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在苦練C1駕照時,一定想不到今天智能輔助駕駛已經成為主流;
當外界還在傳言新能源汽車實力堪憂,但已經有人在賽車場上讓一度電跑出了幾百公里;
當過去幾十年手工敲打還是主流造車技術,而今天AI造車已經成為不可抵擋的趨勢。
當我們還在思考未來的車應該長成什麼樣子的時候,殊不知我們已經身處未來的演變歷程之中。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速度、效率和動力似乎是汽車應該有的標籤,但在地球的另一個角落,卻展開了一場特立獨行的馬拉松比賽。
1939年,兩個殼牌工程師突然打賭看誰能讓汽車更省油,這場比賽的獲勝者勉強實現了21 km/L的成績,雖然放到現在比普通的家用車水平還差點,但在當時卻是難上加難。
1985年原型車,當年創下的最佳紀錄為680 km/L |殼牌
而正是這樣一個簡單的玩笑,卻在幾十年間慢慢演變為一場更有組織性的賽事——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鼓勵廣大的學生們通過創新科技在比賽中「用最少的能源跑更遠的路」,同學們不斷鑽研,努力通過駕駛策略來實現能耗和速度之間的平衡,探索能效極限。而這些創新都將成為未來的減碳機會點,實現道路交通減碳的最終目標。
過去千萬年來,人類的文明發展與化石燃料的燃燒密切相關。燃料為我們提供了電力、推動了工業生產和交通,以及保持了我們溫暖的供熱。但燃燒是最劇烈的碳排放來源之一,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2022年全球與能源有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了0.9%,為3.21億噸,創下超368億噸的新高[1]。以我國為例,目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量在全國碳排放總量的占比為10%左右。因此,道路交通行業在實現減碳的過程中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道路交通貢獻了很大的碳排放|Giphy
《巴黎協定》已經設定了一個目標,試圖控制全球氣溫上升不超過1.5攝氏度,而我國也在2020年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雖然前方挑戰重重,但對抗碳的熵增,已經正式成為了全人類的共同目標。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今天的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和使命。在賽場上,競爭是主題,但背後更多是交流與協作,這些「未來行動派」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能源挑戰,在探索能效極限的路上行更遠,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今年10月17-19日三天,比賽的號角在北京金港賽車場再次被吹響,多所大學的16支車隊展開了激烈的角逐,比賽所使用的能源也已經不局限於化石燃料,延展到了電能、氫燃料電池,大學生通過技術創新來爭當最優秀、會開車的「好司機」,讓一度電、一升油能跑出數百公里的驚人距離。
2023年SEM合影|殼牌
賽場上的汽車就像理想藍圖,但現實中我們什麼時候能開上想像中的未來的車呢?其實背後更需要人、車、路和能源的協同並進。今年殼牌繼續聯合果殼,在環保馬拉松比賽的日程中加入了「Future Talk共話未來出行」,邀請了行業權威專家、歷史研究者以及科技大拿一起,來為你揭開未來出行的面紗~
不止賽場上選手們大量使用新能源,今天的汽車消費市場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未來還將繼續增加。
有數據估計,2023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新增銷售量將達到850-900萬輛,幾乎相當於過去多年累計銷量的總和[2]。按照當前我國2000萬輛電動車保有量計算,如果每輛汽車每年行駛2萬公里,消耗汽油約2000升,2000萬輛電動汽車全年將減少汽油消耗約3000萬噸,而2022年國內汽油消費量約1.54億噸,汽油替代率高達近20%。
新能源車,毋庸置疑將成為未來的頂流,給運輸業碳排放帶來極大的緩解。
但新能源車也不是永動機,和油車一樣,它依然需要耗能,耗能就還是會有碳足跡的出現。如何讓車做到能效最大化?在比賽現場我們就能找到統一的答案。
科普博主郭雪紅演講|殼牌
近年來的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賽場上,我們會發現汽車的外觀設計已經變得越來越流線型,連駕駛員可能都需要趴著或者躺在駕駛艙里。但更低的風阻意味著更高的能源效率,讓汽車在單位能耗內跑出更遠的距離,自然也就更低碳。
車身的設計優化需要大量的數據測算和建模,相比過去反覆演算和模型評估,在今年的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有不少車隊已經用上了AI建模技術,大大提升了隊員們創新的效率,讓低碳設計來得更快一點。這也可以給現實造車場景帶來啟發,未來智能化和數據化將讓汽車行業疊代發生指數級的飛躍,可能幾周就能產生新技術的更新,通過OTA等形式更新車輛功能和性能,惠及整個造車行業。
車路協同通信是另一個關鍵領域,它使汽車能夠與雲端和其他車輛實時通信。今年的綠動之心車隊就開發了智能駕駛系統,通過傳感器將車輛數據傳回駕駛員螢幕,幫助駕駛員做出更準確的決策。這種遙感技術對能源數據的精確管理意義非凡,就為L5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通信提供了技術支持。
遙感技術為自動駕駛提供支持|Giphy
過去汽車都在解決出行問題,相當於輔助了人的小腦,負責肢體運動,但未來的車和路的協同將能輔助甚至替代大腦的決策。交通設計將受益於物聯網的搭建,未來汽車和交通將變得更加互聯互通,根據路況、道路施工等因素進行智能調度,想像中的不堵車、無車禍、更綠色的道路環境也將隨之實現,更少的擁堵和低效駕駛,出行也將變得更低碳。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猛增,未來的車毫無疑問會越來越多,這也意味著需要修更多的路。但我們的地球能承載住如此巨大的建設量嗎?道路建設會給環境帶來什麼負擔嗎?又該如何配合實現低碳目標呢?
以中國為例,截至 2021 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達到 528 萬公里;從周轉量數據來看,道路運輸是我國最主要的運輸方式。而公路的碳排放量其實非常高,有關數據顯示,美國每年需要投入 3.5 億噸原材料用於道路建設與養護,平均每公里消耗能源約為 240 噸標準煤燃燒所產生的能量[3]。
古今中外,發展交通就和環境保護之間長久存在著矛盾,我們今天依然生活在這一矛盾的慣性之中。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採用新的道路鋪設方法來實現環保與需求的平衡。更有效的規劃、更少的修繕、更可持續的材料使用,都意味著更低碳、環保。
科普作家河森堡演講|殼牌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可以在道路建設的整個鏈路中發揮作用,通過提高效率來降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從而減少碳排放。比如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至會理市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就使用了這樣的智能選線系統,由此減少的土方挖填、材料投入、設備運行等能耗相當於減碳約12.8萬噸。而外業調查效率提升了75%,由此也節約了大量能耗,減碳32噸[4]。
就材料而言,道路建設也已經有了像環保瀝青這樣的可持續建設材料供選擇。環保瀝青的一大特點就在於使用起來更環保、碳排放也更低。殼牌升級版必樂鋪凈味環保瀝青通過影響分子間的化學反應,阻止影響空氣品質的氣體,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氣體的排放。根據實驗室、施工現場測試,影響空氣品質的氣體及顆粒物的排放量平均降低了40%。
在2022年3月,殼牌給我國交付了第一船減碳瀝青。在克裂王改性瀝青減碳版這款產品的原材料中,殼牌還加入了天然的負碳材料。每噸瀝青中的負碳材料含有-25kg到-150kg二氧化碳當量的生物信用[5],相當於負碳材料在生長階段從大氣中移除的二氧化碳量。
裝有減碳瀝青的船隻完成交付|江門政府
中江高速已經成為全國首條應用殼牌減碳瀝青鋪設的高速公路。其中殼牌交付的減碳瀝青將超過3萬噸,可帶來約16650噸的減碳補償量[6],相當於生產64億張紙或者燃燒723萬升汽油的排放量,這麼多汽油,可以讓100萬輛家庭小汽車持續駕駛100公里。
當能源結構繼續深化變革、道路建設繼續通向遠方,在未來,我們大概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有的汽車用汽油,有的用柴油,有的用天然氣,還有的車需要充電,甚至加氫。今天充個電好像就挺難的了,這大機率會引發人們未來的能源焦慮:如何能找到適配各種需求的「服務站」呢?
當我們逐漸步入新能源時代,應該達成一個共識:無論用電、用氫還是用天然氣,都應該讓新能源汽車像燃油車一樣補能方便。如果我們的能源服務站不儘快做出改變和革新,那麼將很快出現更加嚴重的補能斷檔。
殼牌大中華區零售與出行業務總裁伍錫鋒|殼牌
殼牌作為能源變革的促進者,也在一直積極布局能源服務站的革新。今年8月,殼牌基於對出行方式演變、能源結構劇變的思考,打造了十項服務一體化的綜合服務站——殼牌武漢盤龍站,這也是殼牌對於未來多種能源需求並存解決方案的一次探索和嘗試。
盤龍站占地8919平方米,能為車輛提供包括殼牌高品質燃油的殼牌極速威澎、最高180千瓦超級快充的殼牌充電、以及殼牌氫能等在內的多元化補能服務,幾乎全覆蓋了未來的能源結構使用場景。而且還圍繞「人車」場景,彙集了殼牌優選便利店、殼牌咖啡、KFC、殼牌洗車、殼牌喜力換油中心、司機之家和愛車人基地等高品質產品或服務,真正滿足廣大車主出行期間的「馬斯洛需求」金字塔。
殼牌盤龍站|殼牌
更重要的是,殼牌盤龍站自身也是低碳鏈條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光伏發電、可循環雨水管理系統、智能隔熱玻璃和低能耗LED照明等環保裝置……每一項都最大程度地減少了碳排放。而這些都是未來綜合服務站應該有的樣子。
在殼牌,一體化、人性化、低碳化的特色絕非盤龍獨家。比如今年9月,殼牌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在深圳投入運營。它不僅配備有258個快速充電終端、每天服務超過3,300輛電動汽車的充電站;它還為顧客提供殼牌優選便利零售、殼牌咖啡、餐飲、自動販賣機和休息室等服務,不僅為車充電,也為人「充電」;同時,它還在場站屋頂鋪設太陽能光伏板,年發電量達到30萬度,全部被用於為顧客的車輛充電。
相信今後,我們還看到越來越多這樣的綜合能源服務站。這些一體站承載著殼牌對新型補能服務樞紐的期待,更是人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階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將有更多這樣的能源樞紐,帶動資源、帶動經濟、帶動人的高效流動!
人類使用化石能源的歷史已經超過了千年,日積月累的「碳」已經成為懸在全人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能源行業亟待轉型、也必須轉型,「凈零排放」是殼牌提出的宏偉願景,更是殼牌前進澎湃動力。點擊下方連結,跟我們一起回顧殼牌Future Talk的精彩瞬間~
我們必須明白,要實現那個更加潔凈、低碳的未來只靠一家企業當然無法完成,更需要所有人的聯手起來,不斷帶來車、路、能源技術的協同創新。而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正是通過幾十年來的持續努力,通過鼓勵年輕人不斷創新研發,推動能源效率的提升,為中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助力全球減碳目標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3/03/1115747 國際能源署:得益於清潔能源增長,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於預期
[2] https://xueqiu.com/5539280156/262648639 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能夠完成850萬輛的銷售目標嗎?
[3] Lee, J., Edil, T. B., Benson, C. H., & Tinjum, J. M. (2010). Use if BEST in-highways for green highway construction rating in Wisconsin. In Green Streets and Highways 2010: An Interactive Conference on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How to Achieve Sustainable Outcomes (pp. 480-494).
[4] http://lw.news.cn/2023-07/10/c_1310731726.htm 科技「碳」路綠色新蜀道
[5]https://news.lmjx.net/2022/202207/2022070811001654.shtml 打造灣區品質工程 開啟綠色低碳之路--中江高速改擴建項目成為首個應用殼牌一體化減碳解決方案的高速公路項目
[6]https://www.jiangmen.gov.cn/zzzq/zfyw/content/post_2565023.html 全國首條!中江高速改擴建項目將應用減碳瀝青鋪設
封面圖來源:殼牌
-果殼商業科技傳播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