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女飛行員每晚發起15次攻擊,德軍:損失倒不大,但整宿睡不著

2022-09-29   遙望春風

原標題:蘇軍女飛行員每晚發起15次攻擊,德軍:損失倒不大,但整宿睡不著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然向蘇聯發起進攻。前一天還在邊境線與德國士兵十分親熱的打著招呼的蘇聯邊防部隊,怎麼也想不到白天的「哥們」到了晚上,就成了索命的惡魔。

面對德國的迅猛攻勢,蘇聯在戰爭初期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為了應對德國人的進攻,並且彌補蘇聯空中力量的不足,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下令組建第122飛行集團。

這份命令在戰爭年代看似十分尋常,但令人驚奇的是,該飛行集團全部由女性組成。

一、臨危受命

6月22日的巴巴羅薩行動,讓蘇聯邊防軍同時受到了來自德軍三個方向的共同進攻,德國北方集團軍直指列寧格勒這個號稱「十月革命搖籃」的城市,中央集團軍直插蘇聯心臟首都莫斯科,南方集團軍則進攻蘇聯的糧食和石油產區烏克蘭。

在德國勒布元帥的指揮下,德國北方集團軍在兩周內將蘇聯紅軍擊退450公里,迫使蘇聯放棄了波羅的海地區,蘇軍60%的人員和裝備都丟棄在列寧格勒城下。

作為直插心臟的尖刀,德國中央集團軍先後在白俄羅斯和斯摩棱斯克俘虜蘇軍28萬和30萬人,此時德國的坦克距離莫斯科只有400多公里,為了將進攻莫斯科的準備做足,中央集團軍在八月底受命南下,協助南方集團軍擊潰蘇聯傳奇英雄布瓊尼指揮的西南方面軍。

在德國南方集團軍圍殲了南方六十餘萬蘇聯士兵後,9月30日,中央集團軍終於能夠騰出手來對蘇聯的心臟莫斯科發動進攻。而此時經過三個多月的戰鬥,蘇軍死亡42萬,負傷100萬,170萬失蹤,蘇聯急需大量的戰鬥人員補充進前線。

在德國人發動進攻的當天,史達林政府就開始呼籲全國人民加入到這場大抗戰之中。6月22日,莫洛托夫在廣播發表了振奮人心的講話,他號召蘇聯各階層男女同胞自覺加入擁軍勞動和軍隊之中,全國上下掀起了狂熱的參軍浪潮。

在蘇聯動員令下,百萬蘇聯人民加入到軍隊的行列,其中婦女們的積極性也十分高漲,但是在戰爭初期,婦女們的請命並沒有被批准。

1941年10月,在德國的攻勢下,莫斯科命懸一線,蘇聯政府發布了無論男女都要保衛首都的命令,從此刻開始,幾十萬蘇聯女青年加入到軍隊之中。

列寧格勒和其他城市,也先後組成了由女兵參加的民兵組織和游擊隊,蘇聯女性開始在這場偉大的衛國戰爭中展現不一樣的女性風采。

需要知道的是,在舊沙俄時代,女性的地位是不被社會承認的,無論是在社會還是在家庭中,蘇聯女性一直處於從屬地位。在蘇聯建立後,婦女解放運動在全國開展,女性在法律地位上開始與男性平等。

1918年,蘇聯通過立法保證了女性在社會各方面的合法權益,婦女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志願和愛好從事任何勞動。這為後來女性參軍提供了最初的可能。

在蘇聯建立初期的國內戰爭中,有將近7萬婦女投身紅軍之中,人數占到當時蘇聯軍隊的百分之二左右,當然其中大多數從事醫務和後勤事務,但也有一些女性擔任政委和士兵的角色。

前文我們知道,蘇聯在衛國戰爭時期組建了以女性為主的飛行集團,那麼在此之前女性在蘇聯航空界的情況如何呢?

在沙皇俄國時期,俄國女飛行員戈蘭奇科娃創下了國際女子飛行高度的記錄,另外沙俄公主沙霍夫斯卡雅在一戰時曾經擔任飛行員進行空中偵察任務,曾一度是世界上第一女軍事飛行員。

蘇聯建立後,雖然有一些婦女在航空俱樂部擔任教員,但由於社會上整體反對婦女服兵役,蘇聯軍隊之中只有少量女飛行員存在。但在一系列保障婦女權利的制度出台後,軍事院校中的女飛行員也逐漸增多。季娜依達·科科琳娜就是蘇聯第一個女軍事飛行員。

二、為什麼是她們?

那麼為什麼衛國戰爭期間,蘇聯會動員婦女參戰?

首先是飛行人員短缺的問題。

蘇聯空軍人員的缺乏不僅僅是由於戰爭造成的,更重要的是蘇聯空軍自身的問題。在1941年2月,蘇共中央決定擴建空軍,但由於進度遲緩,直到戰爭開始前才組建了19個戰鬥團,這和原計劃的106個團相去甚遠。

在德國開始進攻後,蘇聯空軍迅速損失了大量有生力量,這讓本就不足的空軍人員變得更加捉襟見肘。

其次,與愛國女飛行員瑪麗娜·羅斯科娃的奔走倡導密不可分。

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瑪麗娜·羅斯科娃很快投入到衛國戰爭中,並且一直在宣傳組建女性飛行團的重要性。

衛國戰爭爆發的第一天,羅斯科娃就出現在蘇聯空軍總部,極力要求徵召女性飛行員參戰。蘇聯女飛行員茲古輪科曾講述自己參軍的故事,她說當她與朋友嘗試報名軍校時屢遭碰壁,直到後來一位陸軍上校接待了她們,她們倔強的要求,如果不錄用她們,她們就會在這裡一直等到空軍同意為止,這位上校笑著告訴她們羅斯科娃正在組建女飛行團,可以去試試。

可以說羅斯科娃是和蘇聯女飛行員們有著緊密的關係的,其所在的飛行團也被稱作「羅斯科娃團」。羅斯科娃能夠有著極強的影響力,還在於她與史達林十分熟悉,她的倡議很輕鬆就通過了空軍總部和史達林的支持。

再次,女飛行員們的集體請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衛國戰爭剛剛開始時,蘇聯的軍事航空團只有少數女性存在,但在民間卻有成千上萬的女飛行員,他們大都畢業於「國防和航空化學促進會」,這些女飛行員不斷給政府寫信,要求參軍保衛國家,但均被拒絕。女飛行員被告知,她們的任務是在基地訓練新飛行員,而男教官則被派往前線。

羅斯科娃也收到了大量女飛行員的來信,她拿著信跑去面見史達林,跟他說婦女的參戰熱情已經抵擋不住,甚至有一些女飛行員自己偷飛機去前線參戰。另外一些退伍女兵也紛紛在社會輿論中強調女性在戰爭中的作用。這給了蘇聯高層一定的壓力,推動了蘇聯女飛行團的組建。

但無論是請願還是實際情況,女飛行團的組建最終還是要經過高層批准才行,史達林就起到了關鍵作用。

西方前線防空指揮官茹拉夫廖夫就曾提到,史達林在收到婦女們的請戰信件後,就在考慮如何回應婦女們的服務要求。最後在多種條件下,史達林等蘇聯高層終於同於婦女們的要求,準備接受這份力量來加入到偉大的衛國戰爭中去。

三、艱苦訓練

1941年10月8日,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發布命令,要求在12月組建第586戰鬥機團、第587近程轟炸機團、第588夜間轟炸機團,這三個飛行團均由女飛行員組成,歸屬第122飛行集團,由瑪麗娜·羅斯科娃負責。

除了飛行員外,還招募大量女性領航員、機械師和軍械師等。不過似乎是宣傳工作沒有做好,直到幾天後,志願者們才收到招募的消息。而這一天的蘇聯軍,已經撤退到距離莫斯科50英里處。

應募者大都沒有飛行經驗,她們只是單純地想去前線參戰,地區的招募機構明確告知了服兵役的艱辛,並讓她們在確定之前要認真考慮。

無論是當兵還是當飛行員,體檢是必須的程序,但當時情況緊急,這一過程幾乎被忽略,這些應募者都會在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接受羅斯科娃的面試。

毋庸置疑,當決定招收由女性組成的飛行團時,羅斯科娃就首當其衝地成為這個特殊飛行集團的核心人員。

在衛國戰爭初期,蘇聯的情況並不樂觀,這給組建工作帶來的困難是顯而易見的。10月12日德軍占領卡里姆,14日,蘇聯被迫從莫扎伊斯克撤退,並且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疏散活動,幾乎每個蘇聯人都知道德國人馬上就要占領她們的家園,社會上也瀰漫著恐慌和不安的情緒,羅斯科娃在這樣的情況下展開組建工作。

羅斯科娃的最終面試非常簡單,她跟每一位志願者都進行了交談,從而了解她們的職業和偏好,以便於判斷她們能夠從事什麼任務,儘可能發揮她們的能力。

擔任飛行員需要強大的飛行背景,對領航員的要求則更加嚴厲,而且蘇聯在開戰前幾乎沒有訓練過領航員。所以羅斯科娃將有教育背景、尤其是從事過科學工作的應募者選定為領航員,雖然這些應募者非常反對,因為前來應募的都是奔著開飛機打德國鬼子來的,但羅斯科娃並未讓步。

一直到15日,羅斯科娃接到命令,由於前線情況並不樂觀,尚未組建完成的飛行團必須立刻轉移到恩格斯再繼續完成。兩天後尚未完成的第122飛行集團混同大量的蘇聯市民一起向東轉移。

但恩格斯似乎並不歡迎這些女兵,當地的衛戍部隊長官將她們安置在廢棄的紅軍體育館中,包括羅斯科娃在內的所有女飛行團成員在內,都被要求三人一間。恩格斯所處的還是平原地區,寒冷的冬風肆無忌憚的灌入她們破舊的營房,讓她們的訓練變得舉步維艱、困難重重。

條件所限,發給這些婦女們的制服都是男式軍裝,極不合身,這些從未接觸過軍隊的婦女也從未了解過軍隊禮節,以至於她們經常忘記該怎樣稱呼自己的同事或者上級,這鬧出了許多笑話,也讓當地的工作人員對這些遠道而來的婦女感到驚奇甚至不屑。

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訓練還是要繼續的。

不樂觀的戰爭進程,導致這些女兵們要在六個月內完成三年的訓練課程,每天十節課外加兩個小時的實習,領航員還要多加一小時熟悉莫爾斯電碼,平均每人每天只能休息五六個小時。而戰鬥機和轟炸機飛行員的訓練總時長要500小時以上,這些人的訓練時間會持續14個小時,機械師每天也要工作15小時,這與同時期的蘇聯男性飛行員相比,她們的訓練更為嚴苛。

1942年586、587、588三支女飛行團陸續訓練完畢被派往戰場,這些女兵們註定會成為蘇德戰場上最艷麗的玫瑰。

四、戰功赫赫

三個機團中,第588夜間轟炸機團最為出名,該團作戰勇猛,在1943年被重編為第46近衛夜間轟炸機團。第46機團承擔夜間對德國軍隊的騷擾轟炸任務,目標一般為油庫、彈藥庫、支援車輛和敵軍指揮所,被德國人稱為「夜間女巫」。

這個機團也是唯一一支全員都是女性的機團,因為她們一直拒絕男性加入並引以為傲。

擔任該機團指揮官的是埃夫多伊亞·別爾沙斯卡伊亞,她的指揮風格獨樹一幟,不會下命令且不熟悉軍紀的她卻勇於創新,為了維持第46機團全部由女性組成的狀態,當飛行員短缺時由領航員頂上,原來的機修工和軍械士被訓練成領航員,新來的女兵則充當機修工和軍械士的空位,這樣的內部培訓系統為第46機團的持續作戰提供了保障。

別爾沙斯卡伊亞也被選為蘇聯紅軍十二個「卓越飛行團指揮官」之一。

但同樣,該機團的裝備也是最落後的。她們駕駛的轟炸機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生產的波-2雙翼飛機,只能掛載一顆輕彈,既沒有降落傘也沒有自衛機槍,四個小炮彈架就是這架飛機的所有裝備。這意味著波-2能夠被衝鋒鎗甚至被雨雪冰雹擊落。

即使這樣,在1942年5月23日,第46機團正式離開恩格斯訓練基地,前往頓巴斯地區南線,隸屬於第4空軍的第218夜間轟炸機師,然而指揮官波波夫並不看好這些開著「玩具」的小女孩,一直到兩個月後,第46機團才接到第一個作戰任務。

很不幸的是,這次任務以全員陣亡結束,飛機一架未回,機組人員全部遇難。但第46機團的訓練體制,使得很快讓她們重新投入戰鬥。

雖然波-2飛機的自身條件只能允許它襲擊一些輕型目標,但它出色的穩定性和它靠近前線的特點,能夠讓它的夜間轟炸襲擊非常有效。

它們會讓敵人的倉庫和航空站突然失火,迫使敵人被動防禦,德軍被騷擾得整夜無法安睡,德國人的文件也證明了他們完全錯估了波-2飛機所給他們帶來的影響,雖然波-2能夠造成的實質傷害不大,但她們的軌跡簡直神出鬼沒,不可預測。

這就決定了第46機團需要靠近前線才能重複執行命令,第46機團的飛行員每天需要執行5次以上的飛行任務,甚至能夠一晚上起飛15次,大多數機組人員都保持在每晚7-8次的出發次數。

整個第46機團有時一晚需要參加近百次突襲任務。這些女飛行員們有時不得不一直待在駕駛艙里,她們迫切想證明自己能夠做到任何事情,她們的愛國熱情讓整個機團的人員三年沒有休息和離開,唯一能夠讓他們停止的就是伴隨著飛機一起墜毀。

1943年2月,已經戰功赫赫的第46機團收到了「近衛」的榮譽稱號,被重新命名為第46近衛夜間轟炸機團,這也是她們所在部隊的唯一一個近衛稱號。

按照規定,飛行員能夠完成500次以上成功飛行,就會被授予英雄稱號,一般的波-2機團會產生兩三個,而第46機團產生了23名,而且該機團的成功飛行次數通常能夠達到700次。

為什麼第46機團能夠獲得這麼多榮譽,這和她們特殊的轟炸策略息息相關。

由於波-2飛機的特性,46機團執行任務時從未編組,都是單獨執行任務,但在同一目標上各機都是通力合作。前後兩架飛機的出發間隔在5分鐘以內,每一架飛機接近目標時,前一架飛機都會轉圈吸引探照燈和防空炮,第二架飛機就會炸掉探照燈,前一架飛機就可以成功轟炸目標。

而且當飛機飛抵目標之上1000米左右時,會關閉識別燈,切斷燃油,讓飛機自由滑翔,以消除發動機聲音,從而隱蔽的完成突襲轟炸。

在整個衛國戰爭時期,第46機團共飛行24000架次,全團都獲得了榮譽勳章,和其他女飛行團相比,比例最大。

當然其他飛行團也戰功赫赫,第587機團雖然是最後一個進入戰場,但因為作戰突出,在1943年9月,正式改編為第125近衛轟炸機團,該機團也是羅斯科娃親自指揮的飛行團。

但在1943年1月4日,三架第125機團的佩-2轟炸機前往史達林格勒時遭遇惡劣天氣,其中兩架迫降墜毀,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其中就有羅斯科娃。她被送回莫斯科,安葬於克里姆林宮牆下,成為戰爭期間第一個受到國葬待遇的蘇聯軍人。

瓦倫汀·馬爾科夫接手了第125機團,她們共執行戰鬥任務1134次,共計投放炸彈98萬噸,其中5人被授予蘇聯英雄獎章。

第586戰鬥機團最不為人知,該團主要負責襲擊機場、城市、橋樑等戰略要地。首任指揮官為卡扎里諾娃,但她在援助空軍期間腿部受傷且傷口未能完全恢復,所以她無法飛行,加上第586機團的飛機是對飛行員有很高要求的雅克戰機,這就意味著卡扎里諾娃並不熟悉這種飛機,這讓她和飛行員們形成了很深的矛盾。

卡扎里諾娃曾將與她有矛盾的8名飛行員調往史達林格勒,但其中兩位後來獲得了王牌飛行員稱號,尤其是其中的利特婭卡成為了第一位擊落敵機的婦女,但遺憾的是她們的榮譽無法歸功於586機團。

1942年9月,由於指揮失誤造成飛行員犧牲,卡扎里諾娃被免職,由格里德涅夫接任。在格里德涅夫領導下,第586機團雖然未能獲得任何榮譽稱號,但也完成了9000多次飛行任務。

德國戰敗後,女飛行團的任務也宣告結束,這些飛行團陸續回國後被一一解散。

蘇聯文化中對於女性屬於家庭的定位根深蒂固,她們在戰時的貢獻只是偶爾的「特殊情況」。軍隊內部也開始逐漸排斥她們,部隊中的女性大都回歸家庭,當然這也並未引起太大的波動,畢竟,戰爭結束了。

她們除了一小部分人想辦法繼續留在部隊外,一部分人選擇轉入民航服務或從事與航空相關的工作,另外一部分人進入科學院或者工程學院學習、任教。

毋庸置疑的是,她們對於飛行的熱愛從未減少,餘生都把它當作值得奮鬥終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