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信回憶:卡扎菲逃亡家鄉後,如何度過人生最後的日子?

2022-08-19     適應生活

原標題:親信回憶:卡扎菲逃亡家鄉後,如何度過人生最後的日子?

在很多人看來,善終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像薩達姆、卡扎菲之流,生前哪個不是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人物,可哪個又真正能安度晚年。或許是報應不爽,或許是世事無常,這些名噪一時的風雲人物都無法落得好的結局。

(一)、大廈崩塌,作鳥獸散

2011年2月,非洲小國利比亞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成千上萬的民眾懷揣著怒火,紛紛走上街頭,他們高喊著「打倒卡扎菲」的口號,堅決要求執政42年之久的領導人卡扎菲下台,並進行民主變革。

接著,利比亞各地狼煙四起,各路諸侯紛紛興兵討伐卡扎菲,不久以後,北約聯軍開始了針對利比亞政府軍的空襲行動。卡扎菲還想做困獸之鬥,致電英國首相布萊爾,警告他道:「如果我丟掉政權,恐怖集團必將在中東崛起並襲擊歐洲。」

兵敗如山倒,穩坐的黎波里的卡扎菲自以為江山不倒,他還帶著衛隊去視察小學,在鏡頭面前高舉拳頭呼喊著保衛家園的口號,還會下上兩盤西洋棋,以證明自己和自己的政權穩如泰山。

萬不會想到,反政府武裝居然會在短短5個月的時間內占領全境,並攻克首都,此時的卡扎菲才終於切身地體會到當年薩達姆的難。

自此,卡扎菲帶上自己的衛隊和親信開始了逃亡生涯。他也學著薩達姆跑回家鄉提克里特那樣,一路輾轉回到了蘇爾特。那麼,卡扎菲逃亡家鄉後,如何度過人生最後的日子呢? 我們不妨從卡扎菲的跟隨者也是他的親信,還是其衛隊團團長的曼蘇爾·達奧的回憶中尋找答案。

從曼蘇爾的口中可以得知,早在4月份卡扎菲的軍隊撤出米蘇拉塔時,卡扎菲就將妻女和兩個兒子送到了阿爾及利亞。他的身邊只留下了最為器重的兩個兒子,即賽義夫和穆塔希姆。即使是8月19日,大軍兵臨城下之際,卡扎菲也從未想過要離開利比亞。

因為卡扎菲和他的兩個兒子無惡不作,早已被國際刑事法院列在了通緝名單之上。只要踏出利比亞國境,當即就會遭到逮捕,馬上就會接受審判。所以,卡扎菲寧願死在利比亞,也不願出去尋找活路。

就這一點來看,他與薩達姆還是有幾分相似之處的。當年美軍進攻伊拉剋期間,也曾給薩達姆下達過最後的通牒,即使巴格達淪陷,薩達姆仍舊有機會逃離。但不論是薩達姆還是卡扎菲,他們都選擇了留下。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即使薩達姆和卡扎菲逃到了國外,下半輩子也多半是在牢獄中度過。即使避免牢獄之災,也難免飽嘗寄人籬下之苦,這兩個「暴君」,誰能吃得了這份「人間疾苦」?

回到家鄉後的卡扎菲並未與當年的薩達姆一樣,找個地洞躲藏起來而是繼續展開戰鬥。這時候的他已經心灰意冷,身邊能信任的人寥寥無幾。軍事指揮權悉數交到了兒子穆塔希姆手中,另一個兒子賽義夫則躲藏在卡扎菲的另一個堡壘中。

(二)、寸步難行,進退維谷

那麼,卡扎菲的最後日子是如何度過的呢?曼蘇爾說道:「卡扎菲要麼躲在堡壘中讀書做筆記,要麼在爐子上燒水喝茶,消磨時間。」如此看來,卡扎菲頗有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之意,可窗外事豈是他想不聞就不聞的?

卡扎菲所帶領的軍隊來到蘇爾特後迅速減員,有人是喪命於反政府組織的炮火中,有人則是選擇「棄暗投明」,很快,其兵員人數就銳減到了150名,慢慢的人數變成了20。

此時的卡扎菲當真成了「孤家寡人」,不過北約並不打算就此放過他,而是依舊派遣戰鬥機不停地在蘇爾特轟炸。有次卡扎菲所居住的蘇爾特2區,突然遭到北約和過渡委部隊包圍和轟炸,是穆塔希姆以命相救,卡扎菲才得以突出重圍。

這種東躲西藏的日子除了膽戰心驚以外,生活條件也非常極端。平常在的黎波里的皇宮大院中奢靡享受慣了的卡扎菲,難以適應在如老鼠洞穴的地堡中的生活。

那裡沒有電視沒有電話,甚至都沒有電,當然也沒有水。因為這些基礎設施,在北約的轟炸中早已損壞,曼蘇爾說:「在卡扎菲逃亡的後期,他緊張、憤怒,有時候會暴怒,大部分時間處於悲傷和生氣狀態」。

在抵達蘇爾特後,卡扎菲及其親信們就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也從未在一個地方待過四天以上。對於卡扎菲而言,只有時刻保持警惕和不斷變換住所,才能保證不被活捉。當然,卡扎菲也知道自己大勢已去,根本無力與反對派和北約聯軍進行較量,所以在死前就已經立好了遺囑。

他希望能夠給自己辦一場「穆斯林的葬禮」,嚴格按照宗教習俗操辦。這不禁讓人想到卡扎菲在勃利日涅夫執政蘇聯時前往訪問,非要在這個東正教國家看一場穆斯林葬禮。

當然,卡扎菲的遺願最終並未能如願,在蘇爾特堅持了近兩個月以後,卡扎菲知道此地不再能容下自己,於是搭乘車輛準備逃往其他地方。

而他隨身攜帶的衛星電話暴露了位置,北約戰機當即起飛,對其車隊進行了狂轟濫炸。卡扎菲在此過程中身負重傷,躲到了一個下水道內。

接著,反對派士兵將他從下水道中揪了出來,在連開數槍以後對其屍體進行了羞辱。卡扎菲也沒有按照伊斯蘭教的殯葬制度下葬,而是與自己的兒子穆塔希姆一同被凍在了冷庫中,向市民展覽。

幾日過後,他們的屍體才被運送到沙漠深處安葬。在場的幾人同時對著《古蘭經》發誓,永不透露卡扎菲的墓地。

(三)、是非功過,後人評說

很多人都將卡扎菲與本·拉登、薩達姆並論為三大「反美鬥士」,這種言論屬實有些無恥可笑。

先來說本·拉登,網絡上一幫人吹捧他心向中國,反對美國如何如何。事實並非如此,本拉登的起家就與美國密不可分,只是後來翻臉而已。而且,本拉登的基地組織訓練過很多恐怖分子進入中國。薩達姆在兩伊戰爭之時,與美國的關係也是非常密切。

至於卡扎菲,與他們並無二致。誠然,卡扎菲在剛奪權時,將美國資本全部驅逐出了利比亞境內,並將其收歸國有。可這個國,其實就是卡扎菲本人。那些資產,利比亞人民沒有分得一分。

冷戰時期,卡扎菲與蘇聯交好,則是因為蘇聯願意向利比亞出售武器,同時蘇聯也需要卡扎菲給自己送錢。蘇聯解體後,卡扎菲就有意向美國示好因為這時的美國一家獨大,隨時都能要了卡扎菲的小命。

尤其是美國發動第二次海灣戰爭,薩達姆被絞殺以後,令卡扎菲愈發恐懼。他開始變著花樣的討好美國,比如支持車臣獨立、指責中國向巴基斯坦售賣核武器,此外,就核武器一事,卡扎菲還引發過與我國的爭議。

其實,卡扎菲最後落魄逃亡60天,完全是其咎由自取。在民眾們集體上街抗議時,他就應該下台,而後帶著自己的資產逍遙的前往國外,這樣的例子在非洲不勝枚舉,或許他的結局就是命該絕已。

利比亞如此之多的人反對卡扎菲,絕非是純因北約勢力在背後作祟。卡扎菲在國內執政的那些年,胡作非為,侵吞國家財產,將偌大的利比亞當成自家的後花園。凡是反對他的人,都會被其一一殺死。

而且,卡扎菲還製造過多起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他曾派人數次攻擊倫敦那些售賣關於他不好言論的媒體,甚至派人劫持過飛機。卡扎菲還與嗜血成性的阿明與博卡薩關係較好,若是沒有卡扎菲,想必此二位也不能在其國內如此的胡作非為。

而且,卡扎菲本人並沒有什麼指揮能力。他能當上國家領袖,完全是因為國王伊德里斯一世的老邁昏聵,整個政變過程毫無可圈可點之處。他發動的利比亞對外戰爭,也都以滿盤皆輸告終。

比如利比亞出手搭救阿明獨裁統治下的烏干達,結果被坦尚尼亞一頓痛扁;後來又出兵侵略查德,結果裝備著坦克的利比亞軍隊,甚至還打不過只有武裝皮卡的查德軍隊。

綜合卡扎菲的人生經歷來看,毫無令人崇拜與誇讚之處。如果他真的如自己所言,在利比亞頗得民心,還會有那麼多的反對派一同攻擊政府武裝?卡扎菲自己的軍隊,還會臨陣倒戈?他對人類社會唯一的貢獻就是不得好死,這為全球眾多獨裁者敲響了警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e4d9fb2ff14b757d5e1d0ef154d22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