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慎跌落飛彈燃料池,5秒鐘侵蝕掉他,飛彈之父就這樣離開了

2023-12-19     丹寶星辰

原標題:不慎跌落飛彈燃料池,5秒鐘侵蝕掉他,飛彈之父就這樣離開了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人類能在科學上取得成功,自然少不了很多知名人士為之付出大量的心血。甚至有人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探索未知領域的時候,他們一面推動技術的進步,一面也可能面臨著生命的威脅。

說到飛彈,雖然我們了解的不是很多,但是大家對此也非常熟悉了。早在戰爭年代,很多國家也都積極投入到飛彈的研製中,這其中最早出於優勢地位的是德國。但當時主要技術應用於德國法西斯的侵略行徑之中,技術上被壓制。蘇聯很快就秘密召集本國的科學家們,抓緊時間去研發自己的彈道飛彈技術。這其中被譽為飛彈之父的戈爾涅夫就算是一個比較有權威的人。

蘇聯一面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資金在這項技術上,一面依託這些高精尖技術去應用於消滅法西斯結束戰爭的具體實踐上。技術上的突破完全要依賴於科學家們的辛勤付出、被寄予厚望的戈爾涅夫立刻投身於這項事業之中。從基本的實驗到數據的計算,他都是身體力行。在戈爾涅夫投入地進行研製新型飛彈喀秋莎飛彈的時候,德國一直依靠自己的飛彈技術去壓制反法西斯聯盟國。歐洲戰場命懸一線,非常希望蘇聯能夠以一臂之力去分擔東部戰線的德國壓力,讓西部戰線的歐洲盟友可以喘一口氣。蘇聯唯有讓德國感到害怕的武器,才能讓德國不敢輕舉妄動。

由於時間的緊迫性,蘇聯高層專門為戈爾涅夫準備了一套實驗裝備和配有一系列的人員。大家加班加點的工作,就希望趕緊研製成功新型飛彈,遏制德國步步緊逼的步伐。在蘇聯新型飛彈即將完成之際,戈爾涅夫不慎跌落到飛彈燃料池子中,具有極強的破壞性的燃料池5秒鐘侵蝕掉了他,唯有紅色印跡還池子表面殘留。就這樣本因是蘇聯「飛彈之父」的戈爾涅夫就這樣離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7cbb5c5975a1be83086f1e8a3fd4f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