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標配的「三高測試」,這家汽車媒體為何還要費勁兒再搞一遍?

2022-07-25     懂懂筆記

「炙烤」新能源汽車……

今年的夏天格外「熱情」。5月上旬,我國南方出現了1961年以來最早的高溫天氣過程;6月初,北京迎來今年首個高溫日,比常年平均偏早7天;7月,全國多地持續發布高溫預警,開啟「炙烤」模式。

高溫天氣,電動車主不僅要注意自己的身體,還要注意家裡的「電動爹」。一方面,要避免自燃、爆炸的風險。專家提醒要避免電動汽車暴曬,鋰電池在環境溫度超過60°時,會有過熱燃燒、爆炸的風險。另一方面,很多車主還擔心高溫下續航里程縮短、充電安全性、空調製冷能力變差等問題。

那麼,電動汽車在高溫條件下到底表現如何?如何解答潛在購車人群對電動汽車的疑問和焦慮?

近日,懂車帝公布40餘款新能源汽車的夏季測試結果。此次測試在新疆吐魯番完成,主要圍繞高溫條件下車輛基礎性能、日常使用以及智能系統三大場景展開,包含續航、充電、空調、甲醛、極速測試等20餘個科目。

01

汽車評測的賣家秀和買家秀

作為民用工業的集大成者,汽車是一種科技含量高、單價高、零配件多的耐用消費品。在研發過程中,主機廠通常會進行「三高測試」,以檢驗車輛在高溫、高寒、高原等極端環境中的整車質量、性能穩定性、傳感器準確度等。這是每款新車從「概念」到「量產」的必經之路。

按理說,經過主機廠嚴格測試的產品,應該在穩定性、準確性等多方面符合消費者預期才行。可很多消費者還是對電動汽車在冬天續航里程大幅縮水感到「震驚」,在日常使用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小毛病。為何會有這種差別?答案就在於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區別。

所謂賣家秀,自然是指主機廠主導的評測。一類是研發過程中「三高測試」,是必備項。一類是為新品上市加分的評測,比如很多主機廠常常會將C-NCAP碰撞五星級得分作為市場宣傳的利益點。

2021年2月,恆大曾大肆宣傳在零下35度的內蒙古牙克石市,啟動10輛恆馳汽車的冬季測試。在此之前,吉利、比亞迪等多家廠商,都將三高測試作為宣傳點,體現其研發製造的專業度和實力。

買家秀,則是汽車類媒體、自媒體開展的專業評測,他們自己購買或者找朋友借來車型,按照一定標準開展評測。很多用戶也喜歡看汽車類媒體或者汽車大V的評測內容。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熱度不斷升高,不少汽車媒體開始關注續航,「把電跑光」、「把車跑趴窩」的測試越來越多。懂車帝則把新能源汽車測試升級到了此前以主機廠為主要玩家的「三高測試」——在極端環境和專業標準下,評測汽車產品性能。

主機廠的賣家秀主要用於內部研發、產品改進使用,是站在企業立場,而非用戶視角;主機廠不會對外公布各項指標具體結果,只籠統告知公眾「通過了三高測試」;主機廠的評測只是單一品牌、單一車型,不涉及與同類產品的橫向比較。

而媒體的買家秀,是站在用戶立場,從用戶真實關切、實際使用體驗出發。比如,這次懂車帝夏測,主要評測高溫充放電(充電、續航)、高溫汽車性能(極速形式、連續加速)、高溫座艙環境(空調、甲醛、紅紫外線等)等三大指標。尤其高溫條件下充電安全性、空調製冷效果、防紅紫外線指數等,都是車主實際使用過程中關注的點。

車企可以做測試,汽車媒體自然也可以做。畢竟,國家標準只是最低限度,各個車企的質量,可靠性依然是參差不齊的。而且很多時候數據不公開,測出的問題只會內部反饋,甚至有些問題直到上市也沒有解決。

02

評測的實質是消除信息不對稱

買家秀站在用戶視角,實質上是幫助消費者消除信息不對稱。日常生活中,信息不對稱現象與消除信息不對稱的努力隨處可見。汽車領域就存在典型的信息不對稱,比如對於汽車性能、工藝、技術等,消費者很難完全掌握或者理解,就需要主機廠市場宣傳以及汽車媒體的專業報道。

到了新能源汽車時代,這種需求更加強烈。消費者是首次購買電動汽車,對其產品性能、使用體驗不了解、不熟悉,難免有質疑和擔憂,進而影響購買決策。比如,很多用戶擔心夏季高溫條件下,電動汽車充電是否安全。

懂車帝的夏測顯示,新能源汽車配備有熱管理系統和電池管理系統,充電時會控制電池溫度和充電速率在安全範圍內,安全性保障極高。但確實有部分車型出現了充電功率下降,甚至充電中斷的情況。

在「炙烤」的夏天,很多用戶擔心車內空調的製冷能力。而這也是懂車帝夏測發現的最大問題所在。測試發現,有4台車出現了空調無法製冷的情況,其中3台車空調無法製冷的問題會反覆出現,混動車型出現該問題的占比較高。

空調問題的發現就源於高溫暴曬測試。據懂車帝測試員介紹,高溫暴曬測試就觀察車輛的升溫和降溫過程。升溫過程會測量座艙溫度、車主接觸到的表面溫度、車內釋放的有害氣體含量等。降溫過程就會關注其空調製冷能力及是否針對高溫場景做一些優化。

相比動力、性能,其實用戶更關注電動汽車的智能化表現和舒適度。因此,高溫空調製冷、有害氣體含量以及智能駕乘體驗的穩定性都成為懂車帝夏測的關注對象,評測結果也展現了40多台車輛的真實表現、詳細數據。

一些消費者在看到懂車帝評測視頻後表示,自己所在的城市最熱的時候估計和土魯番差不多,覺得這樣的評測很有實際價值。看得出來,懂車帝的評測為消費者了解電動汽車實際狀況,消除信息不對稱提供了一條路徑。而這正是汽車媒體的價值。

過去二十年,伴隨中國汽車市場的高速發展,培育了一批從雜誌、報紙到門戶、垂類網站的汽車媒體。它們為消費者提供品牌介紹、產品圖庫、車輛評測、橫向對比、報價查詢等功能,起到了消除消費者與主機廠之間信息不對稱的作用。在新能源汽車方興未艾的當下,詳實的車輛評測成為消費者更為關注的焦點。

03

新能源汽車需要與之匹配的評測體系

在夏季測試之前,懂車帝去年冬季還遠赴內蒙古牙克石測試高寒氣候條件下,電動汽車的性能表現,同樣給消費者以詳盡、真實的數據結果,引發了消費者和汽車行業的廣泛關注。

汽車媒體的專業評測之所以引發巨大關注,除了部分呈現結果與主機廠宣傳的差異,還有兩方面的原因。從消費心理看,用戶更願意聽取意見領袖或者身邊朋友的推薦,做消費決策。這也導致「種草」、口碑營銷的興起。以此來看,汽車媒體的評測賣家秀天然更有被消費者接受、認可的優勢。而且,賣家秀通常不會暴露產品的一些瑕疵和缺點,但買家秀更為真實,能夠反映出被廠家有意無意忽視的一些問題。

從評測內容看,汽車媒體的「買家秀」評測,更能解答用戶疑惑和擔憂。比如,與燃油車相比,用戶更關注電動汽車的智能化體驗,尤其在高溫、高寒天氣下,其輔助駕駛、智能交互等功能是否有異常。懂車帝將用戶關心,但沒有答案的疑問一一拿出來解答。因此,這種評測買家秀某種程度上也是用戶眾測。

這種測試對於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十分必要,甚至是基礎設施級別的存在。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超過全球一半。7月初,公安部的數據顯示,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1000萬大關,占汽車總量的3.23%。乘聯會的數據顯示,6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7.4%,較2021年6月14.6%的滲透率提升12.8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50.1%。

規模大、增速快,並在「三電」關鍵技術、充電樁基礎配套設施方面處於領先位置。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基本面。燃油車時代,中國汽車產業全面學習歐美、日韓,從技術、供應鏈到4S店、車後服務無不例外。但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具備了先發優勢,具備了從「學徒」到「師傅」的可能。

也有很多人說,電動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甚至換道超車的機會。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汽車媒體、汽車文化等多方面齊頭並進。比如,從相對基礎但十分硬核的評測開始,建立起與新能源汽車全球領軍地位相匹配的評測體系和媒體環境。

燃油車時代,德國、日本等汽車強國都催生了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汽車媒體,它們研發了一套基於媒體和用戶視角的汽車評測體系,被國內一些媒體參考和引用。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汽車媒體能否基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先優勢,催生一套同樣領先全球的評測體系。這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懂車帝夏季新能源測試也公布了一份測試說明,較為地全面闡釋了各個測試科目的標準和方法。(如下圖)

以目前的情況看,懂車帝花費量大人力、物力、財力開展這類硬核評測,也是中國汽車產業相對成熟的標誌。幾年前,中國車展被網友調侃為「矽膠展」,車企吸引用戶關注不是車輛,而是車模。時至今日,中國汽車消費環境變了,消費者也更加成熟。很多車主已不再是第一次買車,對車的關注點,也從噱頭變成了產品本身。而媒體的專業評測就如同啄木鳥一樣,幫助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找出影響健康發展的「害蟲」。

在這種情況下,懂車帝將原本主機廠才有權力和能力進行的三高測試,以一種平民化、透明化的方式呈現給普通消費者,而消費者也願意了解、分享這些信息。這或許正是中國汽車媒體和消費者「雙向奔赴」的樣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b3d3e0087ac8dd5cf7d5c1de99d69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