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機酷暑太難熬 散熱誤區與技巧了解下

2022-07-13   電腦愛好者

原標題:愛機酷暑太難熬 散熱誤區與技巧了解下

點擊上方 電腦愛好者關注我們

很多小夥伴終於放假,有了充足的娛樂時間,但不管是北方的史上最高溫還是南方地區結束梅雨季節後進入的燒烤模式,都讓大家的愛機和自己一樣深受酷熱之苦,瘋轉的風扇和高企的溫度,甚至時不時報錯死機都讓大家非常揪心,但升級散熱器和風扇又常常會發現效果不佳,這是怎麼回事呢?還沒出手的小夥伴就先停手,聽小編來說說這事兒。

風冷還是水冷

風冷不夠勁就換水冷,這可能是很多小夥伴的第一反應,但要注意,其實在入門/主流級水冷散熱器中,真正負責將熱量吹除的冷排部分使用的通常是單/雙12cm或14cm風扇,與類似價位(通常還更便宜一些)的風冷散熱器配置,因此對散熱能力影響最大的風量風壓等指標都沒有明顯差別。

更不要說立式CPU散熱器常常是機箱整體風路的一部分,很適合主要從後方排熱、同時需要對內存輔助散熱的平台,或者沒有頂部散熱孔的機箱等。另外水冷散熱器還增加了水泵的噪聲和連線,和同價位的大直徑風冷相比,總體噪聲可能更大、安裝也不便。

這麼一說,水冷散熱器難道一無是處嗎?當然也不是,小編認為,要考慮入門/主流水冷的話,更關注的應該是這兩個方面:一是可將熱量引導到更遠的位置上、直接傳到CPU上振動(水泵)通常比風冷散熱器的振動(散熱風扇)也小一些,可以為CPU提供一個比較舒適穩定的工作環境;二是水冷頭的體積比風冷散熱器小得多,對周邊配件影響小,也不阻礙空氣流動,適合自身風路規劃良好的機箱和一些為水冷優化的小機箱。

空間擠占問題

要升級散熱的話,空間也是個重要問題。比如前面提到的水冷頭不影響周邊配件的安裝,很多安裝過中高端風冷散熱器的小夥伴肯定感同身受。隨著電腦配件的性能提升,發熱量也大增,散熱系統的體積隨之膨脹,就難免擠占周邊的元件和配件位置,不光CPU散熱器,比如顯卡散熱器,還有為高速PCIe 4.0 SSD及未來的PCIe 5.0 SSD準備的散熱器也得注意。

選購散熱器時就得注意規格和位置了,比如較小的機箱都會註明可用散熱器高度等信息。選購可能被散熱器影響的內存、顯卡時也要注意顯卡的背板厚度與附件、內存的散熱片高度等。另外很多高速SSD附贈的散熱片或第三方強力散熱片也都較高,安裝在最內側M.2接口上時很可能妨礙顯卡。

如果不得不使用會影響周邊的大散熱器怎麼辦呢?這就要看情況了,比如近期的中高端CPU散熱器大都採用可拆卸的風扇,只要將風扇略往上調或安裝到另一面,就可以為內存留下空間了。至於顯卡和SSD散熱器的衝突,可以考慮使用離CPU、顯卡遠一些的M.2接口,標準一致的話,實測速度一般不會有差別。

加強散熱的技巧

還有一些技巧可以提升散熱能力而不需要選購昂貴的新裝備。比如顯卡、內存發熱較大,或顯卡使用背透式散熱方式時,CPU周邊的空氣溫度較高,使得風冷散熱效果較差,可以考慮反轉頂部排風扇,變成從外部吸風。這樣配合後部排風扇,對機箱整體風路的影響很小,但因為在距離CPU最近的位置引入了外部的冷空氣,使得降溫效果較好。

如果電腦位於空調附近,可以用塑料甚至紙袋製作一個導管,直接將空調冷氣導入機箱,也可打開機箱,用風扇將空調冷風吹入機箱。當然,如果不方便直接吹入冷氣的話,那麼關閉機箱蓋,讓機箱內構成完善的風路,散熱效果一般會更好一些。至於使用更好的矽脂、清理風扇、設計風路等方法和技巧,之前的推送已經談到過不少,這裡就不囉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