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醫美暗藏安全隱患 警惕美麗陷阱

2024-09-24     西安晚報

「三無」美容產品及器械的流出,給眾多醫美消費者帶來安全隱患。近期,甘肅省蘭州市警方抽絲剝繭,打掉非法售賣醫美藥品團伙。警方和醫療專家提示廣大消費者,理性看待醫美需求,選擇合法、正規的醫美機構,審慎評估醫美,追求美麗的同時更要警惕「美麗陷阱」。

——————————

現今,不少愛美人士在美容保養時,會選擇玻尿酸、水光針、人胎素、肉毒素等一系列產品項目,設想一針下去,自己會變瘦、變白、變漂亮。

然而,這些真的安全有效嗎?其中暗藏哪些安全隱患?

近期,甘肅省蘭州市公安局偵破一起非法售賣醫美藥品案,先後抓獲犯罪嫌疑人50名,搗毀家庭式醫美「黑診所」6處,查獲各類品牌注射用A型肉毒素及其他三類醫療器械3.1萬餘件,涉案價值1000餘萬元。

警方抽絲剝繭,深挖涉案肉毒素「鏈條」

2023年5月,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在調查核實一條涉藥案件線索時發現,該市城關區居民趙某某通過微信渠道,低價購買某境外品牌注射用A型肉毒素。

這一線索引起警方重視。經調查,趙某某有在醫美機構工作經歷,在無相關批准證明文件且明知肉毒素系毒性藥品的情況下,通過微信渠道購買低價肉毒素,向其客戶銷售、注射,涉嫌妨害藥品管理罪。

「A型肉毒素屬於國家嚴管嚴控的毒性藥品,任何個人和未經指定的藥品經營企業均不得購銷相關製劑。趙某某經營的藥品外包裝無中文標識,未取得藥品相關批准證明文件,且在購銷過程中對涉案藥品未採取專業的儲存運輸措施。」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食藥偵大隊副大隊長王宏斌介紹,經過主管部門認定,趙某某銷售肉毒素產品的行為足以危害人體健康。

蘭州市公安局食藥偵部門迅速成立專案組,並將案情上報甘肅省公安廳,在甘肅省公安廳食藥環偵總隊的指導下,對案件展開深入偵查。

王宏斌介紹,通過對犯罪嫌疑人趙某某藥品來源的排查梳理,專案組鎖定趙某某的上線供貨人錢某某,由此抓獲無相關批准證明文件且向他人銷售、注射肉毒素的嫌疑人楊某、楊某某等4人,搗毀家庭式黑診所兩個。

「涉案嫌疑人楊某、楊某某二人系堂兄弟關係,為牟取利益,勾連境內外銷售人員,低價購買大量各類注射用肉毒素,囤積後加價再銷售至全國各地。」王宏斌說。通過對涉案人員來往的上萬條信息的梳理,警方查明涉案人員關係網,「他們層級分明,各層級之間交易都很隱蔽」。

楊某、楊某某銷售的涉案肉毒素,來源於以李某為首的涉案團伙,該團伙在海南省某市租用庫房,註冊境外通信工具聯繫貨源,規避打擊,低價購買囤積大量來源不明的肉毒素並在全國範圍內銷售,數額巨大。

專案組抽調多個抓捕組,根據前期掌握線索,前往廣西南寧、陝西西安、河北邯鄲、吉林長春、黑龍江綏化等地辦案。2023年10月,以李某為首的涉案團伙在海南省三亞市某美甲工作室落網。

「至此,該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0名,查獲十幾種注射類A型肉毒素及其他三類醫療器械1.3萬餘件,涉案金額1000餘萬元,打掉國內網絡銷售層級六級。」王宏斌說。

經擴線深挖,蘭州警方又打掉一條以龔某、劉某某夫妻為首的「假藥鏈」。搗毀涉案倉庫1處,查獲各類品牌注射用A型肉毒素及其他三類醫療器械1萬餘件。

為「拉住」顧客,使用「障眼法」和話術

這些本該被嚴管嚴控的問題藥品和器械,如何流向了消費者?

警方分析指出,一些「黑醫美」診所「市場下沉」,開到偏僻街巷,處於監管空白區。有的利用境外通信工具聯繫貨源;有的打著「美甲店」「SPA沙龍」「美麗休閒館」的幌子,違法從事「醫美」活動;在新媒體平台,虛假宣傳,獲取消費者信任。

據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食藥偵大隊民警康彥忠介紹,在案件偵查過程中,警方發現,一些「黑診所」「黑醫師」主要通過兩個渠道發展顧客:早期經營過程中通過發布微信朋友圈、微博、貼吧等形式進行廣告宣傳;後期聚攏一些固定顧客後,由顧客相互介紹引流。

為「拉住」顧客,他們使用一些「障眼法」,如迴避產品的外包裝無中文、相關品牌中國未批准上市等問題。「『黑醫師』通常以『產品是進口的』『在國外很火』等話術應付,引開顧客的注意力,在注射過程中刻意隱瞞品名,不讓顧客看到相關外包裝。」康彥忠說。

此案中,為「黑醫師」提供涉案藥品的龔某等人,主要通過以下渠道發展銷售網絡:通過添加醫美微信群,獲取大量從業人員聯繫方式,再通過發布朋友圈進行宣傳;通過參加各地「美博會」等活動,發展下線代理;老代理推薦新代理。

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食藥偵大隊大隊長謝鵬東梳理髮現,在以龔某、劉某某夫妻為首的涉案團伙中,龔某、劉某某通過通信軟體勾連境外貨源,充當國內一級代理,在小區租用庫房,囤積非正規渠道的涉案毒性藥品及醫美用三類醫療器械,面向全國範圍寄售,進購、出售涉案藥品頻次高、數量大,月均寄售快遞1000餘單,月均銷售額達30餘萬元。

「龔、劉二人反偵查意識強。經過一個月的蹲守,結合數據分析,辦案民警最終確定了涉案藥品存儲倉庫。」謝鵬東說。

據介紹,蘭州市有30名美容美甲、醫美行業從業人員通過龔、劉二人購進來源不明的注射用A型肉毒素銷售牟利,違反了相關藥品管理規定。

醫療專家提示:「醫美」的本質是醫療,而非美容

「三無」醫美,對消費者健康構成危害,成為醫美界屢禁難絕的「頑疾」。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海市消保系統受理美容、醫美等相關投訴9773件,其中「輕醫美」服務水平良莠不齊問題突出。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甘肅省中心醫院)醫學美容與燒傷整形科主任醫師白海亞分析,醫美行業糾紛頻出的原因主要在於,部分機構證照不齊全,未取得醫美經營許可或超範圍經營;機構工作人員不具備相應的執業資格,超範圍執業或相應人員未經過正規學習及培訓,操作不規範;醫療產品渠道不明,存在不合格的醫療設備、產品;醫美效果難以評估,還有部分「黑醫美」為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誇大宣傳美容效果,以致服務質量與「求美者」預期產生較大差距。此外,醫美效果存在個體差異,「求美者」如果不考慮自身情況,強行追求某種樣子,失敗的風險較高。還有一些人會出現過敏反應,出現異物排斥、皮膚損傷、傷口感染裂開等後遺症。

白海亞說,近年來,醫美整形低齡化、年輕化的趨勢較為明顯。有些青春期孩子正處於身體發育期,過早整形會引起部分不可逆的損傷。「他們還未建立成熟的『三觀』,社會閱歷不足,容易被一些虛假的醫美宣傳所誘導;他們不具備經濟獨立性,在選擇醫療美容項目時,可能會更看重價格而非安全。因此,更容易成為『三無』產品、器械以及『黑醫美』的受害者,亟待引起相關部門重視。」白海亞說。

白海亞提醒,「三無」產品往往含有一些不明成分,有的甚至添加了違禁藥物,使用後可能會產生色沉,皮膚損傷等問題,嚴重的可能給「求美者」帶來毀容甚至致命風險。

「『醫美』的本質是醫療,而不是美容。」白海亞介紹,按《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的定義,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

「『醫美』具有『創傷性』,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不能和化妝、美發、皮膚護理等生活美容項目等量齊觀。」白海亞提示,「求美者」要冷靜、清晰認識到醫療美容與生活美容的區別,在對待醫美整形手術方面,擦亮雙眼,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有資質的醫生,進行詳細、充分的術前溝通。此外,要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消費觀,充分認識到醫美還是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和風險,要結合自身的需要,不盲目、不跟從,謹慎選擇,理性消費。

白海亞說,醫療美容手術分級管理制度開展後,醫療機構與從業人員要具備雙資質,開展手術前審批備案,例如二級醫療機構只能開展三級以下(含三級)手術,少部分確實有能力完成的四級手術,需要經過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的行政許可,低年資醫生不能越級單獨開展風險較高、難度係數較大的項目。「『求美者』一定做足功課,審慎決策,降低風險。」

「多部委出台加強醫療美容管理相關規範,監管手段、管理方式都在及時跟進。」王宏斌建議,「求美者」要謹記「三看三保留」原則:

——看證照。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應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診所備案憑證》《營業執照》,並懸掛在機構場所明顯處。王宏斌說,這些證照有統一的格式,包括醫療機構名稱、審批機關、核准診療科目等信息。

——看環境。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有固定的診療場所並對內部功能布局有相應的要求,醫美診所房屋面積不少於40平方米,至少設有診室、治療室、處置室等。

——看醫生資質。正規醫療美容場所提供醫療美容服務的人員應該是醫療美容醫生,必須持有《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並註冊為醫療美容主診醫師。王宏斌說,通過登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求美者」可以查詢產品是否合法上市,再通過掃描產品防偽碼辨別真偽。

他同時建議,「求美者」要保留好病歷資料、收費記錄或轉帳記錄,以及微信聊天記錄或錄音,更好地保護好自身合法權益。(中青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b5b32d0bca200b6cd17da7f88597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