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包裝食品為什麼一定要冷藏保存?

2023-06-02     真空網

原標題:真空包裝食品為什麼一定要冷藏保存?

近期《中國食品報》的一篇文章指出:如果部分食品被真空包裝後不冷藏/冷凍,那麼比不抽真空更危險。

真空包裝是一種「氣調保鮮」工藝,同類的還有充氮氣。食物的變質與氧氣密切相關。一方面,油脂在有氧環境中發生氧化,會產生「哈喇味」;另一方面,食物中好氧細菌的增長,可導致食物腐壞。

抽真空能消除食物中的氧氣。通過真空包裝機抽真空,油脂的氧化就被抑制了,好氧細菌的生長也被抑制了,食物則可以更長時間地保持「不變」的狀態。

某真空包裝機結構。真空包裝機主要由上工作室、下工作室平台、機架、電氣系統、真空系統等結構組成。合蓋真空泵從工作室抽氣,達到預定真空度時,真空泵停止,加壓閥打開,氣囊充氣,壓條封口處,同時通電加熱,包裝袋封口後放氣閥通電打開,自動放氣完成一次工作循環。

但是,自然界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細菌,有空氣的時候,好氧菌能夠蓬勃生長,厭氧菌被抑制;抽真空之後,好氧菌被抑制,厭氧菌則如魚得水。

厭氧菌的生長雖然不會讓食物出現變酸、變臭、變黏的現象,但它們卻能夠產生毒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肉毒梭狀芽孢桿菌,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比如蔬菜、魚類、肉類和禽類中都可能出現,它本身危害並不大,也不算頑強,常規的烹飪方式足以殺滅它們,但它的可怕之處在於能夠形成芽孢。芽孢很頑強,中性條件下能在沸水中堅持幾個小時,等到條件適合(常溫、無足夠防腐劑、非酸性),它們就能夠生長起來,並產生肉毒素,而肉毒素應該是毒性最強的生物毒素了,致死劑量在微克量級。

食品工業中如何避免肉毒素中毒?肉毒桿菌廣泛存在,肉毒素毒性也很強,但實際的中毒案例並不多。原因在於,一般人在家做飯或者在餐廳、食堂吃飯,多數都是現制現吃,不會給肉毒桿菌繁殖的空間;而工業生產中只要遵守規範也可避免。簡單說,食品工業中避免熟食中產生肉毒素的基本工藝包括以下幾項:

低水分食品,比如堅果、餅乾之類,水含量極低,不會長細菌,用真空包裝抑制氧化,也不會產生肉毒素;

高酸食品,當pH值低於4.6,一般烹飪的加熱條件就能殺死肉毒桿菌芽孢,也就不會產生肉毒素;

中性、高水分的熟食,可以加防腐劑,比如火腿腸里加亞硝酸鹽,可以高效地抑制肉毒桿菌,也就不會產生肉毒素;

中性、高水分的熟食,真空(或者不真空)包裝,在冷藏/冷凍條件下保存,靠低溫抑制肉毒桿菌生長,也不會產生肉毒素;

中性、高水分、無防腐劑食物,經過超高溫加熱後在無菌條件下封裝,通過超高溫(135℃以上)殺死肉毒桿菌的芽孢,在後期也就不會長出肉毒素;

中性、高水分、無防腐劑食物,通過罐頭/軟罐頭包裝,通過高溫(不低於121℃)、長時間(20分鐘以上)加熱殺死肉毒桿菌,之後常溫保存也不會長出肉毒素。

部分速食品真空包裝加工流程

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即食食品基本都能滿足這些條件,真空包裝前,中性食品(如火腿、牛肉、豆製品等)經過超高溫殺菌,或高酸性食物(如酸菜、泡菜等)經煮沸後,可以完全殺死芽孢,抽真空後常溫保存沒有問題。

但實際中,有些小店和家庭並沒有超高溫殺菌的條件。如果把熟食進行真空包裝,再通過物流發送,就符合了「常溫、無氧、無防腐劑」的肉毒桿菌發作條件,產生了中毒的可能性。

綜上,將熟食真空包裝可以更好地保持風味和口感。但是,抽真空之後更需要進行冷藏,否則安全風險就會變高。

選購真空包裝食品,首先要注意觀察是否出現脹袋。如果有,說明有微生物繁殖,產生了新的氣體,不能選購。第二,要重點看一下儲存條件,如果標明常溫儲存,說明食品在抽真空前已經超高溫處理,或食物屬於高酸度食品,或在食品中加入了防腐劑。標籤顯示需要冷藏、沒有標籤或者自己抽真空的食品,一定要放入冰箱中冷藏或冷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6d05a976eba0f19079456e8912f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