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失去糧食出口收入,烏克蘭會更加艱難,不得不完全依賴歐美輸血。
正解局出品
最近,東歐的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斯洛維尼亞相繼發布了禁令,禁止進口烏克蘭糧食。
歐盟起初不支持五國這樣做,但在五國的聯合施壓下,不得不同意。
自俄烏開戰以來,東歐是最支持烏克蘭的,尤其是波蘭,不僅一直衝在前頭,還接待了數百萬烏克蘭難民。
現在,波蘭卻要帶頭封殺烏克蘭糧食,還同時得到了多國響應。
這是為什麼?
從產業結構上說,烏克蘭和其他東歐國家是存在利益衝突的,主要集中在農業上,大家請看下面這張圖。
2021年全球小麥出口結構
東歐由於是一個大平原,天然適合農業生產,其中烏克蘭由於坐擁廣袤的黑土地,農業條件最好,被譽為「歐洲糧倉」。
2021年,烏克蘭的穀物(主要是小麥和玉米)產量達到創紀錄的8060萬噸,這些糧食一半供國內消耗,一半用於出口。
以小麥為例,烏克蘭2021年出口的小麥接近世界份額的十分之一,是重要的糧食出口國。
由於烏克蘭在農業上的強勢,歐盟長期以來都限制其糧食的進口,但是俄烏戰爭開打後,烏克蘭的糧食出口嚴重受阻,出於援助烏克蘭的考慮,歐盟允許烏克蘭糧食進入。
這個決定儘管大方向正確,但俗話說「穀賤傷農」。
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四國的糧食自給率分別是126%、166%、201%和355%,斯洛維尼亞低一點,也有99%。
東歐國家根本不缺糧食,烏克蘭糧食的湧入,令本國的糧食價格大幅下跌。
比如波蘭的小麥價格從去年8月以來,已經下跌了35%。
而保加利亞在烏克蘭糧食的衝擊下,本土糧食嚴重滯銷,這一切都令其國內的農民累積了一肚子氣。
烏克蘭糧食湧入,令多國農民利益受損 消息來源:光明網
與高度工業化、城市化的西歐不同,農業和農民依然在東歐國家中占據重要的比例。
例如波蘭的城鎮人口比例2021年為60.1%,這意味著仍有39.9%的人口是農村人口。
2016-2021年波蘭城鎮、農村人口數量統計圖
當然,住在農村,不代表一定就從事農業,如果單純計算波蘭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比例,大約占總勞動人口的15%左右。
農民、藍領工人和宗教保守派,正是波蘭執政黨「法律與公正黨」的基本盤,由於農民的不滿,波蘭政府對外沒法妥協。
今年3月,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就公開呼籲歐盟限制烏克蘭糧食進口,但沒有得到歐盟的回應。
無奈之下,波蘭政府只好在4月中旬下達了烏克蘭糧食進口禁令。
看到有波蘭當出頭鳥,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多國紛紛跟進,封殺烏克蘭糧食。
其實,糧食問題只是當今歐盟成員國與烏克蘭利益衝突的一個縮影。
在俄烏戰爭剛開打時,出於共同抗俄的目的,歐盟成員國尚能團結一致,咬緊牙關。
但隨著戰爭的長期化,歐盟內部對於是否繼續支持烏克蘭,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分歧,畢竟抗俄是有成本的。
這種成本的最直接體現就是通脹。
戰爭令能源價格飆升,歐洲又不能明著買俄羅斯的廉價能源,被迫高價購買美國能源,能源作為社會的基礎,它的漲價,一定會令大量下游產品漲價。
以下是2022年部分國家/地區的通脹圖表,顏色越深,表示通脹越低,顏色越淺,則表示通脹越高。
2022年部分國家/地區通脹圖表
在歐盟成員國中,東歐的顏色相對淺,如波蘭為16.6%,西歐低一點,但普遍還是在5%以上。
一般來說,超過6%即可被認定為嚴重通脹。
通脹導致歐洲的工業品不得不大幅漲價,漲價就勢必導致客戶流失。
同時,生產成本高昂也令產能減少,這一切都對貿易嚴重不利。
體現在外貿數據上,2022年歐盟的對外貿易逆差高達4312億歐元。
在正常年份,歐盟因其較強的實體產業競爭力,都是坐擁大量順差的,一般不低於一千億歐元,有些年份甚至能超過兩千億歐元。
關於歐盟巨額貿易逆差的新聞報道
短短一年間,歐盟貿易就從巨額順差變成了巨額逆差,成本不可謂不高昂。
如果付出高昂的成本能獲得相應的回報,那也不是不可以。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現在烏克蘭戰場已經打成了「一戰模式」,每個陣地、每個山頭都要反覆爭奪,看不到頭。
這種情況下,歐盟成員國逐漸對支援烏克蘭的前景感到懷疑,就是必然的。
一旦懷疑前景,各國就會開始或明或暗地搞事情,儘量減少自己的損失,明的方面,就是禁止烏克蘭商品進口。
暗的方面更多,比如德國悄悄進口俄羅斯原油。
今年一月份,德國進口俄羅斯石油僅為3500噸,同比大跌了99.9%。
看起來,德國已經和俄羅斯實現了能源脫鉤。
但一切只是看起來。
2月份,德國公開表示將進口哈薩克的原油,但德國和哈薩克不接壤,兩國之間也沒有原油管道,所以決定借用俄羅斯的管道。
德國進口哈薩克原油 信息來源:新浪財經
問題來了,怎麼分辨從俄羅斯管道里輸送過來的原油,到底是俄羅斯的,還是哈薩克的?
一桶石油,來源一半是哈薩克的,一半是俄羅斯的,那究竟是算從俄羅斯進口呢,還是算從哈薩克進口?
這個問題,誰也說不清,德國人要的就是這種效果,美國就是想反對,也找不到證據。
事實上,德國已經在大量進口所謂的「調和油」,無論是禁止烏克蘭糧食進口,還是德國進口「調和油」,都意味著歐盟成員國在支援烏克蘭的問題上,已經日益不耐煩了。
以糧食為主的農產品出口,在烏克蘭對外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比如2021年,烏克蘭對外出口總額為680.8億美元,其中農產品就達到了277億美元,占40.68%。
2017-2021烏克蘭農產品的出口額
由於人道主義的壓力,俄羅斯不敢封殺烏克蘭的糧食出口,所以農產品是烏克蘭在俄烏戰爭後為數不多還能出口賺錢的商品。
完全依賴西方援助的話,會令西方的負擔更大,西方的民意更加反對援助,所以像糧食出口這樣的自身造血能力,對於當下的烏克蘭尤為重要。
理論上,烏克蘭還能出口的是三樣東西:糧食、礦產和電力。
得益於前蘇聯基建的給力,烏克蘭直到今天,還能用這套體系向歐盟出口電力,特別是去年歐洲電價大幅上漲後,急需引入廉價電力,便給了烏克蘭機會。
不過,電力出口掙不了多少錢,歐洲的電力貿易如下圖(2018年),深藍色的是電力凈出口國,淺藍色則是電力進口國。
歐洲電力貿易圖(2018年) 圖源:國際能源小數據
目前,歐洲電力出口額最多的是法國,2021年為30億歐元左右,考慮到烏克蘭的電力系統被俄軍炸得十分殘破,能達到法國的十分之一就不錯了,賺不了幾個錢。
而礦產資源上,烏克蘭主要有兩條礦產資源帶:亞速海資源帶(包含頓巴斯)、第聶伯河下遊資源帶。
前者已經基本被俄軍拿下,後者一半處於俄軍控制下,一半是交戰區,所以賣礦產也很難。
可見,無論是礦產資源還是電力,都無法彌補糧食出口的損失。
所以,糧食出口被禁止後,烏克蘭政府十分著急,立刻與相關國家進行磋商,農業部長索利斯基強調,單邊決定「不可接受」。
不過,隨著歐盟最新表態默認了東歐五國的做法,烏克蘭推翻糧食禁令的希望越來越小。
一旦失去糧食出口收入,烏克蘭會更加艱難,不得不完全依賴歐美輸血。
去年,援助烏克蘭還是政治正確,到了今年,共和黨和歐洲右翼已經公開反對援助了。
戰爭僵持不下,烏克蘭越來越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