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最大 IPO 來了:Arm 上市首日暴漲 25%,最高市值超 4500 億元

2023-09-17     InfoQ

原標題:今年全球最大 IPO 來了:Arm 上市首日暴漲 25%,最高市值超 4500 億元

作者|冬梅、核子可樂

1Arm IPO 首日股價最高漲幅達 25%

當地時間 9 月 15 日,日本軟銀集團旗下晶片巨頭 Arm 正式登陸納斯納克交易所,首輪公開募股(IPO)價格定為每股 51 美元。

按照這一發行價計算,Arm 的全稀釋市值(包括已發行的限制性股票單位)將超過 540 億美元。該公司在新聞稿中表示,上市交易定於本周四開始,股票代碼為「ARM」。

截至北京時間9月15日,00點30分,Arm最新市值為622億美元(摺合約4527億人民幣)。

這家總部位於英國的晶片技術授權商將在納斯達克發行至少 9550 萬股美國存托股,其當前所有者軟銀將控制該公司約 90% 的流通股。

而此次發行價,明顯來到 Arm 原本預期的 48 至 51 美元區間中的頂端。

Arm 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截至今年 3 月份的 2023 財年營收較上年下滑不到 1%,至 26.8 億美元。當財年凈利潤下降 22% 至 5.24 億美元

Arm 正搭乘 AI 技術的熱潮,希望能在市場原地踏步近兩年之後,重新開啟科技 IPO 的大門。該公司也有望成為今年體量最大的新上市科技企業。

與除英偉達以外的其他任何企業相比,Arm 這家晶片廠商獲得的估值都堪稱相當可觀。根據最新財年的利潤報告,按 540 億美元估值計算,Arm 的市盈率已經來到約 104 倍

英偉達的市盈率的確更高、達到 108 倍,但這是 AI 晶片的旺盛需求與預計本季度收入增長 170% 這雙重因素的推動結果。作為參照,Invesco PHLX Semiconductor ETF 衡量了全美 30 家最大晶片企業的業績水平,發現其平均市盈率約為 25。

根據 IPO 文件,AMD、蘋果、Cadence、谷歌、英特爾、聯發科的附屬實體、英偉達、三星電子、新思科技、台積電等基石投資者,分別表示有興趣購買 Arm 總計 7.35 億美元的股票。目前,全球 99% 的移動處理器均採用 Arm 授權技術。此外,Arm 已與蘋果達成一項新的長期協議,將讓蘋果使用 Arm 架構的合作關係延續到 2040 年。

2全球人口約 70% 用到了 Arm 的技術,競爭地位異常穩固

Arm 架構用於描述中央處理器的底層運作方式,包括如何執行數學運算和如何訪問計算機內存。這家公司成立於 1990 年,最初專為帶有電池的設備製造晶片,隨後乘智慧型手機晶片爆發的東風而迅猛發展。Arm 指令集的運行功耗要明顯低於以英特爾和 AMD 為代表的 PC/ 伺服器晶片搭載的 x86 架構。

雖然 Arm 有不少客戶只使用其提供的指令集來自行設計 CPU,但 Arm 同時也會將自己的整套設計授權給晶片製造商,據此製造處理器當中的 CPU 核心。亞馬遜在其部分伺服器晶片中就使用到了 Arm CPU 設計。

如今,Arm CPU 運行著世界上絕大多數軟體,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數據中心、網絡設備乃至車載平台的各類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還承載著智能手錶、恆溫器、無人機和工業機器人等設備中的嵌入式作業系統。據 Arm 估計,全球約 70% 的人口在使用基於 Arm 成果的產品,而且 Arm 的覆蓋範圍仍在不斷擴大。

Arm 公司表示,截至 2023 年 3 月的財年,Arm 晶片的出貨量超過 300 億顆,全年出貨量將超過 2500 億顆。較截至 2016 年 3 月 31 日的財年增長了約 70%。自公司成立以來晶片一直在出貨。如今,任何企業都可以通過 Arm 的節能 CPU 智慧財產權和相關技術,配合 Arm 的其他合作夥伴打造出現代計算機晶片。

在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的財年中,已經有超 260 家公司報告在售基於 Arm 的晶片,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例如亞馬遜雲科技與 Alphabet)、主要半導體晶片供應商(例如 AMD、英特爾、聯發科、英偉達、高通和三星電子)、汽車行業老牌廠商、領先的汽車技術供應商、物聯網創新企業等。

消費級與企業級市場中智能設備的指數級增長,也在算力提升和優化能效兩個方面帶來新的晶片需求。三十年前,PC 設備是大多數人在家庭、辦公或學校場景中操作的唯一計算形式。此後,手機成為口袋中的計算機,數位電視成為客廳中的計算機。如今,車輛實際上已經成為帶輪子的計算機,而伺服器與網絡設備則是將以上一切裝置與服務彼此對接起來的計算機。

Arm 官員在向投資者發表的演講中指出,該公司在智慧型手機之外還有其他發展空間,包括為數據中心和 AI 應用設計更多晶片。Arm 公司表示,預計到 2025 年全球晶片設計市場總值將達到約 2500 億美元。

Arm 此番上市,也成為了自美國造車新勢力 Rivian 在 2021 年 11 月籌資額 137 億美元以來,美國規模最大的一次 IPO。

晨星公司(Morningstar)股票分析師哈維爾·科雷奧內羅(Javier Correonero)表示,「從估值角度來看,該股看起來『非常非常昂貴』」。

Correonero 表示,Arm 技術的廣泛採用使該公司「擁有非常穩固的競爭地位」。

3錨定人工智慧領域,最大的客戶在中國

Arm 總部位於英國劍橋,其設計的晶片架構被應用在 99% 的智慧型手機之上。

該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家名叫 Acorn Computers 的早期計算公司。1990 年,Acorn 又與蘋果和美國晶片製造商 VLSI Technology 合資建立了 Advanced RISC Machines 這家新公司。

Arm 本身並不屬於晶片製造商。相反,該公司只負責提出「架構」或者整體設計,包括可供其他公司用於構建晶片的組件和程式語言指令。其最初的發展目標,就是設計出與 PC 設備中常規 x86 相比能耗極低的計算晶片。很多人把 Arm 視為科技領域的「瑞士」——即永遠保持廠商中立。Arm 推出的設計方案幾乎被應用於一切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包括蘋果製造的處理器,而且近年來也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伺服器和筆記本電腦。

Arm,已然成為英國科技行業皇冠上的明珠。Arm 公司 CEO Rene Haas 在 2022 年 10 月的開發者大會上接受採訪時曾表示,鑒於該公司的技術幾乎嵌入到一切設備當中,已經沒有哪家企業能夠完全避免跟 Arm 合作。Haas 當時指出,「考慮到我們將技術授權給行業內的所有主要參與者,已經沒人能真正承擔我們延誤產品周期、縮減研發規模或者不發布產品的後果。」

Arm 的商業模式就是對外授權這些架構智慧財產權,客戶可以據此自行構建系統。近年來,Arm 還努力出售自己的處理器設計,這項業務的利潤空間要比僅授權底層架構技術更加可觀。

2016 年,軟銀方面同意以 320 億美元收購 Arm,這也是當時歐洲科技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收購。軟銀當時表示,收購該業務是為了在不斷發展的物聯網領域站穩腳跟。儘管物聯網只是其業務版圖上的一小部分,但當時卻在科技領域擁有極高的熱度和號召力。

Arm 不僅被廣泛應用於可穿戴設備和智能家電,同時也在將業務觸角延伸至聯網汽車等其他場景,尤其是在 AI 領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早在今年 5 月份,Arm 就秘密申請在美上市,Arm 執行長將 Arm IPO 定位為人工智慧領域,希望能在這次 AI 熱潮中得到一個好估值。Arm 不僅是晶片行業的領頭羊,同時也在 AI 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並開始更多標榜自己 AI 廠商的身份。

此次 IPO 後,投資者也將繼續密切關注該公司的 S-1 文件,了解 Arm 如何通過規劃將 AI 技術的發展轉化成業務收益。

今年 5 月,Arm 推出了兩款針對機器學習應用的新晶片組。據 Arm 介紹,其中一款為新型 Cortex-4 CPU 晶片組,能夠在改善機器學習性能的同時將功耗較前代晶片降低 40%。另一款則為 G720 GPU 晶片組,可在提供更好的性能同時將內存帶寬占用量較前代減少 22%。

該公司在 5 月 29 日發布的產品博文中指出,「Arm 仍在致力於針對機器學習(ML)新應用,開發並測試我們的 GPU。」

英偉達和 AMD 等高性能晶片對於 AI 應用而言至關重要,這些應用需要藉助大量算力才能順利運行。上個月,英偉達發布了用於生成式 AI 應用的新型 Grace Hopper 晶片,設計採用的正是 Arm 架構。

軟銀希望 AI 的增長能夠支撐起願景基金的發展路徑,緩解該基金之前幾年因押注 WeWork、中國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和 Uber 等而造成的價值縮水。由於回報不佳,願景基金已經將所持 Uber 股份拋售殆盡。

軟銀公司 CFO 後藤芳光在 6 月的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該公司一直在「謹慎而緩慢地恢復投資活動」,目前的重點關注方向為人工智慧。

在全球 AI 爆發之際,國內的 AI 市場也異常火爆。Arm 也在招股書中透露中國(安謀科技)是 Arm 最大的客戶。2023 財年,前五名客戶合計占 Arm 總收入的 57%,其中安謀科技分別占其總收入 24%。

Arm 在 IPO 文件中明確提及 Arm 與安謀科技的關係:安謀科技是 Arm 的重要收入來源及中國市場的重要渠道,是向中國客戶轉授 Arm IP 許可的獨家分銷商。

參考連結:

https://www.cnbc.com/2023/09/13/arm-prices-ipo-at-51-per-share.html

https://www.cnbc.com/2023/08/21/arm-ipo-what-it-means-for-ipo-market-softbank.html

https://www.ft.com/content/36bc706f-66a1-48e3-8c20-ab4966cb0fce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3/09/14/arm_ipo/

網易回應員工因 BUG 被 HR 威脅後輕生;阿里新 CEO:要讓 85、90 後成為主力管理者;華為 Mate60 正面「剛贏」蘋果?| Q 資訊

GitHub 變 Twitter?強「喂」新推薦算法引公憤,開發者從「編程烏托邦」被驅趕到了信息繭房

小型開發者的生存之戰:Unity 想要我們的全部收入!我們要破產了

40 多名直接下屬、從不 1 對 1 溝通,老黃如此管理下的英偉達能在 AI 晶片領域稱霸多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3f10abe80d4e41696f5ef54b03a0d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