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命啊!這叔圈頂流殺瘋了!

2023-10-08     電影派

原標題:真要命啊!這叔圈頂流殺瘋了!

今年國慶檔,比想像中要冷清得多。

5部真人電影,沒有一部憑藉口碑強勢破圈,討論度也都平平。

不過,有位演員倒是殺出了重圍。

在稍顯黯淡的市場裡收割了人氣,贏得了讚美。

發狠時,他張揚而瘋狂。

瀕死時,他又呈現了讓人始料未及的柔情與體貼。

參演《堅如磐石》,他是絕對耀眼的主角

而他上次與張藝謀合作,要追溯到24年前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那時,他只是個不起眼的群演

正片,逐幀找,找不到。

據說張藝謀現在還在膠片里搜尋于和偉曾經留下的痕跡。

他是如何一步步從邊緣走向舞台中央的呢?

這個過程,稱得上是一部勵志史詩。

于和偉是個挺特殊的演員。

他是實力派

有知名作品和角色傍身,比如《三國》里的劉備,《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里的曹操,近些年又增加了《覺醒年代》的陳獨秀,《三體》的史強,《堅如磐石》的黎志田等等。

另一方面,他的作品片段,又活躍於短視頻平台,非常下沉

比如,「接著奏樂接著舞」。

再比如,不知弄滅了多少人蛋糕上蠟燭的「吐口水」名場面。

在片場,也能製造不少笑料。

而能擁有這麼多過硬的作品,還能有這樣的國民度,這也是他從前根本不敢想像的。

于和偉出生於遼寧撫順的一戶窮苦人家,那年母親已經45歲,獨自撫養著9個孩子。

在那個時代,多個孩子就意味著多了個勞動力。

所以,他們的未來就是田埂地頭,沒有詩與遠方

偏偏,幼時的于和偉生了「反骨」。

中考失利,他不服,跑去另外一個初中補習,再考。

即便是作為插班生,他也非常上進,想進快班

名額滿了,怎麼辦?

一次運動會,他給自己班裡同學看衣服。

快班的老師想找他借一身運動服,那時的于和偉手腳非常利索,在操場上就把衣服給脫了

後來,那位吳老師親切地詢問他補習的緣由以及家裡的情況。

一個東北小伙第一次流下了熱淚。

因為居然有人願意關心他

吳老師為他在教室的第一排擺了一張單人課桌,他如願以償地進了快班。

這位恩師非常盡心,根據他的情況,建議他報考幼師,修習音樂專業。

受惠於此,一畢業他就進了撫順話劇團,可以說衣服無憂,還能搞搞副業,豐富生活。

當時,劇團里有位老演員看出了于和偉的潛質,就鼓勵他走向舞台的中央,做主角。

對他來說,這是真正的啟蒙

可如何實現呢?

在劇團,憑他的資歷,只能一直站在邊角,眺望舞台。

又一次,他「背叛」了當下的生活,尋求改變

他決心扔掉鐵飯碗,去報考戲劇學院

於是,他踏上了北漂和滬漂之旅,和20幾人擠在大通鋪,過著擁擠而窘迫的群居生活。

終於在1992年,他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

進修4年,于和偉的畢業大戲獲得了很高的讚譽。

有一個機會擺在眼前。

當時,學校剛剛成立電視編輯系,想請他留下當老師。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既光鮮又穩定的鐵飯碗

于和偉想了好久,最終放棄,他去了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

那時的他跟大多數學生一樣,都盼望著功成名就,閃耀萬丈光芒。

可事與願違。

劇組去戲劇學院找的是主演,而到話劇團,找的是配角

這就意味著,他必須從頭開始。

命運就是如此弔詭。

他不辭辛苦一路波折,卻仿佛回到了起點

于和偉當然有過心理失衡的階段,而且時間很長。

沒有合適的角色演,大把的光陰如何度過?

看書,聽音樂,看電影,這個過程長達五年

如今回頭看,他跑龍套、當配角的經驗,也都成了積澱。

于和偉跟三國有著莫大的緣分。

第一次出演電視劇,是《曹操》(1999),扮演曹操身邊的謀士荀彧

後來在《臥龍小諸葛》里詮釋過魯肅

而真正讓他聲名鵲起的角色,正是新版《三國》中的劉備

于和偉呈現出了角色身上仁義又虛偽,英勇又脆弱,可恨又可憐的特質,這種人物塑造複雜且深入,贏得了觀眾的普遍認可。

而讓他一戰封神的角色,當屬《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曹操

曾有不少人,因為曹操下線,當即棄劇。

有鮑國安版曹操珠玉在前,于和偉憑什麼獲得好評?

霸氣外露,睿智多疑。

這些特質當然都有。

在派爺看來,于和偉版曹操好就好在摒除了舞台感,更有日常感和人味兒

這跟時代的變化自然不無關係。

拿一場戲來說吧。

已到暮年的曹操飲酒,灑了一身。

事實上,這是因為道具師傅準備的酒杯有裂縫,于和偉在表演時,酒順著嘴巴漏了出來。

導演沒喊卡,他就接著演,他看了看身上的酒,下意識地用手擦了一下

事後,他想起了媽媽在彌留之際就有過類似的舉動。

即是說,他是真的入情入境了,成為了角色

從這種對於表演的領悟,我們大致能夠理解。

為什麼于和偉能同時塑造好劉備和曹操這兩種個性截然不同的角色。

因為他沒有刻意區分,只是進入了角色

再比如《三體》里的史強

讀過原著的觀眾會下意識地認為這個角色一定是個健壯的人,五大三粗,滿臉橫肉。

有一版動畫片確實是這麼塑造的。

于和偉詮釋這個人物,追求的是神似

因為在他看來,人物是生活的、流動的。

在劇中,他不僅展示了暴躁的脾性、草根的智慧,和視死如歸的俠氣。

以及,他還能從蟲子的身上找到與三體人戰鬥下去的勇氣與魄力。

還有不得不提的《覺醒年代》中的陳獨秀

于和偉又演繹出了知識分子的儒雅、骨氣與救國圖存的大勇。

在演藝行當有句話,每個演員都在等待著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色。

那麼于和偉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像個「無招勝有招」的高手,總能憑藉實力塑造截然不同的角色,並且往往是成功的、深入人心的。

優秀的演員,一定會被看見。

不過,于和偉能跟國內一線大導張藝謀合作,不單單靠實力與運氣。

翻看他的作品你會發現。

他曾在電視劇領域嘗試過各類題材、各類角色,且都有過不俗的表現。

這些都是有益的積累。

古裝/歷史,有「三國宇宙」;反腐劇,有《省 委 書 記》;抗戰劇,有《歷史的天空》,萬古碑已是經典形象;都市情感倫理劇,有《搭錯車》;年代情感劇,有《紙醉金迷》;都市商戰劇,有《局中局》;軍旅劇,有《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刑偵劇,有《刑警隊長》;古裝神話劇,有《封神演義》;職場劇,有《理想之城》;檢察劇,有《巡迴檢察組》,他飾演的檢察組組長馮森也有很高的人氣,等等等等。

看上面這個不完全統計,張藝謀找他合作《堅如磐石》,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因為他有足夠的形象可供參考。

而他,也總能給到出色的表演。

反派的癲狂。

守株待兔時的機警與兇狠。

尤其是手刃女婿那場戲,讓人毛骨悚然。

即便是個十惡不赦的反派,于和偉也嘗試代入到他的視角、他的思維。

拿扳手砸女婿那場戲,他曾仔細分析過程及細節。

一下一下砸下去,血液的噴濺程度與女婿被傷害的程度都在層層加深。

同時,他也演出了黎志田的柔軟一面。

比如面對女兒難產時,這位黑幫大佬急迫落淚,向醫生苦苦乞求。

于和偉的豐富表演,讓這個反派形象變得立體和生動起來。

後來,他又與張藝謀合作了諜戰片《懸崖之上》,飾演潛伏在敵人內部的周乙

只說一場戲。

在拍攝槍決張憲臣之前,于和偉跟張藝謀說想抽煙,導演心領神會。

於是,便有了那經典的一顫。

這個不動聲色的細節,充分表露了周乙與張憲臣之間的戰友情誼。

同時,這個動作的合理性也是有的。

在未來,于和偉還將與張藝謀深度合作。

比如電競劇《英雄聯盟》,以及檢察題材的影片《第二十條》

非常期待他的表現。

當然,他的機會不止於此。

而機會,其實來自於堅守。

于和偉不是沒彷徨過。

曾經,古裝劇大行其道,很華麗很空洞。

他想過要參與,因為演員不能持續帶來作品就很容易被邊緣化,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因為堅持,他等來了《覺醒年代》,等來了《三體》……

實力派演員,理應有一條更加健康的賽道。

而這個賽道,應該愈加寬闊才對

既然是聊演員,最後,派爺想以于和偉對於表演的一段體悟收尾——

你進入到那個規定情境,你進入到那個狀態,就好了。不要去想著我原來做功課是什麼場面,因為進入現場之後一切都是活的,每一條可能都不一樣。

我在行走,表演也是在故事裡面的行走。

萬變不離其宗。

你進入到那個規定情境,你進入到那個狀態,就好了。不要去想著我原來做功課是什麼場面,因為進入現場之後一切都是活的,每一條可能都不一樣。

我在行走,表演也是在故事裡面的行走。

萬變不離其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29e8844b641381d347dbe93bd4919b1.html