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為什麼要把生活費給你舅舅?」「有區別嗎?」

2023-07-04     人已去莫思憶

原標題:「婆婆,為什麼要把生活費給你舅舅?」「有區別嗎?」

現在的家庭大多以夫妻為中心,周圍都是自己的父母、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住在一起。人多了,自然就會發生衝突。

都說大哥為父,大哥要承擔起做哥哥的責任。幫助父親照顧家庭,照顧弟弟妹妹,是他的責任和義務。

丈夫是家裡的長子,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當年父母生下他之後,還是想要個兒子,希望他們長大後互相扶持。誰能想到,他生了一個女兒,第三個孩子出生時,大兒子已經七八歲了。

我丈夫告訴我,他在家裡做了多少他哥哥應該做的事情。好吃的都讓弟妹們吃,等他們吃完剩下的,他再吃。一般妹妹都會留一些給哥哥吃,弟弟不會。他認為他是最小的,一切都是他的。

後來,我長大了,丈夫的責任也越來越重。弟弟妹妹們上下學,他都要照顧,還要幫他們做飯、吃飯。因為父母早出晚歸,三個人吃飯的問題就落在了大哥的頭上,丈夫卻一點怨言都沒有。他說,每次聽到弟弟妹妹叫他弟弟,他都覺得很值得。

我和老公結婚後,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我們這個小家庭上,但有時也會幫弟弟交學費,幫爸媽買衣服。我和丈夫結婚後,搬進了我們買的新房子。我的弟弟妹妹在他們的家鄉和兩位老人住在一起。

我和老公都有自己的工作,收入穩定,還有孩子。這個小家庭過得很幸福。小姑子也結婚了,只是聽老公說,男方家裡不是特別有錢,小姑子結婚了也要吃點苦頭。我小舅子也談戀愛了,快要結婚了。兩位老人雖然只有五六十歲,但三個孩子辛苦了大半輩子,腿腳都不太靈活了。

我和老公每個月都會給兩位老人寄一筆錢作為生活費。以我農村的消費水平來看,這筆錢夠兩個老人綽綽有餘了。但是最近,他們經常抱怨我們給的生活費太低,不夠用。

我有些疑惑。雖然公公婆婆和小舅子住在一起,但我給的生活費夠老兩口吃的了,除非……

「你姐夫很有出息,買了房子。」這是我回到村裡聽到的第一句話。原來不是生活費不夠,而是買房的錢不夠。「婆婆,這是你的生活費,為什麼要給我舅舅?他可以向我們借錢買房,但你這樣做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有區別嗎?你給我的生活費是我的,我跟你姐夫住在一起,我的不就是他的嗎?更何況,跟你借的,我還得還,他是我兒子……我付出了,就不用還了……而你們這些大哥大嫂,難道不幫幫小弟嗎?

「婆婆,我嫂子結婚的時候,我和老公出了不少錢,現在還要幫我哥買房?我老公不是你兒子嗎?只有我舅舅?」「

婆婆在我問她的時候有些沉默,但是從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還是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用大兒子給的生活費來幫助小兒子,還是毫無節制。

生活中,雖然有兄為父之說,但身為哥哥的你,真的要捨棄家庭,毫無保留地幫助弟弟妹妹嗎?小時候,我幫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等我長大了,還需要幫他們結婚生子,買車買房嗎?

「大哥為父,大嫂為母」是一個傳統觀念,就是說生了很多孩子,老大在前面出生,在前面長大,成家立業。事業在前。當然,父母還需要繼續撫養弟弟妹妹,他們也需要吃苦。提前吃飯,為家庭負起責任,幫助父母打理家務。如果老闆這樣做,弟弟妹妹們也會效仿。老大盡職盡責,晚輩敬老輩。大愛小,小敬老。這個家庭非常和睦友善。

雖說養兒育女是父母的天職,但大小應該是一樣的。如果小舅子願意幫助弟弟就更好了,小舅子也沒有太多的義務。幫助是情懷,不幫助也是本分。如果一個哥哥願意供養弟弟妹妹,那不是他傻,而是他重情重義,珍惜他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9d92e8d84527b253f93edb7b7037b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