱讀得以快速普及。仰仗雲端和網際網路服務,我們手中一掌見方的設備,就是一個隨身圖書館。

作為一款支持電子書閱讀和聽書功能的綜合類讀書應用,「華為閱讀」已經擁有超過 1 億的月活用戶,並且覆蓋了全球超過 170 個國家和地區,隨時隨地提供超過百萬級的精品內容庫。

現在,全新的華為閱讀將賦能最新發布的華為 Mate X3 摺疊屏手機,讓閱讀體驗不但還原了紙質書,還要做到超越紙質書。

看書,要還原紙質書

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手機是他們最常用的閱讀設備。只不過手機螢幕雖然是最方便的閱讀入口,但要提供類紙質書般的沉浸閱讀體驗,這並非一件易事。

首先從硬體層面上面來看,摺疊屏被認為是解決手機尺寸桎梏和人類視覺需求的可行解決方案。

一方面,它可以把機身尺寸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另一方面,螢幕展開之後,手機也可以達到近乎於平板電腦的尺寸,從而大大增加影音和辦公等場景的體驗。

華為 Mate X3 搭載了一塊 6.4 英寸的外屏,亦搭載了一塊 7.85 英寸的可摺疊 OLED 內屏。

在展開態的情況下,內屏的顯示比例基本與傳統書本相近,配合華為閱讀專門為摺疊屏優化的雙翻頁 UX 設計,我們在一個螢幕內得以直觀地還原傳統書籍的閱讀方式,一目十行,孜孜不倦。顯然,這是一款最為趁手的閱讀設備。

緊接著,從軟體層面上來說,華為在 Harmony OS 生態里大量引入了人因學的研究成果,華為閱讀自然也不例外。

目前華為的人因研究已經從 GUI 體驗 (圖形用戶介面體驗)、流暢體驗、交互體驗、多感官體驗等領域開展。其中華為閱讀的 GUI 體驗是為了實現沉浸式閱讀而優化,設立了在多設備上實現清晰易讀、舒適可讀、簡潔美觀的體驗目標。

基於此,華為閱讀的排版奠定了「和諧清雅」的基準。雖然提供了諸如字體、行距等個性化設置給用戶去按照喜好去調整,但最終呈現的排版還是在基準之內,講究的是沉浸感和自然流暢,是克制的浪漫。

就閱讀這件事來說,華為閱讀致力於讓內容變得引人入勝,讓讀者獲得更沉浸更專注的體驗。選擇用科技裝幀書籍的華為閱讀,有著許多獨創的『過人之處』。華為閱讀為每一本書籍設計專屬書封、微動效、藝術美感字體、精裝排版以及主題背景。

封面上和內頁的神奇動效,將原本紙面上的靜態內容變得更加立體化和空間化,可以提升易讀性,將平淡的內容變得更加有趣,而且也能更好地體會書中本意。

有別於其他平台自動生成的畫面,華為閱讀的精品書每一頁都是經過精心排版而成,將正文、插圖、注釋等內容以符合人的直覺認知的方式去嵌入到頁面里。

無論在主流的直板手機,還是摺疊屏機型,都會有著完美還原紙質精裝書的閱讀體驗。賞心悅目,一目了然,讓用戶對於信息的感知更加及時、流暢、舒適。

在看書的使用場景下,華為閱讀窮盡細節實現了極高沉浸感的閱讀體驗,讓電子書用戶也能獲得還原紙質書的閱讀體感。那麼,華為閱讀如何進一步拓寬閱讀場景呢?

答案顯然易見,就是在視覺的感官之上,再引入聽感。

數字化賦能,超越紙質書

聽書這個功能其實在很多閱讀平台上都有提供,但體驗總是不盡人意,主要原因是它們都只能將文字內容讓機器冷冰冰地讀出來罷了,毫無分詞韻律和感情可言,難以滿足用戶沉浸式「聽書」的需要。

華為閱讀早就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引入了聲線柔和自然的「精品音色」功能,不同於其他閱讀 App 中略顯生硬的機械男女聲,實現了情感充沛、高逼真擬人化的高品質音色朗讀。

按照華為的介紹,全新的精品男聲是由中傳播音級別教授錄製,基於情感流露、藝術感受和審美取向等維度,經過篇章語義分析技術,提取文本語義信息指導情感聲學模型,合成抑揚頓挫、情感豐富、語調多樣的聲音。

簡單來說,使用華為閱讀的來聽書的話,你會覺得是一個真人在你耳邊親聲朗讀,特別像平日裡電台里的說書節目那樣,能通過聲音來傳遞書中想要表達的情緒,還原人聲的自然表現力。

很多人在體驗後表示效果很不錯,非常適合用來聽《顯微鏡下的大明》《狂飆》《大秦帝國》等書籍,極具帶入感,讓人沉浸在故事劇情之中。我覺得華為閱讀的「精品音色」,就是新時代的「說書先生」。

華為閱讀還支持「定製人聲」的功能,跟著系統提示錄製 20 句話,就可以生成屬於自己的個人「語音包」。音色還原度之高,很適合用於親子、情侶、朋友之間,通過留下對方的聲音,實現隨時隨地的閱聽陪伴。不得不說,這點華為閱讀做的很有溫度。

主題背景功能是增強閱讀沉浸感最直接的手段,華為閱讀在原來的素色背景上,設計了多款通用型色彩主題組合背景,為閱讀這件小事增添了不少氛圍感和愉悅感。更重要的是,主題背景的變化也能迎合用戶對用眼舒適度的追求。

除了詮釋東方浪漫的古風色系的既白、黃櫨、紅酥、青苔、月黑、詩香墨韻,還有自然系主題的繁森、滄海、空鏡。主題背景的隨心選,正是數字化書籍超越紙質書的顯著之處。

技術賦能藝術,內容和體驗皆領先

想要實現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在軟硬體功能實現體驗優化的同時,還離不開內容生態的完善。

為了滿足用戶一站式閱讀需求,華為閱讀長期以來都在加強內容生態建設,攜手了業內頭部出版社、內容平台、有聲內容平台,讓海量的內容得以觸手可及。

目前,華為閱讀的國內內容已覆蓋 100+出版社、50+網文平台、1000+雜誌媒體以及多家行業 top 級有聲平台。大量優質 IP 均已收錄於華為閱讀的內容庫當中。

現在,我們正在紙質閱讀和數字閱讀的過渡期,數字閱讀最大的隱患,在於「不被打擾」。

此前,塔夫茨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家 Maryanne Wolf 對閱讀如何促進人們智力和情感,進行了更深層次的研究。她發現,當人們進行數字閱讀時,基本的「深度閱讀」都會遭到威脅。但值得注意的是,Maryanne Wolf 並不是要把紙質閱讀和數字閱讀簡單對立起來,而是要在獲得新技術和新能力中克服閱讀的障礙。

對於人類來說,數字化閱讀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所以我們既要實現高效的數字閱讀,又必須在傳統閱讀中進行最深層次的思考。而全新的華為閱讀,應該是數字時代相對較好的閱讀利器,能夠沉浸式地在數字書籍里思考哲理的複雜性、了解他人的感受、挖掘文字中的美,並創造自己的想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ffbdbe6ce424e24d55709a208e09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