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創汽車確定復活,但能活多久真不好說

2023-07-24     汽扯扒談

在電動化大背景之下,第一批造車新勢力中的蔚小理已經站在了市場前沿,雖然還不能實現盈利,但它們無論是交付量還是品牌聲量都是領先於傳統車企般的存在,而國內第二批造車新勢力由於準備不足,現在卻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些老大哥們收割市場,李一男的牛創新能源更是在去年經歷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戲劇性一幕,不過如今牛創新能源又捲土重來了。

日前,工信部最新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372批目錄顯示,一款名為大乘V07的車型已通過審批,該車造型與此前發布的自由家NV完全一致,也就是說,牛創汽車重獲生產資質,可以進入市場售賣了。

牛創汽車起死回生

牛創自游家由小牛電動車創始人李一男一手打造,該品牌創立於2018年。耗時4年,自游家在2022年已經把車造了出來,並於去年10月發布首款新車NV,開啟交付計劃。但最終卻由於生產資質的問題停滯不前。

一開始,牛創自游家想通過大乘汽車代工造車,不過由於大乘汽車的生產資質一度出現問題,導致該車型無法在短期內完成交付,此後更是經歷了自游家官博清空、官網關閉等種種風波。

此前,為了能讓牛創汽車順利生產,李一男也是沒有放棄,不僅和山東國金汽車商談代工事宜;又傳出了 自游家 NV 現身奇瑞商用車總部,兩者或達成合作; 小鵬收購牛創,布局增程車型等各式各樣的坊間傳言。不過,該事情很可能將會隨著這次新車在工信部完成申報塵埃落定了。

事實上,如何獲得汽車市場「入場券」,一直是新造車企業必須過的第一關。在過去,有志於加入新能源汽車賽道的企業獲得入場券的方式有「借殼」、「買殼」、「造殼」三種方式。

「借殼」即代工模式,蔚來與江淮的合作即採用此種模式;「買殼」即企業直接購買生產資質,例如理想汽車耗資6.5億元收購了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隨著國家對造車生產資質不斷加強管理,包括生產資質不允許交易、只能註銷;代工模式也需要雙資質等政策的落地與實施,新一批新勢力該如何獲得生產資質問題,將變得更加棘手。

如今牛創汽車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是獲得了入場券,雖然過程有些曲折,但好歹是能量產了,至於集度和小米的車還不知道何時才能量產。

能活多久?

對於牛創汽車來說,能復活確實是好事,但能夠活多久也確實是一大難題。就產品本身而言,自游家NV的完成度並不低,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智能化功能中規中矩,純電、增程兩款車型,同時發布上市。

甚至毫不誇張地說,自游家 NV 只要通過生產製造的最後一環,就能拉到市場上,與問界、理想真刀真槍的 " 大幹一場 "。但如今時過境遷,理想已經成為新勢力領軍車企,擁有華為背書的問界也陷入了交付困境。

從如今第372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信息來看,大乘V07首發的也僅剩下純電動一個版本。其將搭載雙電機四驅系統,每台電機的最大功率均為 140kW,最高車速 170km,匹配欣旺達提供的三元鋰電池。此次推出大乘 V07,或許就是李一男不甘於自己的心血付之東流,只能退而求其次,將自游家藏於身後。

至於插混版本可能會後續推出,或者是自游家另謀出路選擇另一家車企代工生產,能否重批自游家之名還是未知。另一方面,之前自游家團隊已經原地解散,目前其團隊仍處於解散狀態,未來大乘汽車是繼續走自游家的渠道,還是另立門戶都是未知,想要快速打入市場仍存在著不小的挑戰。

同時在大環境方面,在2023這個最「卷」之年,有的車企寧可不要利潤,也要保有甚至擴大市場份額;而有的車企則堅持「不打價格戰、要打價值戰」的策略。

比如永遠不會背刺老車主的蔚來,全系降價 3 萬,削減掉了引以為豪的換電權益;被當做全村人最後希望的小鵬 G6也是20萬元起步;上汽通用別克推出全新純電動大五座SUV別克E5,官方指導價為20.89萬元-27.89萬元,價格與昂科威PLUS等同級別燃油車型相近;東風日產超混電驅奇駿的超混雙電機四驅至尊版官方指導價為19.99萬元,超混雙電機四驅豪華版為18.99萬元,實現「混動燃油同價、四驅兩驅同價」。

在這樣卷的新能源市場,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國家陸續出台的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優惠政策和新能源車企降價衝量策略的作用下,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8.3%。

所以在牛創新能源離開的這些日子裡,國內新能源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有新勢力降價搶市場,還有傳統車企低價入局,更加考驗車企的體系力與綜合實力,這對於重獲新生的牛創新能源來說,確實是存在著不小的挑戰。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已經不再是依靠一兩款爆款車就可以活下去,企業需要持續的現金流和可用於市場競爭的現金儲備,拼的是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質量、規模、體系能力等。

對於牛創新能源來說,如今起死回生也只是全新挑戰的開始,暫且不談之前跳票還能否取得用戶信任,就是之前的27.88萬元的定價放到現在估計也會嚇退不少消費者,所以未來重獲新生的牛創新能源要是想在新能源市場有一席之地,首先考驗的就是其產品定價能力,能活多久也取決於其營銷能力與體系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b62b9ff9e891cb01769ce2d8139e8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