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數字藏品研究報告:NFT國內外商業化路徑

2022-04-16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2022數字藏品研究報告:NFT國內外商業化路徑

第3505期文化產業評論

隨著NFT火遍全球,國內市場也聞風而動,作為一個舶來品,NFT進入中國市場後,弱化了交易投資屬性,更多是以「數字藏品」的身份出現,同時一系列問題也在顯現,炒作泡沫和炫技獵奇現象不止,合規監管亟待共識。正本清源,NFT數字藏品之於中國應該走一條怎樣的道路,才能創造出本土化的生命力?這場「歸化改良」的實驗,會碰撞和發酵出怎樣的落地成果和商業反應?

關鍵詞回復【2022數字藏品研究報告】獲取報告PDF文檔

編審 | 時光

編輯 | 半島

來源| 算力智庫

NFT作為《柯林斯詞典》2021年度熱詞榜第一,很多人願意稱2021年為NFT元年。在過去幾年裡,我們見證了NFT從早期Myspace里的Pepe圈內文化發展成為風靡全球的潮流風向標。無論是在音樂圈,遊戲圈或者攝影圈,如果你想成為行業的弄潮兒,就勢必離不開NFT的加持。而2021年佳士得 6900萬美金拍賣成交的NFT 作品「Five Thousand Days」更是向世人宣告了這個賽道對於藝術領域的無限可能。

隨著NFT火遍全球,國內市場也聞風而動,作為一個舶來品,NFT進入中國市場後,更多是以「數字藏品」的身份出現,同時一系列問題也在顯現,炒作泡沫和炫技獵奇現象不止,合規監管亟待共識。

正本清源,NFT數字藏品之於中國應該走一條怎樣的道路,才能創造出本土化的生命力?這場「歸化改良」的實驗,會碰撞和發酵出怎樣的落地成果和商業反應,因此,算力智庫《2022數字藏品研究報告——NFT:中西方價值捕獲之路的分化》首發出爐!試圖通過總結數字藏品在國內國外的發展脈絡,揭秘NFT中西價值捕獲之路的分化和差異性,國內數字藏品的特殊性和產業生態圖譜,以期為NFT數字藏品的交易落地以及未來行業合規提供一些思路。

數字藏品:NFT概念的「規化」

3月12日,BAYC(Board Ape Yacht Club)的母公司Yuga Labs宣布,已經從Larva Labs收購了Crypto Punks和Meebits NFT集合的IP,這則消息將曾經風頭無兩的NFT項目 Crypto Punks又重新拉回大眾視野。

一年前的同一天,2021年3月12日,英國佳士得拍賣行以6940萬美金的價格成功拍賣了一幅名為「Five Thousand Days」的NFT作品,這是佳士得拍賣行歷史上第一次拍賣NFT作品,加密藝術浪潮也因此拉開序幕。

NFT這種新興的藝術載體和虛擬表現形式,為藝術家提供更多元場景,來拓展人類創造力的新邊界,也讓其迅速「榮升」為藝術圈的「寵兒」。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品展覽館以及原創藝術家嘗試在NFT領域探索作品的更多可能性。

2021年6月23日,支付寶聯合敦煌美術研究所,在「螞蟻鏈粉絲粒」的支付寶小程序上全球限量發布了16000件名為「敦煌飛天」和「九色鹿」兩款NFT皮膚。騰訊緊隨其後地在8月2日上線了國內首個NFT交易App並取名為「幻核」,首期限量發行300枚「十三邀」的黑膠唱片NFT。這三款NFT作品的發布,也宣告了國內的頭部公司正式在NFT賽道開始布局。 而在10月23日之後,支付寶的「螞蟻鏈粉絲粒」以及騰訊「幻核」上發售的NFT全部改名為數字藏品,這也標誌著NFT的本土歸化,從命名的改良開始,數字藏品一稱奠定了中國將走向無幣化NFT的基調,弱化了NFT 的二次交易屬性和金融特徵,更符合國內監管要求。

中西方價值捕獲之路的分化

報告指出:由於中西方市場對NFT不同的定位以及政策監管的差異性,NFT在中西方走上了兩條不同的價值捕獲之路,主要表現在:

(1)買方市場與賣方市場

從買賣方市場來看,海外NFT市場暫時供大於求,處於買方市場。相對簡易的NFT發布流程和完全放開的二級市場,導致海外NFT的鑄造數量遠遠超過市場的需求,且項目銷售熱度往往取決於項目內部因素。國內市場由於目前對數字藏品交易市場的監管並不完善,為了避免國內數字藏品出現和海外NFT作品一樣的虛擬貨幣的連帶關係及二級市場炒作,國內數字藏品交易平台目前採用了PGC模式發布的模式,即定時限量發布。鑒於國內市場巨大,PGC數字藏品完全處於賣方市場,通常藏品一經推出,即刻售罄。

(2)作品種類和創作方式

從作品種類和創作方式來看,國外絕大多數NFT作品以個人原創為主,新用戶創作NFT作品的自主性很高,用戶可以創建自己的NFT、設置交易版權費比例、作品的數量、格式等。而國內的數字藏品市場的創作則以平台與歷史博物館、知名藝術家合作為主,普通藝術家的作品占比相對較少。

(3)定價方式以及二級市場

以Opensea定價方式為例,創作者在完成創作之後,發布在Opensea平台可以選擇:一口價,競價,或者捆綁銷售。最終作品經OpenSea平台審核過後便可處於待售狀態。OpenSea為了進一步激勵用戶創作熱情,提高市場活躍度,推出了 Collection Manager (作品管理器)功能,該功能允許用戶在首次發布NFT時無需繳納Gas fee,而等到NFT成交之後用戶再繳納相應的Gas費用,並且用戶出售NFT的Gas費用會隨著成交次數的增加而下降,而且降價幅度明顯。與此同時,Opensea完全放開二級市場,並且鼓勵用戶進行二次交易, NFT價格更多是會隨市場行情和供需關係而波動。

而國內市場為了防止投機炒作數字藏品,以及潛在的洗錢風險,平台同批次發布的數字藏品採用統一的市場售價,而藏品的定價權通常掌握在平台或者機構的手中,即平台「主導型」議價,且絕大多屬平台並不開放二級市場交易。

本土化實驗:一場數字文藝復興之路

數字藏品在國內的走紅不僅喚起了新興藝術範式的崛起,同時蘊含著蓬勃的商機。數字藏品為文創IP營銷注入一種天然的粉絲效應,自帶「種子用戶」,給予粉絲更加近距離的參與感和獲得感,也讓藝術品更加觸手可及,從加密朋克圈走入千家萬戶。同時,帶動了數字內容從資產化發行、版權確權保護、交易流通等上下游全價值鏈的重構。

估值定價的轉變便是重要體現,藝術產品將由平台主導型議價模式向「市場化」傾斜,即所謂「創作者經濟」。全世界範圍內來看,頭部NFT交易所更注重活躍的用戶氛圍和獨特的社區機制,例如 Foundation 採用創作者邀請入駐制,以保證平台藏品的高質量;SuperRare 焦點對準社區用戶積極性的調動,提高數字藏品供給質量。

創作者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內容創作者的地位,減少中心化平台的抽傭分成。通過數字藏品(NFT)內嵌的智能合約,創作者能從後續的流轉中獲得持續的版稅收益。從某種程度來說,分解了壟斷和權威,藝術行業的上下游分工更趨向於公平,創作者的話語權提升,人人皆可「出圈」,而不再是畫廊獨大、平台占重頭,對構建健康的創作生態起到積極推進作用。

數字藏品領域隱藏的巨大價值吸引國內企業紛紛入局。據報告統計,2021年中國數字藏品的發行平台多達38家,而依據藏品的發行質量,數量,文化內涵,平台自身流量及區塊鏈底層技術性能等綜合因素考慮大致可以分為三大梯隊。

算力智庫制表:數字藏品發行平台三大梯隊

數字藏品未來趨勢展望

報告表示:國內的數字藏品發行平台在PGC模式下漸漸地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國內政策和技術環境下,合法合規的生存法則,但數字藏品如果想要在國內取得更加長遠的發展,其藏品本身的文化價值打造,市場監管體制的構建以及二級市場的逐步放開是必然趨勢 。

(1)商業模式:數字藏品的核心競爭力將由發行方背書向內容品質、運作機制等多要素轉化

隨著發行渠道的多樣化,平台發行數字藏品的核心競爭力會慢慢轉移到藏品本身,因此提高數字藏品本身多樣性以及藝術品質將變成影響銷量的核心因素。

(2)基礎設施:數字藏品的二級交易市場、發行渠道、跨鏈交易有望進一步開放,文交所或可成為二級交易試點第一站

由於我國正大力推進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及未來數字人民幣的普及,市場需要同步加緊監管機制的建設,防止數字藏品的投機炒作及藏品金融化。但伴隨市場以及監管體制的日益完善,預期國內也將會逐步放開數字藏品的二級交易市場、發行渠道、跨鏈交易等,而文交所等官方指定的文化產權交易場所或可成為數字藏品交易落地試點的第一站。

(3)監管機制和合規政策逐步完善健全

國內現階段對於數字藏品的基本共識為「嚴防炒作」,從技術角度上來說,這一點並不難實現,由於絕大多數平台採用的是聯盟鏈技術,確保了各個平台對藏品交易以及數據處理方面處於可控的範圍,能夠有效的防止市場炒作行為。但即便如此,市場上依然存在著投機行為的隱患。

依靠企業的自我約束對數字藏品的市場發展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未來需要有關監管部門儘早「明確數字藏品和相關業務活動的本質」並「建立健全應對數字藏品交易炒作風險的工作機制」「加強數字藏品交易炒作風險監測預警」,參照虛擬貨幣相關部門的立法體例,完善數字藏品立法規制體系,確保數字藏品行業處在一個安全可控的發展軌道之內。

以下是報告全文

話題互動

您對數字藏品未來趨勢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加入社群

推薦收聽

全國小學生都在唱!《孤勇者》憑啥火了?

中國男足的輿論環境為什麼這麼差?

創始人卷錢跑路,萬門大學暴雷早有預謀

看完林黛玉發瘋文學,發瘋的竟是我自己

被售後壓垮的泡泡瑪特,還能成為迪士尼?

行業窗口與頂尖新媒體【文化產業評論】已運維3000多期(持續8年有餘,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遊、體育領域專業優質文章7000多篇。【文化產業評論】始終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文化、旅遊、體育等行業前沿動態、發展思考,直面新時代行業發展重大問題,融匯行業內外精英的觀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亦架設起溝通各方的暢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國各文化、旅遊、體育企業的重要助手。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da0a0bb8323a286b6a1018ca77fcb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