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
今年的三伏大幕將正式開啟
初伏
7月11日至7月20日,為期10天
中伏
7月21日至8月9日,為期20天
末伏
8月10日至8月19日,為期10天
俗語說:「夏至三庚便數伏。」今年的夏至是公曆6月21日,從夏至日算起,第三個帶庚的日子為庚午日,對應的公曆日期是7月11日,所以這天就成了今年入伏開始的日期。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文科普專家修立鵬表示,每年入伏的開始日期雖然都不一樣,但均在公曆的7月中旬。就21世紀這100年來說,為7月11日至20日。「今年是本世紀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又是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正當時。中醫學認為,在三伏天貼敷和艾灸,可治療多種由寒濕引發的冬天加重的疾病。那麼三伏貼和三伏灸的適應證有哪些?在使用上又有什麼禁忌呢?
三伏貼與三伏灸的功效
借天時:《黃帝內經》中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相應,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而藏於冬。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人體經脈暢達,血氣充足,此時貼敷和艾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藥物:利用藥物的辛溫發散性,對穴位、經絡進行刺激,溫經助陽,達到祛除體內寒濕的效果。
三伏貼和三伏灸不僅可以提昇陽氣,增強抵禦外邪的能力,還有助於減少一些冬季常見慢性病的發生,這是我國傳統醫學中的特色保健療法。
如何貼三伏貼、做三伏灸?
三伏貼:在頭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每次1小時。必須到醫院進行貼敷,醫生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及穴位。 貼敷過程中,皮膚如有燒灼感,需馬上停止。
三伏灸:三伏天期間隨時可以做,可到醫院進行艾灸,也可以在家做。針對不同的疾病,選擇不同的穴位。如果為了保健,可以選擇用艾灸盒來灸神闕穴,既可以提昇陽氣,也能溫煦脾胃。
三伏貼和三伏灸有哪些禁忌?
不適合的人群:2歲以內兒童、孕婦、氣虛的老人、對藥物過敏者、疤痕體質、發熱、月經期等。
不能艾灸的部位:眼睛、口唇、大血管處、心臟、妊娠期女性的腰骶和腹部。
不適合的情況:過勞、飲酒、大怒、過飢、過飽、內科疾病不穩定時。
來源 || 人民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