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幸福生活「觸手可得」 寶山高境持續深化「一支部一實事」活動

2024-01-17     東方網

原標題:讓幸福生活「觸手可得」 寶山高境持續深化「一支部一實事」活動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寶山區高境鎮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深入開展「一支部一實事」活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走深走實,在黨建引領、為民辦事、工作實效上下功夫,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更新小區門頭標識,解決居民「小煩惱」

「這次小區大門添加了醒目的標識,清清楚楚讓人面目一新。」家住共和九村紫竹苑小區居民對紫竹苑門頭標識改造欣喜不已。原先的小區大門標識較小且不醒目,經常有快遞、外賣小哥、來探訪的親戚朋友找不到小區大門,對小區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針對這一情況,共和九村社區黨總支依託「轉角遇到愛·社區微更新大賽」契機,與社區合伙人一起積極制定了小區標識更新修繕方案,充分聽取和尊重居民意見,對小區大門的標識進行了「微整容」,讓小區「臉面」有了「大提升」。

通過充分聽取民意,聚焦居民的實際需求,廣泛開展民意調查,主動向居民協商問策,經過多輪商討最終決定,新改造的門頭標識的識別清晰度要高,樣式要優美,設計高度要高於大車車身高度,確保不被遮擋,讓居民能夠一眼就發現。同時考慮到居民夜間出行的需要,還在更新的標識處增加太陽能燈進行照明。確定好改造理念後,共和九村社區黨總支和社區合伙人就改造所涉及的材質、結構、施工時間、預算等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並最終敲定施工方案。

「原來小區沒有門頭,標識不清,朋友來家裡做客,都不知道從哪個入口進入,現在改造完,進出小區方便多了。」紫竹苑標識更新完成後,居民們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拓寬家門口道路,鋪好居民「舒適路」

「以前,這條路特別窄,日常行走十分不方便。現在小區路面重新鋪設,親戚朋友上門做客,都說小區環境變漂亮了。」提起家門口這條改造完成的道路,高境鎮三花二居的居民們難掩心中喜悅。

通過主題教育「四百」大走訪,三花二居黨總支發現香梅苑小區一個困擾居民的「煩心事」。小區17號樓南面的道路連接物業和居委辦公地,行人通行頻率非常高,但道路狹窄且破損嚴重,遇到迎面來人經常需要避讓,給來往物業和居委辦事諮詢的居民帶來極大的不便。多位居民向社區反映該問題,希望能得到妥善解決。就如何解決路面狹窄破損的問題,三花二居黨總支多次會同小區物業進行實地調研,組織居民代表召開居民議事會,聚焦小區路面問題收集民意需求。最終確定方案,制定了周密的施工計劃,在不影響居民的正常通行情況下,開啟了這段路面的拓寬修繕工程。

施工過程中,黨員、志願者、居民骨幹等社區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其中,幫助引導行人,監督施工過程,保證施工安全高效,切實做到居民訴求「快響應、速解決」。歷時兩周,17號樓南面道路修復完好,恢復正常通行,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困擾小區居民的出行問題,周邊環境衛生也得到極大的改善。

暖心關愛不止,築起老人「幸福港」

近日,寶山區高境鎮共和三村居民區孤老王阿姨感覺頭暈目眩,非常難受。她立即聯繫居委會,希望能有志願者陪同去醫院檢查。收到王阿姨的求助,居委會馬上安排了第一黨支部的黨員志願者。經醫生檢查,王阿姨上壓高達196,情況十分嚴重,需要進行治療。第一支部黨員志願者耐心地陪同王阿姨吊好鹽水才返回家中。第二天,黨支部書記召集了4名黨員一起到王阿姨家中探望。在交談中,黨員志願者們耐心為王阿姨做好解釋工作,緩解她對高血壓病的擔憂,建議她不用過度緊張,做到每天按時服藥,保持平緩心情,避免情緒起伏過大。

為了確保王阿姨在有需要時能夠第一時間得到幫助,黨員志願者王阿姨與孤老王阿姨互加微信進行結對。自此,微信成了兩個王阿姨聯繫的橋樑。過了一段時間,王阿姨感染甲流,她在微信里告知了黨員志願者。黨員志願者叮囑她減少出門,安心在家休息,每日還會幫王阿姨買菜並送至家中,直至王阿姨康復。

「他們有時間就會過來看望我,我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他們也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就和我的家人一樣。」共和三村居民區孤老王阿姨這樣形容與志願者的關係。

下一步,高境鎮各基層黨組織將繼續深入開展「一個支部一件實事」活動,從群眾身邊小事入手,辦好為民、利民實事,切實將主題教育學習成效轉化成為民服務實效,讓群眾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8563f2b656f52f52ba8bbf7a3533f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