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陶魏斌
2015年,特斯拉Model X上市,時代周刊毫不吝嗇地把這款帶有酷炫鷹翼門的車型,評為「年度發明」。
2015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來說,也是一個特別的年份: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都是在這一年成立的,而另一個新勢力「好基友」蔚來汽車,則是在距離2015年的前一個月,2014年11月成立的。
在這一年,百度首台自動駕駛車輛開上了北京的道路,同時,華為在這一年宣布進軍汽車智能互聯領域。
每一個行業在某一個特定階段,一定會有一款突破性的創新產品成為「代表作」——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特斯拉Model X是代表作,在智慧型手機行業,蘋果的iPhone 4是這樣的產品,而在iPhone 4發布的13年後,給沉寂的智慧型手機行業帶來新氣象的,無疑是今年進入了主流市場的摺疊屏。
行業分析師們不厭其煩地傳遞一個觀點:摺疊屏加速普及的趨勢已經非常確定。銷售數據有力地佐證了這一點,這個像Model X的鷹翼門一樣有著酷炫「科技力」的產品,在過去三年持續逆勢增長。
在中國市場上,截至8月底,摺疊屏手機銷量達到300萬部,超過了去年全年數據。其中發布不足兩個月的榮耀Magic V2更是表現亮眼,位居2023年7月-8月中國橫向摺疊屏手機主要存量用戶增長TOP1,同時拿下今年三季度國內「大摺疊」智慧型手機市場銷量排行榜第一。
出色的產品功能體驗,疊加亮眼的市場表現,以及不斷飆高的口碑效應,讓在今年下半年接連發布三款旗艦級摺疊屏手機——Magic V2、V Purse和Magic Vs2的榮耀,正在成為「摺疊屏」的代名詞。
1、一波三折,榮耀摺疊屏火了
「這個真不亞於『珍珠港偷襲』。」一位在南京經營手機終端市場多年的渠道商,如此評價最近榮耀的「一波三折」,「不得不說,榮耀讓很多友商很難受,『摺疊屏第一品牌』的用戶心智基本被榮耀拿下了。」
來自一線的數據更能說明問題。
Counterpoint調研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榮耀Magic V2位列國內「大摺疊」智慧型手機市場銷量排行榜第一位,華為的Mate X3和Mate X5則分列第二三位。艾瑞諮詢數據也表明,榮耀Magic V2以31.3%的增量,斬獲7、8月份橫向摺疊屏存量用戶增長榜冠軍,不僅遠超同期行業水平(約17.2%),也超過了華為、三星等頭部品牌的摺疊屏主力產品。
雖然蘋果至今沒有發布摺疊屏的產品,但因其在過去三年吃下了「華為跌倒」之後最大的市場紅利,加之iPhone自帶的高端屬性,被各個手機品牌視為邁向高端最大的對手。存量市場之下,巨頭齊聚高端賽道,展開兇猛競爭,尤其是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多月,蘋果新機上市,華為攜Mate60系列強勢回歸,讓5000元以上的價格帶競爭,進入了「絞肉機」時間。
面臨華為、蘋果兩超夾擊,榮耀Magic V2衝到銷冠更顯不易——而這個不易的背後,則是榮耀摺疊屏競爭力的體現。「榮耀Magic V2的周轉周期一般在8-9天。」一位手機代理商透露,據悉目前多數手機的平均周轉周期是20天,樂觀的情況也是10天左右。
為什麼榮耀的Magic V2能被用戶追捧?榮耀CEO趙明直言,因為「榮耀目前擁有業內最好的摺疊屏解決方案」。
艾瑞諮詢最新調查報告顯示,「輕薄握感」是當前影響用戶購買摺疊屏的第一因素,接近四成用戶認為「機身厚沉,握持容易累」是影響摺疊屏體驗的首要問題。其中,42.8%的用戶希望摺疊屏機身重量在230克以下,52.7%的用戶認為摺疊屏厚度需要控制在10mm以內。
榮耀是行業首個抓住「輕薄」這一最大用戶爽點的摺疊屏品牌,而「輕薄是摺疊屏第一科技力」,已成為榮耀破局摺疊屏市場的重要理念。
2018年,三星推出Galaxy Fold系列摺疊屏手機,意味著摺疊屏手機正式走出了實驗室。
但一直到幾年前,摺疊屏手機依然只是科技發燒友的「高檔玩具」。
「在歐洲、在全球,大內折仍是小眾市場。」但在趙明眼裡,這恰恰是榮耀的一個機會,「全球很多消費者對於大內折屏的認知是被誤導了。」 如何讓摺疊屏手機真正進入主流,「輕薄」是關鍵。「我們首先預設消費者不可拒絕的摺疊屏是什麼?那就是做到跟直板機一樣輕和薄。榮耀的摺疊屏就是把直板機一分為二,用這樣的理念為消費者提供最不可拒絕的摺疊屏。」
顯然,這是一種聰明的做法。
消費者早已厭倦了手機發布會上,各類所謂「黑科技」後面的參數比拼——拿在手上「輕薄」、沒有電量焦慮、接打電話信號好、系統流暢……其實用戶要的不多。而「輕薄」作為一種可量化,可比較的顯性用戶體驗,把摺疊屏做到「極致輕薄」,自然就是強大「科技力」的體現——這甚至不用解釋。
7月發布的榮耀Magic V2,以9.9mm的閉合態厚度,首次引領摺疊屏手機進入「毫米時代」,展開態更是薄至4.7mm,重量僅為231克,相比同期iPhone 14 Pro Max還輕了9克,讓摺疊屏首次擁有了與直板機相同的便攜體驗。
9月發布上市的大屏外折形態榮耀V Purse,將摺疊屏的摺疊態厚度再次刷新至8.6mm,展開態厚度4.3mm,整機重量僅214克。已經與蘋果最新 iPhone 15 Pro Max厚度相當(8.25mm),重量更是輕了7克(221克),再次刷新自己保持的摺疊屏輕薄紀錄。
10月12日發布的榮耀Magic Vs2,則再次刷新了大屏內折手機的輕薄新紀錄:229克的機身重量相比Magic V2再進一步,而其6999元起的定價,也讓Magic Vs2成為「輕薄大屏摺疊屏」加速邁入大眾普及市場的新標杆產品。
可以說,伴隨榮耀Magic Vs2發布,榮耀摺疊屏三駕馬車組合拳一舉解決了品類賽道的厚、重、貴三大頑疾,實現從先鋒到主力的突破,進一步加速摺疊屏全民普及的重大拐點的到來。
市場也很快給予了正向的回應。
來自多家數據公司的調研顯示,榮耀Magic V2、榮耀V Purse首銷用戶大多來自於蘋果和華為Mate用戶;榮耀Magic V2購買用戶中,近50%消費者來自蘋果,開售兩個月蘋果用戶流入數是榮耀上一代摺疊屏旗艦Magic Vs同期的三倍之多,增長至到300%,同時轉化了很多華為摺疊屏、保時捷設計用戶。
2、功夫在詩外,榮耀這一局勝在何處?
長年的技術投入,讓榮耀建立起一套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技術體系——在所有電子消費品公司當中,榮耀的研發投入強度是最高的,而青海湖電池、3840Hz零風險調光護眼屏、自研射頻增強晶片、個人化的全場景智慧作業系統Magic OS等創新技術,就是這個體系的代表,也讓榮耀摺疊屏系列產品在輕薄之外,擁有了不輸於直板旗艦的綜合性能體驗。
公開信息顯示,榮耀每年拿出營收的10%用於研發,在國內和海外擁有多個研發中心和超過100個創新實驗室。根據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的「2022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榮耀的研發強度排名第6,其中第一是華為,而在所有的手機電子消費品公司中,榮耀排名第一。
榮耀強大的技術投入,聚焦在「將摺疊屏作為主流手機」戰略上。 每款摺疊屏研發投入接近10個億,除了帶來技術創新上的持續引領,更一舉成功跨越,以輕薄體驗引領行業8-10個月的絕對優勢、將摺疊屏拉入「毫米時代」。
而有了具備差異化競爭力的創新技術和產品體驗之後,整個系統運轉的齒輪開始啟動。這就是榮耀CEO趙明此前所說的:只有把產品和研發體系抓起來,才能構築一個勢能,這個勢能到市場渠道上就會是一個從高打低的過程。
倪嘉悅作為曾經華為終端的「老將」,親歷了當年和華為的「分家」,如今是榮耀終端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在她看來, 「做好一個品牌就像跑一場接力賽,產品是第一棒,營銷是第二棒,好的產品,必須有好的消費者的語言能夠講出去,零售是第三棒,服務是最後一棒。」
誰都明白,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你的能力上限取決於木桶里最短的那一塊。正如倪嘉悅所說,好產品只是第一棒,如果要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立足,實現可持續發展,背後離不開全流程、全渠道、全鏈路的緊密布局。
首先是健康的渠道體系。 倪嘉悅表示:「榮耀堅持的核心在於,只要是長期正確的事情就去做。我經常說把困難和不確定性留給自己,把專注和簡單交給最遠的人,比如渠道商。縣級渠道商多遠,多少層,我們一定把簡單和專注留給他們,把困難和不確定性留給自己,只有如此,整個渠道體系才能越來越健康。」
在榮耀獨立後,渠道合作夥伴和零售商對其成長可謂助益匪淺。究其原因在於,作為離消費者最近的人,他們能夠看到榮耀「不光是在好好做產品,也在好好做零售」,「榮耀(與渠道商)共享發展過程中的所有利益,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榮耀從來不會讓渠道受到傷害。」
其次,是整個團隊的協作、協同能力。 在一場接力賽里,所有人必須瞄準既定目標,同心同力,才能使命必達。「為什麼我們叫全流程商業閉環?棒與棒之間非常重要,首先每棒自己跑的時候,核心是要跑贏這一賽道,二是遞棒的過程也非常重要,你不是扔棒,你是遞給他,而且還得陪跑一段時間,要銜接,每一棒都給下一棒更好的領跑,把速度帶給他。」
很多品牌和企業往往會掩蓋運營中出現的問題,但對於榮耀而言,所有的問題都是機會點。倪嘉悅表示:榮耀整個團隊都會在問題中找到機會,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例如,今年榮耀就圍繞消費者體驗,在市場戰略部署上進行了一些打法調整。例如,在銷售終端進行遠中近場的整合優化,「一切都以消費者為中心來構建」。
「榮耀整個SAP(門店即產品)項目,在門店呈現的都是遠中近」 :所謂「遠場」,即你的門店裝修能否給消費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因為門店的裝修而進店;「中場」,進了門店之後,體驗台是否有足夠吸引力吸引消費者駐足停留;「近場」,產品是否足夠誘人,讓用戶拿起來去體驗,進而完成購買閉環。
而這種體系化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閉環優化,成為榮耀在「最後一公里」完成從研發到市場操盤的大閉環體系的關鍵拼圖。
而上述產品、渠道、運營上的調整與創新,進一步堅定了渠道合作夥伴和零售商與榮耀共同奮鬥的信心,越來越多渠道商選擇與榮耀同行,共同創造市場價值。截至目前,榮耀在中國市場的專區專櫃數量覆蓋至4萬多家,體驗店大概有2000多家,Mall店占比50%,年底預計能達到60%。
榮耀LIFE · 南京軟體谷店
一體兩面的是,榮耀的全矩陣、全品類、全檔位產品,在這個大閉環體驗加持下,也呈現出越來越強的「吃新」能力,「以榮耀Magic V2為例,從蘋果轉過來的用戶是以前的三倍,這種吃新的能力很重要的,取決於背後的創新能力,還有零售和渠道的服務能力,它是一個綜合體現。」倪嘉悅說。
今年6月底到9月初,榮耀在共計12周內,有11周取得中國市場銷量市占率第一。而榮耀Magic V2的霸榜,同樣是這種體系化能力進階、大閉環體系完成後的水到渠成,也是榮耀全鏈路堅守「長期主義」的回報。
功夫,總是在詩外。
3、「HAH」成中國高端手機品牌代名詞
回到被稱為「卷」到天際的中國手機市場,當蘋果這個山一樣的對手開始在創新上鬆動時,虎狼環伺的友商們提起了精神,而今年最大的話題,無疑是華為的滿血回歸和榮耀攜摺疊屏成功卡位。
在傳統車企行業里,「BBA」是高端的代名詞,它們擁有近百年來燃油車世界裡的鐵王座,在中國充分競爭的網際網路行業,也誕生了「BAT」三大在全球都具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網際網路公司。
事實上,在當下的中國手機市場,「HAH」也被行業劃為高端手機三大品牌的代號——它們是華為、蘋果和榮耀的品牌首字母的縮寫。
「通過三年積澱,榮耀是時候起跳了。」倪嘉悅說,「如果華為能跟你一起跳更好,假如說遇到蘋果,那就更有意思。」
毋庸置疑,未來頂級手機企業的競爭,一定是產品和效率之爭:產品創新更好地滿足用戶,體系建設更好地觸達消費者,以及效率持續行業領先。
現在的榮耀,正在以全鏈路布局形成有效閉環經營,通過「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產品服務化和服務產品化策略,共同形成組合創新,更全面地服務終端消費者。這是一條「難而正確」道路,而經過三年沉澱、成長的榮耀,正在這條路上向著至高點極速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