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一年一冬至,一歲一安康

2023-12-22     灼見

原標題:今日冬至:一年一冬至,一歲一安康

2023.12.22 星期五

冬月初十

癸卯年【兔年】

甲子月 甲寅日

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斗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中國位於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一年一冬至,一歲一安康。

北京時間12月22日11時27分

將迎來「冬至」節氣,

這是一個天寒地凍的時節,

也是一個遙望春天的時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

「冬至,十一月中來。

終藏之氣至源此而極也。」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

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

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民間認為,

冬至是上天賜福的一個吉日,

故互相拜賀、宴請,喜氣洋洋,

比過大年還熱鬧。

圖 | 微博@故宮博物院

「數九」聲中盼春歸,

冬至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冬 至

物 候

Winter Solstice

古代,人們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圖 | 誰最中國

蚯蚓結丨傳說蚯蚓是陰屈陽伸的生物,冬至時陽氣雖已開始萌動,但陰氣仍然控制大局,土中的蚯蚓感陰氣大盛而仍然蜷縮著身體。

麋角解丨古人認為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麋因角朝後生,所以為陰,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水泉動丨由於陽氣初生,所以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有一絲溫熱。

冬 至

習 俗

Winter Solstice

上墳祭祖,結算工錢

陝西有諺語:「冬至大如年,先生不放(假)不給錢。冬至大似節,東家不放(工)不肯歇。」就是說,冬至像過年一樣重要,學生、長短工都給享受假期。過去為人傭工扛活的,習慣在冬至節與東家結算工錢,準備回家。東家按傳統要設宴招待夥計,並且相互商議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農村個體戶企業,還保留此俗,在冬至節設宴共飲。潮汕地區民諺云:「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冬至大如年的另一個表現就是祭祖。南方如泉州習俗,冬至出門在外者,都儘可能回鄉過節謁祖。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祭祖,合稱春冬二祭,十分嚴格,參加者虔誠之至。在安徽桐城,冬至節上祖墳燒紙錢祭祖,並在這天修墳整墓。在上海金山,冬至這一天過去有落葬、燒小孩棺材之俗,今則演變為骨灰盒落葬等。杭州、湖州也都要掃墓。

北方餃子,南方擂圓

冬至大如年,所以好吃的很多。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是人們熟知的。前者以河南為例,「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對吃餃子的俗稱。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還鄉時適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他看見鄉親們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非常難過,就叫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施捨給百姓。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吃餃子的習俗,連帶還有「不吃餃子掉耳朵」的說法。

後者以浙江為例。冬至時,浙江人好吃「冬至圓」。在台州,擂圓是重頭戲,「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擂圓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溫水揉成麵糰,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圓子揉圓,煮熟後放在豆黃粉里滾拌,因為這個過程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圓起名叫「擂圓」,而豆黃粉是用黃豆炒熟後磨成粉再拌入紅糖,味道香甜濃郁,配上糯米圓的細膩糯軟,令人食慾大增。

餛飩拜冬,豆腐致富

除了餃子、湯圓,冬至美食可謂千里不同風,如吃「冬至肉」,是南方冬至掃墓後同姓宗族祠堂按人丁分發「胙肉」的古老食俗。「供冬至團」也是江南習俗。冬至團是以糯米粉為麵糰,內包肉、菜、糖、果、豇豆、赤豆沙、蘿蔔絲等蒸成,主要充作供品,也可待客或贈送親鄰。「餛飩拜冬」是北方的冬至食俗。《帝京歲時紀勝》說:「預日為冬夜,祀祖羹飯之外,以細肉餛飩奉獻。諺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之遺意也。」之所以選用餛飩拜冬,是因為「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

南京,冬至要吃小蔥燒豆腐。常州人好吃熱豆腐,說:「若要富,冬至隔夜吃塊熱豆腐。」蘇州冬至節,親朋好友要用禮盒送一種類似春盤的食品。金華人冬至各設酒肴,舉家歡慶。在貴州,最為普遍的就是吃狗肉。杭州人則是煮赤豆飯,蒸新米糕,並把冬至那天吃剩的魚頭魚尾放在米缸里過一夜,第二天再拿出來吃,稱為「安樂菜」。

畫梅數九,詩意消寒

冬至日起,就算進「九」了,在冬至民間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曆」,是一種很有傳統特色的、好看的日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個單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圖」。從冬至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八十一天後冬天就過去了。

「畫九」中的梅花消寒圖則比較浪漫和美觀,稱為素梅圖。就是畫一枝素梅,枝上畫梅花九朵,每朵有九個花瓣,共九九八十一瓣,或者八十一朵小小的梅花,代表「數九天」的八十一天,每過一天就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個花瓣或一朵,花瓣盡而九九出,九盡春深,冬去春來。染完的素梅不但十分好看,而且猶如一幅精心構思、技法獨特的梅花圖。古時百官在冬至日上朝畢後,互拜禮儀時還會素梅「九九消寒圖」相互雅贈。

冬 至

養 生

Winter Solstice

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前後是進補的最好時機,但並非隨意亂補就能達到效果,冬季進補也需要一定的方法。

忌慕名進補:雞湯(包括燉雞湯和下藥材熬的雞湯)營養豐富,所含的營養物質是從雞油、雞皮、雞肉和雞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質僅為雞肉的7%左右,而湯里的雞油大都屬於飽和脂肪酸。因為雞湯中這一特有的營養成分和刺激作用,膽囊炎和膽結石症經常發作者、腎功能不全者就不宜喝雞湯。

忌無病進補: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會傷害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會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發胖,另外,藥補也不是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冬 至

詩 詞

Winter Solstice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冬至日遇京使

【唐·杜牧】

遠信初憑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

尊前豈解愁家國,輩下惟能憶弟兄。

旅館夜憂姜被冷,暮江寒覺晏裘輕。

竹門風過還惆悵,疑是松窗雪打聲。

滿江紅·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葉氣、玉筒吹谷。

新陽後、便占新歲,吉雲清。

休把心情關藥裹,但逢節序添詩軸。

笑強顏、風物豈非痴,終非俗。

清晝永,使眠熟。門外事,何時足。

且團奕同社,笑歌相屬。

著意調停雲露釀,從頭檢舉梅花曲。

縱不能、將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冬至,祝安康!

— THE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8873e946990802d9bc9246369b3fb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