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傳感器、AI、智能裝備賦能傳統農業,我國智慧農業未來已來

2023-07-08     35斗

原標題:物聯網、傳感器、AI、智能裝備賦能傳統農業,我國智慧農業未來已來

文章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孫丹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的變革及硬體設備的創新升級,我國農業發展正在經歷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巨大轉變,自動化、數字化的智慧農業已成為未來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發展智慧農業是我國由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的必經之路,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智慧農業的發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產業規劃,旨在推動數位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深圳市大灣區作為我國重要的產業聚集區和創新策源地,不僅誕生了諸多影響產業的創新技術,也集聚了大量的創新企業資源和成果,有效推動了產業創新鏈、要素鏈、價值鏈協同,被納入了「綜合性國家科學創新中心」的建設規劃當中。

楊凌示範區有著「中國農科城」的別稱,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是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唯一的農業特色自貿片區,也是中國政府重點支持的四大科技展會之一「農高會」的舉辦地。區內擁有「楊凌農科」和「楊凌農高會」兩大金字招牌,品牌價值合計超過1600億元,居全國區域品牌價值前列。

近日,分別代表我國農業創新和科技創新第一梯隊的楊凌示範區與深圳市大灣區共同攜手,成功舉辦楊凌示範區(深圳)智慧農業產業投資懇談會,意在推動示範區與深圳智慧農業領域的創新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擴大示範區對外影響力,吸納更多高新技術企業投身智慧農業,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會議現場

一、匯聚發展優勢,楊凌搶占農業科技制高點

發展現代農業是楊凌國家隊的定位,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會議前半程,楊凌示範區各單位就產業基礎、支持政策與發展商機進行詳細介紹,誠邀與會企業共享現代農業發展新機遇,共贏開放合作新未來。

示範區負責同志表示,目前楊凌已經形成現代種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農業智能裝備製造、涉農服務業等百億級產業集群,初步形成種業、畜牧業、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果業、智慧農業、農業智能裝備、農產品加工、生物醫藥、食用菌和菌種、農科服務業、葡萄與葡萄酒、飼料加工業等12條重點產業鏈創新鏈。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農業板塊已在種業、耕地、農業智能裝備、畜牧等6個產業方向上組建產業創新中心

示範區黨工委、組織部負責同志

示範區科創局負責同志

創新創業園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同志表示,楊凌智慧農業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按照中心+公司實體化運營,企業化管理,募集智慧農業產業鏈天使投資基金,與深圳前海投資基金等7家單位簽訂楊凌西農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合作協議,計劃募集3億元天使投資基金投向智慧農業類的科創企業。

創新創業園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同志

楊凌工業園區負責同志表示,在積極落實秦創原各項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園區根據企業稅收、產值、就業貢獻等在房產和實驗樓租金方面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給予優惠政策,為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提供商務辦公、住宿、運動等公共服務。

楊凌工業園區負責同志

農業智能裝備產業創新中心負責同志表示,中心與科研機構、行業組織和上下游企業建立了資源共建共享、信息互通和合作機制,協同創新資源豐富。在全國建有350多個示範推廣基地,年示範推廣面積超過1億畝,建成了中哈、中以等多個境外農業科技示範園,可提供多場景示範保障。擁有97個省部級科研以上科研平台和7000多名農科教專家,國內外農科教資源充足

農業智能裝備產業創新中心負責同志

同時,楊凌現代農業國際合作公司負責同志表示,在進出口貿易、跨境電商、報稅生產製造、報稅研發、監測認證和外貌綜合服務等六大領域給與政策支持,採用「標準廠房倉庫租賃」模式,配套研發大樓、保稅廠房、保稅倉庫、人才公寓、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完備的商業運營環境

楊凌現代農業國際合作公司負責同志

二、頂尖科技賦能,深圳助力現代農業邁向新台階

深圳是創新之都、科技之都。2020年出台《廣東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行動計劃》2021年印發《關於打造農業科技創新先行示範區的若干措施》,2023年發布《關於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政策指引為智慧農業企業的萌芽、生長和飛速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深圳市數字農業促進會秘書長表示,深圳一直是中國"數位技術」應用最前沿的城市,擁有堅實的數字產業基礎和數位技術基礎。深圳市數字農業企業可分為數字產品製造業、數位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數字化效率提升業、數字農業綜合服務五類。在會議後半程,參會企業圍繞智慧農業解決方案依次進行主題分享,並充分表達了與楊凌示範區共合作謀發展的希冀。

深圳市數字農業促進會秘書長

豐農控股副總裁錢永華圍繞現代化農業服務主題展開分享。他表示,在農業從業人口老齡化、知識結構不適應的情況下,智慧農業和數字農業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豐農控股以農業生產、農業教育、智慧農業、品牌農產品對接及農業科技投資五大業務板塊為智慧農業提供全產業鏈服務。

豐農控股副總裁錢永華

深圳市睿海智創始人尹武就數位技術的農業應用經驗作分享。他認為當前數字農業面臨數字成本高、產業化水平低等問題。睿海智以物聯網、大數據為基礎,通過智慧種植、智慧水產和智慧畜牧等產品線提供多場景解決方案。

深圳市睿海智創始人尹武

上海左岸芯慧董事長張波圍繞農業大數據平台展開分享。他表示,發展數字農業關鍵在於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實現技術的落地應用。左岸芯慧通過農業大數據平台,已實現農業生產種植端的全方位數字化,其數字化生態也衍生到了農產品保險領域。

上海左岸芯慧董事長張波

大疆農業項目高級經理馬禎就精準農業及其應用案例進行分享。他表示,提高「耕種管收」全環節作業效率是公司在農業板塊的定位。大疆農業以硬體+軟體構成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在無人機植保、無人機巡田等領域實現農業的降本增效和科學管理。

大疆農業項目高級經理馬禎

廣東海旻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馬江就智慧灌溉的產品應用展開分享。他認為做智慧農業的產品應用要接地氣、重質量,以方便農戶使用為準則。海旻科技主要提供農業種植中灌溉、施肥、打藥的精細化管理和數字化解決方案。

廣東海旻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馬江

深圳美星智能有限公司創始人鄒新圍繞精準養殖進行分享。他表示,軟體SaaS、移動網際網路、區塊鏈、傳感器、5G等技術正在與漁業產業深度融合。美星智能專注於提供漁塘數據監測、漁塘消殺/增氧、無人漁場等數字漁業解決方案。

深圳美星智能有限公司創始人鄒新

交流互動環節,華為相關負責人就與楊凌示範區目前正在合作的項目進行介紹,並表示歡迎大家一起到楊凌共同投資發展,結合楊凌農高區的金字招牌為智慧農業做出貢獻。中一農業科技、依谷網、矽遞科技、道創智能、中農數科等企業也積極參與討論。

結語

2021年11月,《國務院關於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出,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加強農業基礎理論、科研基礎設施、定位觀測體系、資源生態監測系統建設。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

深圳是全球的科創中心,楊凌是農業的矽谷、田園城市,二者都肩負著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的使命,都有執著田疇,興農為民的情懷。此次楊凌示範區(深圳)智慧農業產業投資懇談會的成功舉辦,既順應了近年來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相關政策指引與呼籲,同時也給楊凌示範區的智慧農業建設注入了創新活力與動力。示範區與企業的攜手合作,無疑為我國智慧農業的未來發展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450015d9af4b8bf9e418cc84aeba9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