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才是一個國家興旺的重要指標,如果沒有持續的人才注入,那麼這個國家可能很快就會停滯不前,甚至是不斷落後。就如同我國在建國之初,在一窮二白的環境之下急需人才去建立新中國,這時一些在外留學的科學家聽聞祖國的召喚,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給予的良好待遇,趕回生育自己的中國,為新中國的建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回國效力,而是會選擇留在異國他鄉。劉亦婷便是其中一個,她的父母還為女兒出版了《哈佛劉亦婷》這本書的,對對於將女兒送入世界名校這件事,他們感覺格外驕傲與自豪,而這本書在出版之後在很長時間也被家長奉為教育必看之書,希望可以從書中探知教育孩子的奧秘。
可其實劉亦婷的成績並沒有想像的那般出色,雖然也是名列前茅,但比她厲害的人還有很多,為什麼就單單她可以成功進入清華呢?那是因為她有一個厲害的母親作為助攻,有了她母親的幫助,她就比其他人多了幾分可能。她從美國的一名律師探知進入哈佛流程,這樣劉亦婷進入哈佛便比別人簡單了不少。
在當時劉亦婷的成績雖然也是榜上有名,但是她的數理成績卻略微遜色,但是因為有了拉瑞的幫忙,她的簡歷看上去會比尋常人看來更加優秀。也正是因為擁有拉瑞的一封推薦信,才能讓劉亦婷映入了哈佛的眼帘。
這位拉瑞在美國的教育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經由拉瑞的推薦,劉亦婷才會受到來自世界名校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並且是以全額獎學金的方式錄取她。
當時劉亦婷所就讀的學校是成都的一所高中,所以當她被哈佛大學錄取的通知的訊息散播之後,成都幾乎人人都在稱讚劉亦婷,而她的母親更是趁熱打鐵為她出版一本書。甚至打著「為國」讀書的旗號,讓無數人對這名成績優異,並且熱愛祖國的女生充滿了敬佩,也真心相信她學成歸來會真的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
那時劉亦婷曾在申請哈佛的信函當中表示過,學成歸來後要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祖國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人的思想不會一成不變,那個信誓旦旦說要報效祖國的女孩如今也是美國籍了,昔日那個滿懷愛國心的劉亦婷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留在美國的她在哈佛的校園認識了如今的丈夫,接連兩次創業失敗的她,也逐漸掌握了經驗,現在擁有一份不錯的職業和可觀的收入。而劉亦婷式教育也已經過去,當年的那些孩子也已經長大成人,而這件事也告訴我們愛國之心去到哪裡都不能忘,以及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重孩子真正的喜歡,而非一昧照搬他人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