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高考已經落下了帷幕,相信現在考生們都在準備報考的事情。
為接下來的填報志願做準備,在報志願的時候,不僅需要對專業做出選擇,同時也要選擇學校。
考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會考慮很多的因素,比如學校的環境,宿舍環境,食堂的飯菜好不好吃等等。
還有一些考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還會考慮的是離家的距離,從上學以來,學生一直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家長為了讓學生能變得更加的優秀,在成長的過程中少不了要嘮嘮叨叨,很多學生會覺得厭煩,因此想要報的離家遠一些,這樣就可以遠離家長的束縛。
還有一些學生有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覺得大學是一次自己走出去的機會,因此也想報考離家遠一點的學校。
當然家長大都是希望考生能報考離家近一些的學校在,這樣一旦學生出現了什麼問題,自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為學生解決問題。
那到底應該怎麼選呢?省外上大學和「省內上大學」有啥區別?
學生有學生的想法,家長有家長的考量,每年都會有不少家庭因為這個事情鬧得很不愉快,其實在省內上大學還是在省外上大學,兩者之間的區別是很大的,學生看完在做決定也不遲到。
錄取分數線上有差別
本地考生報考本省的高校是有很多優惠政策的,就拿18年陝西西安財經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來說,其他省市設置的錄取分數線都在490分以上。
但是本省的錄取分數線只有473分,這中間差了17分,而且本地招錄人數也遠超於其他省份,相比較之下,外省考生好像後媽手裡的孩子。
外省離家距離太遠
雖然說現再的交通比較發達,但報考外省學校,只有在節假日的時候才能回家,如果只有3天假期,學生都需要好好考慮。
畢竟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路程上,在家也只能呆一會兒,而且車票還不一定好買,路費也比較貴。
但是本省的考生就不一樣了,周末也可以回家,一般早上出發,中午就能到家,非常的方便。
就業上的差別
學生在選擇去省外還是省內讀大學之前,不妨也先考慮下未來是想在哪裡發展,如果留在學校所在地發展,那就業方面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比如公務員,好一點的崗位都有戶籍要求,只限本地戶籍,要是想回戶籍所在地發展,就不太建議去省外。
企業都更加青睞於當地高校畢業生,而且如果異地就業的話,有些企業也會考慮到大學生的穩定性,可能也會失去不少就業機會。
視野不同
因為一直忙於學業,很少有學生能出去看一看,不同的地方,習俗、文化也是不太一樣的,因此如果選擇去省外的話,不同於以往的見聞會成為人生道理上寶貴的經驗。
省外上大學和省內上大學都各有各的優勢,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分數,性格等方面綜合考慮,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城市讀大學。
這幾類學生是不太建議報考省外大學的
首先就是成績不高的學生,剛也說過,高校對於外省學生設置的錄取分數線是要高於本省學生的,而且為外省學生開放的名額也比較少。
這樣一來學生能選擇的院校和專業就更少了,如果在對院校和專業情況不是很了解的話,是很容易滑檔的。
與其這樣還不如報考一個本省的學校,選擇也更多一些,也更容易考上大學。、
其次獨生子女也是不太適合報考外省的學校的,報考省內學校可以有更多時間去陪伴父母,以免「子欲養而親不待」。
而且家長也不捨得讓學生離自己太遠,獨生子女儘量還是在父母身邊比較好,最後還有一種就是從未住過校的學生。
學生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吃穿住行一直都是由家長照顧著,適應能力不足可能不能很好的照顧自己。
而且宿舍是集體生活,本身學生就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在加上生活習慣和性格的不同,可能不能很好的處理人際關係,大學生活不是那麼開心。
最後想說:
省外和省內上大學,區別判若雲泥,這也是過來人的親身總結,所以在報考的時候學生還是要三思而後行。
無論什麼選擇都沒有對錯之分,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過不管在哪裡上大學,學生都要努力提升自己,不要荒廢了大學4年的美好時光。
話題討論
你會選擇去省外上大學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